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不当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朱元璋恼怒老四的只有一点,就是老四当上皇帝之后,对标儿的儿子,手段太过于酷烈,太过于无情了!  

在现代时,朱元璋查看了很多的资料,对于朱允炆的结局,没有一个定论。  

有记载说是朱允炆在老四兵进应天之后,这畜生点火焚宫自杀了。  

也有记载,说是逃出去隐姓埋名做了和尚。  

也有说是前去东南等小国。  

乃至于说老四派遣郑和下西洋,实际上就是在找这畜生的下落…1  

众多说法不一而足。  

但朱元璋更相信,是朱允炆自己焚宫,给了他自己一个体面。  

他要是不体面,老四也会暗自给他一个体面。  

依照老四的心性,以及当上皇帝干出来的那些事来看,这事,老四能下去手。  

老四弄死朱允炆这活畜生,朱元璋是一点都不怪他。  

这畜生就该是这么个下场。  

老四要是将他来个拨皮萱草才最好!  

但老四不该对待标儿的其余孩子下死手。1  

标儿的老五允熙,老四成为皇帝后,让其和其母吕氏,前去给标儿守陵。1  

然后在永乐四年,他们居住的地方着火了。  

二人皆被烧死。  

这火,只怕起的有些蹊跷!  

吕氏被烧死,朱元璋拍手称快。  

以往的时候他没有多往别处想,觉得老大媳妇儿常氏,是因难产而死,雄英乃是得了天花。  

这是他们命不好,怨不得旁人。2  

常氏生了朱雄英后,又生了两个女儿,后面才到朱允熥的。如果真难产,那运气也太背了。另外,明朝皇帝啥的,死因真的是太蹊跷了,所以才有很多的“阴谋论”  

可是,随着在现代接触的消息越来越多,朱元璋越想就越觉得不对劲。  

只怕…老大媳妇儿,老常家的闺女,还有雄英的去世,没那么简单!  

而今回到洪武八年,吕氏他也必须要处理!  

吕氏被烧死最好不过,但连允熙一起烧死,朱元璋就不乐意了。  

而标儿的老三和老四,允熥,和允熞两个,在建文四年就被老四以他们不能匡扶其兄的罪名,废为庶人。  

然后囚禁于凤阳老家。  

老四的这个做法,自己也能理解。  

但关键是永乐十五年时,谷王朱橞这家伙,诈称蜀王儿子乃是朱允炆这活畜生,想要谋反。  

还没有行动,就被得知消息的蜀王给举报到老四那里,让老四轻松就给平了。  

这事过后,被囚禁于中都凤阳的两人,接连暴毙。  

用脚趾头去想,朱元璋都知道这必然是老四让人动的手。  

至此,标儿的五个儿子,全都没了!  

除了雄英之外,剩下的四个孩子,全都死在了老四手中。  

朱允炆自然该死,可剩下的三个不该死啊!4  

凭借着老四的能力,还有在后来对朝堂和天下的掌控力度。  

谁还能造他的反?1  

标儿的儿子都已经被废为庶人,在凤阳老家圈禁了起来。  

岂能威胁到他的统治?6  

他给他们留一条生路,真就做不到?2  

可他们还都是遭遇了毒手。  

这可是自己标儿的儿子,他大哥的儿子!  

标儿这个大哥做的是真合格,对待弟弟妹妹们是真好,长兄如父这句话,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可老四这家伙,就是将他大哥的儿子都给杀了!  

险些让标儿绝后!!!4  

这才是他怪罪老四的地方,也是他抽老四的原因。1  

但偏偏这些朱元璋还不能说,只能抡着鞋底子一声不吭使劲抽…  

朱棣一边忍痛,一边在这里等着父皇公布自己的罪行。  

很想听听,自己到底是哪里做错了,犯了父皇的忌讳。  

这段儿时间他是真的没有犯错,不然也不会面对老三时那般得瑟。  

结果,他爹朱元璋只是闷着头对他一阵儿猛抽,一句话都没有说。  

“父皇,孩儿…到底哪里做错了?”  

眼看着父皇一连抽了自己三十多鞋底子,都打完收工了,还是说自己因为什么挨揍。  

朱棣终于是忍不住了,开口询问,  

不问这话还好,一问这话,朱元璋抬手对着他那肿起来的屁股,啪啪就又是几鞋底子。  

抽的朱棣暗自呲牙。  

“咱让你对你侄子不好!”  

有些事不好说,朱元璋只能给出一个含糊的答案。  

“爹,我对雄英好的很啊!  

雄英胖乎乎的那般讨人喜欢,我稀罕还来不及…”  

朱棣叫起了撞天屈。  

“那就对他再好点!”  

朱元璋啪啪又是几鞋底子,动用老父亲专属的蛮不讲理,强势镇压。  

不理会懵逼的朱棣,今后该会有多懵逼。  

“砰!”  

武英殿的门被从外面猛地推开,火急火燎,外加一些懵的朱标出现。  

“爹,您咋又在揍弟弟?  

老四他怎么了?就要挨揍?!”1  

朱标一边质问自己老爹,一边迅速的往朱元璋身边跑,准备把自己爹给赶紧拦下。  

话说,朱标整个人都很意外。  

毕竟他才得出父皇短时间内不会再揍弟弟们的结论。  

结果走到武英殿门口,就隐隐听到父皇揍人的动静。  

推开门看到被揍的是老四,就更加意外了。  

老四最近小半年来,表现的是真不错!  

朱标不过来阻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