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妙策脱身(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徐岩作色道。  

这些邪修身上的东西都很垃圾,拿来做个顺水人情,化解这桩误会,最合适不过。  

李澜只好硬着头皮道:“好吧,既然如此…那李某就选这两样吧。”  

他拿了一张“一阶下品”的急速符,此符对炼气初期修士用处较大,可以短时间内让人获得更快速度。  

另外一样却是一个黑色丹盒,里面只有些低级药粉。  

“行,那徐某就先走了。”  

徐岩笑了笑,带人离开。  

“到手了!”  

李澜眼中露出些许欣喜。  

三阴土也不便宜,这十斤三阴土就价值五块灵石了。  

关上门,他将三阴土取出,放进筛子中,反复筛选出细土,配置了一些药粉洒进里面,并且滴入几滴鲜血,然后这才把一个养着草药的花盆掏空,把这些东西垫入底部后,再把草药种回去。  

这样可以掩人耳目。  

李澜预估,五天左右,“尸虫”就会诞生。  

“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  

而除了尸虫之外,李澜又取出了那个黑色的丹盒!  

丹盒很普通,药粉也很普通…但是李澜却感受到了,这些药粉中,有着一只蛊虫!  

他将药粉细细铺在桌上,运转些许岁月精气,不多时,那药粉之中,忽然出现了一粒米虫大小的虫子,贪婪地吸收着精气。  

“傀儡蛊!”  

李澜认出了这蛊虫来历,神色凝重。  

傀儡蛊非比寻常,属于“二阶灵蛊”,只有筑基期的蛊师才能炼制!  

周家居然有一位二阶傀儡师?这就很可怕了!  

看来,周氏绝对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邪修、二阶蛊师…这个家族恐怕藏着不为人知的真相!  

“他们唯一忌惮的是青阳宗!…”  

王家?只有一位老筑基而已,而周家如今看来,除了一位筑基老祖,还有一位二阶蛊师,灭掉王家并不难。  

唯一的不确定因素就是王映雪,她可能会引来青阳宗的关注,所以,周家才会对李澜如此上心。  

但周家付出的代价未免也太大了,二阶蛊虫都舍得拿出来?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恐惧青阳宗?  

王家又有什么东西,让周家这么看重?  

不知。  

目前李澜获取的信息,还是太少了!  

他没有多想,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强大自身。  

目光再次回到傀儡蛊上。  

傀儡蛊正如其名,一旦被下蛊之后,就会变成施蛊者的傀儡。  

“看来,那几个邪修是想用此蛊,控制我和他们一起离开…”  

毕竟,坊市进出盘查严密,若无此蛊,他们纵然把李澜打晕,也没办法带出坊市。用蛊控制,李澜“正常出入”,才能瞒天过海。  

而且傀儡蛊下蛊不易,正常来说,需要施蛊者以强大精神力摧毁宿主意志,方可得行,而那些邪修显然不具备这等能力,他们只能将李澜打昏,控制那么一时三刻。  

所以,他们又先下毒,削减李澜战力,方便制住。  

只是他们没想到,李澜不怕毒。  

“此蛊价值不菲,但想要化为己用,需要先毁掉前任蛊师留下的印记,并且重练镇物…”  

李澜思索,二阶傀儡蛊十分珍贵,他不可能放弃!  

——光是傀儡蛊的原虫,就已经价值上百灵石了,炼制更是困难,前后需要花费十几年,耗费诸多药物等等。  

但要摧毁前任蛊师留下的精神印记,也不容易,需要布下“洗蛊阵”方有机会。  

正常来说,想要灭掉筑基期蛊师的印记,洗蛊阵需以大量的二阶材料构成,李澜根本花费不起。  

但李澜有岁月蛊相助,此蛊可大幅提升蛊虫对他的亲合度,变相削减了上任蛊师的影响,李澜预计,用一阶材料应该也可以!  

“灵石四十枚,清魂散十包,致幻草两株…总共花费,可能需要八十枚灵石左右。”  

李澜预计了一下,不禁皱眉。  

他目前的积蓄,只剩下十几枚灵石。  

根本不够用。  

“李澜,”  

就在他思索之时,王景明的声音传来,李澜迅速收好东西,走了出去。  

“听说,你手里有我姑姑写的一封信?”  

王景明走了进来,毫不客气地伸手道:“拿来我看!”  

李澜不情不愿:“这封信是王映蓉夫人留下的…”  

“让你拿你就拿,废话什么?”  

王景明从徐岩处得知消息后马上赶来,在他看来,这可能是一桩机缘!  

徐岩身为外人,没资格,也不敢动这封信,可他不一样,他乃是王家子弟,保管这封信顺理成章,以后献上这封信,亦能得到王映雪的好感。  

李澜脸色难看,只好将信交给了王景明。  

“算你识相,”  

王景明目光一扫,又看向了一边的桐木琴,道:“听说你最近炼药颇有进步,是不是当年明瑶丹师,给你留了什么传承啊?”  

李澜叹道:“若明瑶丹师真给我留下了什么传承,李澜也不至于潦倒如此了…”  

王景明这几日见李澜炼制的药粉质量已比他更高,所以才起了疑心,但此刻闻言也不禁点头,李澜这点进步,着实正常得很。  

加上徐岩已经检查过了这张琴,他也没再多管,准备离开,临走又冷声道:  

“这封信的事情,我自会向族中禀报,你就不用多嘴了,若是有人问起,你就说是主动交给我保管的,明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