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四连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羊城。  

早在很久之前,黄浦造船厂就专门隔出一座封闭船坞,上面有顶棚覆盖。  

002华山号就在这里,相反055首舰放在了露天船坞。  

唐文都差点忘了这条船,但考虑到毕竟是万吨大驱,所以国内还是办了下水仪式。  

055首舰舷号101,命名为广詶舰。  

“因为上一代广詶号没了,而055需要一个镇得住的地名,就羊城吧。”  

老张解释命名的缘由。  

唐文这也才记起第二代051版南倡舰还在服役,所以没能和原世界线对应上。  

055首舰的下水就没前两艘那么热烈了,但因为紧挨着华山号下水,所以阵容几乎没变,整体也还算壮观。  

特别是来参加的香江名流,三天看两次战舰后非常高兴,决定再捐一笔款子支援海军建设。  

看完两条战舰,捐完款,大家就要该订票订票,各回各家。  

然而当天晚上,事情变得有些不同寻常起来。  

晚上的酒店里,唐装老头林家主考虑着国内强大的海军可能造成的影响,儿子又敲门通知了一个消息:  

“父亲,他们邀请您推迟一天行程,明天参加战列舰下水仪式。”  

“等等,嘉耀,我是不是也患了那个阿兹海默,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听见你这么说了,我的脑子…”  

“不不,父亲,你没有得病,这是第四次邀请您,他们又建造了一条002型华山号战列舰。”  

“啊?”  

2个月前,官媒的头版标题是:  

6月20日,头版变成了:  

6月22日,海军叒顶上热搜了,官媒头版是:  

不过055在此前舰体交付的时候其实露过一次面,当时对外表述是黄埔造船厂为其更换船坞,在更大的船坞中舾装。  

既然航母和战列舰都有了,所以055的出现相对也不算太奇怪,只有民众继续欢呼雀跃,另外别有用心者继续炒作威胁论。  

直到6月23日。  

还是熟悉的地点,只是换到了室内船坞。  

上次见到泰山号林家主就以为是了不起的巨舰,但两天后这个概念就被刷新了。  

002华山号不仅比大和长了快90米,同时因为布置航空甲板高了一大截,宽度也大了许多。  

加上是封闭船坞,此时站在舰首面前的观礼台,面前的巨舰几乎是遮天蔽日一般。  

不止是林家主,整个南洋、香江代表团此时都是大脑宕机状态。  

本子?本子民间组织还在,只是此时此刻不是欢呼,而是一副夸张和恐惧的表情不断上下打量,极度怀疑自己所见的真实性。  

因为002战列舰出现的太突然,海军内部很多人也是前一晚得到消息。  

所以明明应该是最大、最复杂、最值得庆祝的一天,但所有人只是机械的鼓掌。  

不是不高兴,只是这件事多少有些超出理解范围,大多都在怀疑人生。  

唐文偷偷看向隔壁宝岛人士群体,发现几米外就是王祖贤,对方看到他挥挥手:  

“我认得你,唐大富豪,这艘战列舰真的是十万吨吗?我对大小都快没有概念了。”  

“呃…应该是有的。”  

“这个船看起来好奇怪,上面怎么是歪的,跟航母一样。”  

“这…勉强算是半条航母吧?”  

“这是不是全世界最大的船。”  

“如果从战舰范围,应该是的,而且是从古至今最大。”  

“那岂不是比米国人还厉害?”  

她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着。  

“会的,以后终将会的。”  

老张不知道从哪冒了出来,神色复杂的看着几乎占据整个船坞的超级巨舰。  

现在的华山号只是个平台,除了舰炮和航空甲板,电子设备和其余导弹都还需要长时间的安装,但拉出去赚赚眼球是很足够的。  

尤其是十万吨的排水量,虽然海军不喜欢缝合怪,但还是诚实的将这个超级大卖点写在了标题上。  

有幸被邀请进场的外媒正在疯狂拍照,脸上全都是难以置信的表情,看口型显然是外国国粹。  

唐文忽然想到什么,问了一句:  

“算上这一条,今年是不是已经下水了20多万吨军舰?  

甚至,一个月内下水了18万吨。”  

老张:“…”  

他很想说其中一半都是被迫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国内海军力量的确在今年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等99年左右这些新船训练完成,会让国内第一次拥有走向蓝海的能力。  

“谭君,现在我有些相信你们自己建造大和号了。”  

另一边,掘川直和一众旧帝国舰政本部设计师、造船厂工程师萧索的站在角落里,也在怀疑人生。  

虽然他们年纪已经很不小,但眼光还是足够的。  

一名身高不足一米六的佝偻老登踮起脚,用大拇指对比阴影下两联转炮塔的口径后,忍不住爆粗口:  

“八嘎,这比超大和的51公厘口径还大,至少60公厘了吧?谭君、朱君,你们的冶金工业怎么用在了这样的歪门邪道上?”  

掘川直:“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看到空母战列舰,你们有装弹射器吧?这样倒可能避免一些炮口风暴的问题…很新潮的设计。”  

“十万吨,十万吨的舰体比尼米茨空母都要大,为什么不干脆改建成航母?我们能够找到信浓的图纸参考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