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万福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397章万福全万福全在央视工作,是个专拍人文历史纪录片的导演。  

打入行到现在,已经快四十年了。  

在他职业生涯中,由他主导的项目,叫得出名号,且顺利播出的,大大小小足有三十多个。  

可以说,在他的领域,再也没有比他经验更丰富的人了。  

之所以不说自己是最好的那个,纯属体制内工作太久,谦虚惯了。  

就连烟火气十足的美食纪录片也拍过了。  

在他看来,他的职业生涯也就到这了,该体验的,全都体验过,也没什么好遗憾的。  

等明年四月份正式退休,差不多就可以着手写回忆录了。  

往后余生,生活重心大概就会放在遛鸟、种、钓鱼、下棋、养猫、打太极之类的事情上面。  

没想到有一天,他竟会因为自己的名字,被人强行拉到一条全新的赛道上去。  

起因是,陆氏掌权人陆卫东亲自上门,反复请托,只为请他出手,替自家小儿子两口子,拍一部婚礼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从婚礼的筹备开始拍,到六礼、正婚礼、婚后仪俗,历时好几个月,时间跨度很长,但工作量并不算大。  

足够专业,有能力接下这活儿的导演,全国上下起码能找出二十多个,因为这活儿是真没什么难度。  

但名字吉利成他这样,仿佛为婚礼纪录片量身打造的,只有他一个。  

于是,他就被这一家子给选中了,三顾茅庐也要坚持请他。  

陆家诚意满满,万福全也没想过,有一天能接到这样的工作请托,实在好奇最终成片是什么样子,于是欣然应下。  

这场婚礼,所有流程,由一群专家学者根据明朝世家大族史料,反复协商过后,才定下来。  

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操持,他只需带着人忠实记录每一步即可。  

连剪辑,都有人接手,到时候他只需动动嘴,阐述一下自己想要的效果就行。  

毕竟,星光传媒是业内龙头企业,手头不知多少国宝级剪刀手。  

他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艺术才华,将这场婚礼拍成人文艺术的巅峰之作。  

电视台得知此事,甚至提前买下了纪录片首播权,免了他还未退休,签约时面临的麻烦。  

纪录片正式开拍,从一个窗明几净的会议室开始。  

一群专家学者戴着手套,面前摆着一本本史书,在那兴致勃勃的讨论,古人的婚礼是如何举行。  

奔着弘扬中华文化的目的,这个环节拍得很细,专家学者们讲解得也很清楚。  

什么社会地位,穿什么礼服,遵循什么流程,全都有历史记载为证。  

如今封建王朝早已覆灭,只要有钱,想要按照皇帝大婚的规格来办,也没有问题。  

但团队沟通的时候,顾兰溪选择了按照普通官员的标准来。  

主要庶民礼服太过寒酸,这样更能两全。  

确定好流程,就开始正式进入准备工作。  

重中之重,就是小两口礼服,以及婚礼现场设计,此外,光喜帖设计,就好几个版本。  

万福全那阵子把摄制组分成足足四组,分别跟进。  

其中一组,还到小两口身边,专门录过顾兰溪通过线上会议,与团队认真探讨各项事务的详细方案,以及陆南亭在各种工作间隙,利用碎片时间写喜帖的样子。  

这对忙得抽不开身的顶流夫妇,为了他们的婚礼,照旧能抽出时间。  

如果真的很想拥有完美婚礼的话,这世间,多少人还能比他俩更忙呢?  

归根到底,不过是用不用心的问题。  

而用不用心,除了本人性格原因,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够不够爱了。  

而陆太准备起这些东西来,因为经验丰富,更是得心应手。  

三个月的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  

若是动作快点,拍部电影都够了。  

但被各种琐碎的事情一分,就变得格外不够看。  

小两口都是奔着一生一世一双人去的,这场婚礼,几乎穷尽了他俩所有想象。  

而陆太就像个毫无底线的叮当猫,但凡他俩想要,就会想方设法达成。  

比如,为了让婚礼变得更有内涵,顾兰溪提出,要最大限度的,融入各种非遗技艺。  

为此,陆太带着团队,整理了整整三天,最后整理出来一本好几十页的非遗册子。  

内容包括“服饰与配饰:非遗技艺织就的“体面””,“仪式与空间:非遗手作营造的氛围感”,“信物与纪念:非遗手作的情感载体”等,足足六个部分。  

大到婚服用什么工艺,小到庭院中随处可见的灯笼,甚至分发给来宾们的香囊,无一不精,无一不美。  

可以说,陆太整个四季度,都在为这件事操劳。  

但她并未感到疲惫,反而每天都喜气洋洋,整个人活力四射,看着完全不像六旬老人。  

时间一点点过去,眨眼就到了一月下旬。  

顾兰溪终于从杭州出差回京。  

此时,距离腊月二十六,婚礼正礼那天,已经只剩十天。  

备用婚鞋上那颗不够完美的珍珠被换下,所有准备工作,才卡着时间线,宣布完成。  

在六礼之前,因为陆顾两家一南一北,顾兰溪还要南下广州,去做一件事——迎母亲牌位进京,参加她的婚礼。  

所以她只在家里歇了一晚,就开始行动起来。  

这场婚礼,不仅仅是两个小辈的结合,还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