第26章 故人相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当年景珠有眼无珠,曾对李丹师不敬,还请丹师恕罪。”  

走出琴房,王景珠却忐忑等在门外,小心翼翼地开口。  

如今李澜已成药斋之主,她的荣辱,李澜一言可决。  

所以,她心中有惧,怕李澜记恨。  

“今后好好做事便是。”  

李澜淡然:“只要你尽心尽力,我不会计较那些琐事。”  

闻言,王景珠松了一口气,然后又道:  

“对了,方才陈大爷派人送来一封请柬,请您明日去参加他孩儿的百日宴。”  

李澜接过请柬,看了一遍,不禁微微嗤笑。  

所谓陈大爷,就是陈大壮。  

请柬只是些客套话,李澜却明白,让人送请柬多半是陈大壮妻子王崇梅的意思。  

之前李澜写信给陈大壮借灵石,她回过一封信,对李澜颇为讥诮。  

如今李澜成为丹师归来,她心有忐忑拿捏不准,所以先用一封请柬试探李澜的态度。  

如果李澜愿意去参加,就还有修复感情的余地。  

但李澜不在乎她这些小心思,宴会自然会去,毕竟,他从坊市归来,也需要重新融入社交圈子,方便获取信息。  

次日。  

陈大壮的居所,比一年多前更加宏大了。  

宾客盈门,十分热闹。  

陈大壮满面红光,十分富态,乐呵呵地接待众人。  

“李丹师送贺礼灵气丹一枚。”  

声音响起,顿时陈大壮和王崇梅一行人,急忙迎了出来。  

“澜哥!”  

见到李澜,陈大壮颇为激动,上前道:“你总算回来了!”  

“我就知道,澜哥你肯定是咱们中最有出息的!”  

“我知晓你回来之后,本来要第一时间去给你贺喜,但崇梅说你已是丹师,需以礼相待,不能和以前一样莽撞,所以只好派人送去请柬…”  

他解释道。  

而王崇梅更是急忙行礼,道:“见过李丹师。”  

“此前多有不敬,还请丹师看在愚夫的份上,多多见谅,稍后崇梅定亲自赔罪。”1  

她见李澜到来,还送上一枚灵气丹的礼,松了一口气,这足见李澜并未介怀!  

陈大壮则是一脸疑惑,“崇梅,你赔什么罪啊?”  

“没什么,”  

李澜淡淡开口,不想在这件小事多做纠缠,转开话题,看向旁边一个女子怀中襁褓,道:“这便是拥有次中品灵根的孩子?”1  

那女子赫然便是王静淑!  

“对,”  

王崇梅急忙从王静淑手中一把抢过孩子,递给李澜,颇有些谄媚地道:“请丹师抱抱我儿,让他也能沾沾您的福气。”  

而王静淑见状,却是不禁微微失神,心中不禁懊悔。  

她在王氏第四代中地位不算高,当年和李澜相亲不成,后来寻来寻去,只好委身给陈大壮做妾。  

如今虽然生下灵根不错的孩子,但始终是妾,而且王崇梅手段毒辣,整得她终日惶惶,并不好过。  

如今她刚生下孩子,王崇梅就已经强夺过去,只让她给孩子当“二娘”。  

她几乎抑郁了。  

若是当初嫁给李澜,如今,自己便是李丹师的正妻,又岂会受王崇梅这么欺负?  

想到此处,她泪腺几乎失禁!  

“大夫人送灵玉一只。”  

又有宾客到来,正是林清竹!  

一年多过去,她并无什么变化,还是那般端庄秀丽,雍容华贵。  

她仍旧未生下孩子,但却备受王家大爷王曜林宠爱。  

李澜和林清竹,被请入主桌。  

王崇梅亲自过来,姿态放得很低,连续陪酒自罚数杯,李澜淡然而已。  

酒过三巡,熟人们聚在一起闲聊。  

“李丹师坊市归来,过几日,我们去给您贺喜啊!”  

“对,丹师算是我们这一批人中的骄傲了!”  

不少人开口,话语中极为客气奉承。  

十几年过去,李澜他们这一批进入王氏的仙苗中,大部分人仍旧是庸碌无为,就连进入炼气中期的,都没有几个,在王家更是没混出什么人样。1  

这才是修仙界的常态,底层从开始到死都是底层。  

“李澜,如今我只怕连给你贺喜的资格都没有了…”  

金振南已把自己灌得醉醺醺,此刻自嘲自怨,说着醉话。  

当初刚进王氏的时候,他仗着世俗中的郡守父亲,资源比其他人都充沛,过得最好。  

如今却无比寒酸。  

“金兄,你我道友,何至于此?过几日我再设宴,请诸位一聚便是。”  

李澜淡然道。  

“好,到时候我一定来!”  

金振南闻言,竟是有些感激之意,这些年身边人都不太看得起他,李澜这一句虽只是客套之言,却也让他觉得还有人重视自己。  

“对了,周氏这段时间,突然没有动静了,大家说会不会罢兵休战了?”  

“不知道,但已经有数日不曾滋扰了。”  

众人又说起如今的局势。  

李澜余光看向林清竹。  

两人的联系一直没有断过,坊市期间,林清竹更是借给李澜十块灵石过,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两人关系在众人中应该是最好的。  

李澜这次来,也是抱着借机和她交流打探的目的,但宴席见面,林清竹只是客套几句,李澜亦心照不宣,没有再多问什么。  

“恐怕不会。”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林清竹,此刻终于开口,她看着众人,道:“希望大家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