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砸的好啊(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了,没砸到。”  

王志新撇着嘴说道:“你就庆幸没砸到吧,不然这会儿你就要去派出所见你儿子了。”  

“他为什么砸你?”  

自家那个臭小子沈秋山是了解的,之前在学校里虽然有过打架的记录,但都是事出有因,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拿书包砸记者。  

“我还想问问你呢!”  

“怎么教育孩子的?”  

“一个学生,搞的跟小流氓似的!”  

王志新振振有词。  

人群中一名比较有良心的记者看不过去了,他大声说道:“还不是你问人家,有沈秋山这样的父亲感不感丢人?”  

“人家小伙子觉得你这问题羞辱了自己父亲,才动的手!”  

“就是,就是,咱们当记者也不能颠倒是非啊。”  

“采访就好好采访,非问那种欠揍的问题”  

人群中有人跟着附和。  

虽然大家都是记者,但有些记者为了热度和流量可以不择手段,而有些记者还是有良知的,不会刻意去歪曲事实。  

搞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沈秋山白了王志新一眼,笑呵呵的说道:“砸的好啊!”  

说完,他便拧了一下电动车的转把,然后冲王志新喊道:“让一下!”  

“别挡路!”  

沈秋山说话的同时,电瓶车的车轮已经蹭到了王志新的裤子上,他赶紧下意识的往后退,旁边的两名记者也跟着往后退了退。  

沈秋山则是一边嚷嚷着让路,一边骑着电瓶车进入了学校。  

“果然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老流氓教出了一个小流氓!”  

王志新气呼呼的骂了一句,不过他倒不是真生气,因为新的素材又来了!  

新闻标题他都想好了,就叫:沈秋山骑车暴力冲撞记者!  

这泼天的流量不就来了。  

高三五班。  

沈秋山走进教室之后立即收获了所有同学的注目礼。  

昨天的采访动静太大了,网络上骂声一片,今天一早学校门口还有那么多的记者,这帮孩子们都想看一看沈秋山的状态怎么样。  

结果沈秋山就跟没事人一样,仿佛这一切都没发生过。  

他回到座位的时候,发现自家臭小子正在努力的刷题,认真到连他走进教室都没发现。  

等他坐下之后,沈一笑才发现自家老爹到了:“爸,那帮记者也拦着你了吧?”  

“不用管他们,认真复习!”  

沈秋山连儿子用书包砸记者的事儿都没问。  

他不想自家臭小子被外面那些舆论所影响,眼下正是最关键的冲刺阶段,只有心无旁骛,学习效率才能提上来。  

“爸,你放心!”  

“我这回一定好好努力,争取和你一起考入三江大学!”  

沈一笑一脸郑重的说道。  

看的出来,他这次不是说说而已,而是下了巨大的决心。  

沈秋山伸手在儿子肩膀上拍了拍:“我们父子俩一起努力,让那帮人看看,咱们可不是吹牛!”  

“嗯!”  

沈一笑重重的点了点头,然后便继续刷题了。  

八点半。  

学校会议室里。  

王广庆召开了一次临时会议。  

“情况大家应该都知道了,昨天关于我们学校的采访,引发了巨大的社会舆论。”  

“目前来看,舆论对我们学校颇为不利,主要争议是我们应不应该收容沈秋山这个38岁的高龄借读生。”  

“虽然上面没有明文规定不允许这样的操作,但放眼全国我们的确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有其他高中有过38岁借读生的先例。”  

“所以,我想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是否取消沈秋山的借读资格?”  

说完,王广庆便看向了徐德才:“徐主任,没记错的话,沈秋山的借读生入学手续是你办理的。”  

“这件事你怎么看?”  

“呃…”  

徐德才怔了一下,脸上露出为难的表情,心中默默吐槽:当初你也是收了红包的。  

怎么就都推到我头上了。  

不过,徐德才向来是以王广庆马首是瞻的,非常善于揣测这位领导的心思,也了解他的性格。  

徐德才大概能猜得到,王广庆这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求稳性格,绝对是想把沈秋山踢出学校一了百了的。  

否则他也不可能开会讨论是否取消沈秋山的借读生资格。  

“考虑到现在舆论对我们学校非常不利,我个人觉得应该及时止损,取消沈秋山的借读生资格。”  

“然后再向外界宣布,他只是短暂的在学校陪读而已…”  

稍微斟酌了一下,徐德才便想好了对策。  

“我赞成徐主任的观点,接纳38岁的借读生本来就挺荒唐的。”  

“我也觉得应该取消沈秋山的借读生资格,如此一来,我们学校也不至于被卷入舆论的漩涡之中。”  

团委书记和教导处的副主任纷纷点头附和。  

王广庆点点头,又看向了林夏沫:“林副校长,你觉得如何?”  

在王广庆看来,其实徐德才等人的意见根本就不重要,他们赞成或反对都改变不了他的决定。  

但林夏沫不一样,如果这位三江教育系统的圣女不同意,这事儿就不太好办了。  

“我不赞同取消沈秋山的借读生资格!”  

林夏沫干脆的表态。  

闻言,王广庆下意识的皱了皱眉,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开会之前他就担心林夏沫会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