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找耳朵(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三天上午,他申请单独求见领导,要求汇报工作。  

秘书报上来后,领导很是疑惑,不知道他才来两天有什么工作可以汇报的,但也没拒绝。  

“志伟同志,坐吧,你要汇报什么工作?”  

“是这样的领导,我对分配给我的民间交流工作有一点小想法。”  

孙志伟一边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白色的信封,轻轻的放在领导的桌上。  

但是,在这过程中,他说话的语气却没有一丝停顿,话里的内容也丝毫都没提起桌上的白色信封。  

他的异常立即引起了领导的警觉:“哦,是么,志伟同志你很不错啊,刚来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领导嘴里回话,手却拿起了信封打开。  

“你心里要是有什么主意和想法就大胆的说,即使有不足的地方,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商讨改进嘛。”  

领导打开信封后,看到里面画着一张图,他一眼就认出来这是使馆的平面图,图上面在很多位置都画上了耳朵的符号。  

“关键是要大胆的说出来,这样才能进步。”  

“好的领导,我是这样想的,咱们搞民间交流不能一直在侨民身上下功夫,而是要深入到基层,特别是孩子们中间。”  

领导一边听他说话,一边皱紧了眉头,因为在这张图上,他发现自己这间办公室里也有3只耳朵。  

一个在桌面的台灯位置,一个在窗外的树枝上,一个在书柜的架子上。  

“跟孩子怎么搞文化交流?你仔细说说。”  

杨领导一边说话,一边仔细看了看近在咫尺的台灯,但是看了半天他也没发现问题在哪里。  

于是,他一边配合孙志伟的谈话,一边看向孙志伟,手指又指了指台灯。  

“我是这么想的,所谓文化,并不一定是高大上的东西,它充满了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地方。”  

孙志伟心领神会,嘴里话语不停,手指却指在了台灯玻璃灯罩的连接处,那里有一个凹陷的螺丝孔。  

“比如呢?”  

领导挑了挑眉毛,将眼睛凑过去仔细查看,终于在螺丝孔里面看出了一丝端倪。  

虽然光线比较暗,但他依然可以看的出来,里面那个东西肯定不是螺丝。  

这个发现,让他对那张图纸上的标记不再怀疑。他郑重的朝孙志伟点点头表示感谢。  

“比如:美食。”  

“美食?你说的美食是指哪些?山珍海味么?那成本可就太高了。”  

“而且,咱们现在这里也没有那种大厨啊。真要是这么搞,肯定还要从国内调人过来,还有食材也不好搞。”  

领导虽然嘴里是配合孙志伟在假交谈,但对孙志伟刚才挑起的这个话头,还真起了兴趣。  

但他现在更感激孙志伟这次过来的真实意图——那张画满耳朵的图纸。  

这些耳朵要是长期留着,将来也不知道会造成多大的危害,这位‘谛听’同志果然名不虚传。  

他是真的很厉害啊,这里那么多安保人员,这么多年都没发现的耳朵,人家才来两天就翻出一大堆。  

而且对方的情商也很高,并没有直接把这些发现公布出来,而是交给他来处理,这能减少他很多的麻烦。  

别的不说,虽然他刚刚上任,这也不是他的责任,但毕竟事情发生在他的任上,那就肯定会给国内留下不好的印象,也会得罪前任。  

现在他提前得到了准确的消息,就能化被动为主动,说不定还能钓出几条藏在暗中的黑鱼来。  

孙志伟见领导对他点头,就知道领导领会了他的意思,也就不再多说,而是开始认真的汇报起工作来。  

“领导,我说的美食并不是国内的那些山珍海味,而是全国各地的各种零食和家常菜。”  

“当然,不能每一种都上,还要根据当地人的口味做出筛选。”  

“家常菜?那有什么稀奇,莫斯科的孩子会喜欢么?”  

“领导,您可千万别看不起咱们国内的家常菜。”  

“咱们的菜肴都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好东西,对比西方的食物,咱们吃的东西才叫美食,西方的食物只能填饱肚子。”  

“就好比饺子,制作简单,烹饪也简单,成本也不贵。”  

“但是,饺子可以有近乎无数种馅料,口味千变万化,总有一款是莫斯科的孩子们喜欢的。”  

“美食是人类共同的爱好,只要打开了口子,交流不就顺理成章了么?”  

领导这时候已经把图纸重新装进信封,再整个放进抽屉里,精力也集中到孙志伟的提议上。  

他稍一思考就发现,孙志伟出的这个主意还真有那么点道理。  

想到莫斯科这边吃的那些食物,什么大列巴、黑面包、罗宋汤、克瓦斯,真是一言难尽啊。  

他也是刚来莫斯科,对这里的食物真的不感冒,幸亏使馆里有来自国内的厨子,不然,他连一口青菜豆腐汤都喝不到。  

再一想到国内的各种常见食物,想想就嘴馋,由此又可见孙志伟提出的这个建议是多么有见地。  

“领导,美食是人人都喜欢的,咱们喜欢,难道莫斯科的孩子们就不喜欢了么?  

“再说了,将心比心,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吃着猪食一样的食物长大,连一口鸡蛋汤都没喝过,那是过的什么样的苦日子啊。”  

孙志伟说到这里的时候,表情直夸张,简直如痛心疾首一般的呼吁着:‘救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