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学生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不得不说,光头校长喊出的这一句口号,确实相当有水平。  

因为我清楚记得,自己最初在现代位面听到了这个口号的时候,那是说不出的心潮澎湃,恨不得早生几十年去扛枪打鬼子。  

可是真当穿越的次数一多,见识了这些所谓的知识青年,与他们一起并肩作战过后,才知道这样一句口号的后面,代表了多少悲壮的故事…  

…节选自胡彪日记合集《胡说》…  

在一串极有规律的‘哒哒、哒哒哒’机枪声中,坐在一辆奔驰L3000卡车副驾驶的打手,这个19岁的年轻小哥。  

此时正端着一挺捷克式轻机枪,有模有样地点射着。  

将一个又一个试图冲上来,阻挡他们前进的鬼子打翻在地。  

只能说战场就是一个最好的老师,别看打手这小哥本次才是第一次参与穿越,但是架不住穿越过来之后,经历的战斗实在太多了一些。  

高峰隘、昆仑关、伏击独立混成19旅团,一场战斗接着一场战斗,犹如生产队的驴一样几乎就没有闲下来过。  

战斗次数一多,好几次差一点就死了,如今打手自然成长起来了。  

不管是单兵作战,还是指挥战斗,都是有点得心应手的架势。  

这不!在他手上的一挺捷克式轻机枪,刚换上不久的一个新弹匣还没有来得及打完,忽然间他所在的卡车就传来了一声巨响。  

然后在一阵剧烈晃动过后,卡车就彻底停止了下来。  

顾不上在卡车的晃动中,脑壳撞在了一侧的钢板上一阵剧疼。  

打手第一时间里,就对着司机吼出了一句:“怎么回事,还能不能继续开?”  

“长官,应该是左边前轮被鬼子的子弹打爆了,开不动了,现在我们怎么办?”司机立刻回答了起来,语气中说不出的慌乱。  

闻言之后,打手心中不由得满是无奈的情绪。  

没办法!哪怕这一辆从德棍进口的奔驰L3000卡车,已经是他们在桂南战场中央军和桂军之中,所能找到最好的一款卡车了。  

但是这玩意商民搭载的经济型六缸柴油发动机,也只有这65到75匹马力,标准载重量是3吨。  

然后问题就来了,在预留了搭载的兵力和武器弹药,所必需的重量后,改装卡车时加装的钢板和沙袋,就只放在一些关键的地方。  

并且厚度和数量有限,防御力自然也有限。  

不然的话,车身太重会导致这玩意速度提升不起来。  

于是,当初他们明知卡车的轮胎,会是一个明显的弱点,依然只是焊上去了一个半包围的钢板护罩。  

如今还是被鬼子反应过来之后,一枪打爆了前轮,让卡车丧失了行动能力。  

不过心中情绪虽然郁闷,表面上的打手却是一点担心模样都看不到,反而很是有些胸有成竹的模样,不会引发手下们的担心。  

嘴里的语气,更是不见半点慌张:  

“没事!我们就地坚守就好,你现在来操作机枪,我去车厢后面看一下。”  

眼见着打手如此淡定,司机脸上的慌乱之色也是尽去,接过了机枪之后,开始‘哒哒哒’地点射了起来。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作战计划,突击队的这些改装卡车,并不会跟着前方的装甲部队和骑兵,全部都是一冲到底。  

而是每隔着五十米左右的距离,就会有一辆卡车主动停下。  

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安排,那是如果他们一窝蜂地往前冲,后续的步兵速度肯定是跟不上,会产生脱节的情况。  

那么等他们冲过去了之后,好不容易才撕开的口子,若是又被鬼子抓住这一个脱节的情况,重新给堵上了的话,他们岂不是郁闷死?  

所以每隔上五十米左右停下一辆卡车,还是在车厢两侧加装了钢板,挂上了沙袋,有着好些轻重武器的卡车。  

岂不是等于一个地堡一般的存在,能通过火力阻拦鬼子合拢。  

甚至沿着他们撕开缺口,随后冲进来的那些步兵弟兄们,也能依托这些卡车建立更坚固的防线。  

因此前轮被打爆,卡车停了下之后,打手这个小哥心中也只是郁闷,并没有什么担心的心理。  

毕竟按照计划,再往前开上七八米,车队就需要有一辆卡车主动停了下来。  

只是在随后的时间里,当打手通过一个改装出来,可以直接从驾驶室来到了车厢的小门,钻到了车厢中后。  

看到了那些正拿着各种武器,对外射击的战士们,打手却是说不出担心了起来。  

19岁年纪的他,算是在一众穿越者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平时大家多多少少都会对他有些照顾。  

但是对比起车厢中的这些战士,他却是年纪最大的一个。  

这些战士年纪大一些的也只有十七八岁,小一些的才是十五岁多一些,每一个看起来都是满脸稚气。  

偏偏在战斗过程中,每一个脸上都是说出不的坚定之色。  

理由很简单,因为他们是桂军的学生军,其中大部分入伍前还是在读的中学生,少量是在读的师专生和大学生。  

所以他们有一个算一个,年龄确实都不大。  

更详细一点地说,是桂军为了充实后方防务及补充兵员,在武汉、羊城相继失守之后,第三批招收的学生军。  

原本打算招1000人,后来直接招了4000人,由那个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