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一网打尽(1/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武英殿内,朱元璋扶腰间天子剑而立,脸上早就没有了半分的笑意。  

李善长敢号令天下官员,以大局来胁迫自己,是笃定了自己没办法来对付他。  

觉得面对他的这种天下大势,自己只能低头服软。  

可…这又怎么可能!  

但凡是个稍微有点作为,有点脑子的皇帝,都绝对无法容忍这等事情发生!  

上辈子自己就硬顶着将其破了,就更别说这辈子了!  

忍了这么久,让这些人狂欢了那么久,现在,该让他们哭了!  

真把自己当成了元朝的那些皇帝不成?  

现在是大明了,元朝的那套不好用了!  

他以为他是天下大势?  

错!天下大势是自己这个皇帝!  

原亲军都尉府校场,现在的锦衣卫校场,锦衣卫指挥使刘英一脸肃容。  

在他面前,众锦衣卫列军阵而立,静默之中,无形的杀气弥漫而出。  

原亲军都尉府,作为天子近卫,里面的将士本就是从各卫所,精挑细选出来的,战力惊人。  

不仅仅担任着宿卫皇城等诸多的任务,同时,也是一支极其精锐的预备军。  

必要的时候,是会被朱元璋投向战场,进行作战的。  

锦衣卫在原亲军都尉府的基础上组建,自然还有着,原亲军都尉府的诸多职能。  

最大的变化,就是暗中增加了刺探情报,监察天下的职能和相应的人手。  

这大半年来,刘英一直都在尽心尽力的筛选可靠人手,进入锦衣卫。  

除了暗中发展的那些密探之外,锦衣卫负责宿卫等任务的人手,也大大的增加。  

如今明面上锦衣卫的人手,足足达到了一万六千人之多。  

已经远远超过了,正常卫所的规模。  

但考虑到这是皇帝的亲军,自然不会有人多说什么。  

现在,大明才开国了八年,可不是中后期军权都被文官拿走,朱厚照这个皇帝想要拿回一些兵权打仗,都得化名朱寿,另辟蹊径来争夺,然后还被弄了个落水而亡的时代。  

“奉上谕,锦衣卫今夜全体出动拿人!”  

刘英单手握住腰间佩刀刀柄,望着无声肃立的众锦衣卫沉声说道。  

“拿人的过程中,不得牵连无辜百姓,不得肆意妄为!  

不得趁机搜刮藏匿任何财产,不得走漏任何搜查消息!  

违令者,斩!”  

一连几个不得,外加一个斩字出口,一下子就让本就肃然的校场,变得更加肃然几分。  

“搜查过程里,强力反抗锦衣卫搜查的被搜查之人,可就地格杀!”  

沉声传达了上谕之后,刘英的面色更加沉重。  

“上一次抄家,曹秀胡作非为,吃里爬外,阳奉阴违!  

乃是亲军都尉府之耻!  

曹秀已被明正典刑,亲军都尉府都因为这颗老鼠屎而被废,整编为了锦衣卫。  

大半年过去,又一次需要我等办事了,这一次,一定要把事情给办的漂漂亮亮!  

谁要是再不清醒,再有小心思,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死!  

只死一个还不够,家人也必然会被牵连,圣上那里不这般做,那就由我来做!  

勿谓言之不预!”  

一语说出,配合着这夜色,以及这次极为不寻常的突然行动,直接将压迫感给拉满了。  

望着众人下达了命令,训过话后,刘英伸手指向指挥同知毛骧,蓝玉,以及四名指挥佥事,邓镇,李景隆,汤鼎,徐辉祖。  

六人立刻出列,来到他的跟前。  

“这次就搜查这个。”  

他拿出一册文书,亮在了几人眼前。  

火把的映照之下,几人都看清楚了这纸张的模样。  

这是加盖了地方主税官之印、报税用的文书。  

这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这东西,居然是空白的!  

这是在此之前,锦衣卫的密探,从进京报税的官员身上给搞到手的。  

而今乃是地方省,府,县众多报税官员齐聚京师的时刻。  

夏税都已进京。  

按照正常程序,应该是县级把税的账目这些核算好交给府里。  

府里把这些核算好,再交给省里,而后由各个行省和户部进行核算。  

各个地方的帐,到了此时,都已经核算好了才对。  

结果现在,居然出现了加盖了地方税官官印的空白文书!  

这里面透露出来的信息,可就太多了。  

只要不傻,都能看出这事情的不妥之处。  

这就是为做假账准备的!  

几人里面论起行军打仗,李景隆基本上可以说是垫底。  

但若论起对于其余事情的了解,以及脑子活泛程度,他能排到前列。  

眼前景象,再和他所知道的韩国公李善长,汇集天下官员和皇帝斗了将近半年的事,顿时想要倒吸一口凉气!  

就说嘛,自己舅爷这等人物,怎么可能被李善长给拿捏了?  

之前让李善长前来京师主持四表叔的婚礼,并不是真的向李善长服软。  

只是缓兵之计罢了。  

是为了先把夏税收上来,并麻痹李善长等人。  

在他们以为自己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舅爷这里再果断出手,来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这份隐忍,这份果决,真不愧是自己舅爷!  

李善长完了,这些进京报税的人,基本上也都要完!  

留下那么大的漏洞,居然还敢那样硬气的和舅爷唱对台戏,当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