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搏一把(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后一点撕开我军防线的可能都会断绝。  

论野战能力,我第18师团难道还会畏惧国军?”  

该说不说!久纳诚一以上的命令虽然过于谨慎了一些,但只要严格执行,就算被国军埋伏也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最少在场了一众鬼子军官和参谋,他们都是这么认为的…  

一个小时后,在南宁城中,安藤利吉这个鬼子在城中职务最高指挥官,正皱着眉头看着手上的一份文件。  

让他如此一个表现,并非根据文件中内容,知道了第18师团这一支援军,比起预计要晚两三天才能抵达。  

久纳诚一根本没有把自己的打算,通知大本营和安藤利吉。  

也不是因为城外国军的疯狂攻击,让他们彻底坚持不下去了;以鬼子的种种布置再坚守上最少一个礼拜,甚至是十天以上的时间,安藤利吉还是有足够信心。  

根本的原因,是城中发生了一些非常诡异的事情。  

这些诡异的事情,应该是从一个礼拜前就开始的。  

从那一天开始,城内的守军,而且还是士官和军官这些骨干力量,身上出现了种种匪夷所思的意外。  

不算被流弹击毙的倒霉蛋,在千奇百怪的死法方面,有走路崴脚后摔倒在地上,脑壳撞到石头上磕死的。  

有受了其实并不致命伤势,结果在野战医院打错针,又或者伤口感染和恶化死掉的。  

有巡逻时被松动的砖头、花盆从高处掉落后砸死的。  

甚至还有吃饭时太急了一些,被骨头噎死的;各种意外只有让他们想不到,没有不可能出现的。  

针对这些情况,最初的时候宪兵队还没有在意。  

仅仅认为是意外而已,那些家伙太倒霉了一些。  

可是截至今天早上,因为这些各种意外死亡的人数达到了32人之后,只要是个人就知道情况不对劲。  

然后宪兵队投入了所有精力,甚至连那个《华南新报》的主编都顾不上了,进行了一个白天的严密调查。  

结果了?所有的证据表明,并不是什么对手的破坏和暗杀,纯粹都是意外造成的。  

可这么多的意外,傻子都看出明显不合理了,以至于现在部队的士气都受到了影响,认为存在着什么灵异事件。  

是不是南宁城中,被他们屠杀过的阴魂在作祟?  

“要不向大本营求援一下,让他们空投几个神官过来,做上一场法事安定军心?”一边看着报告,一边在心中认真地考虑起来。  

他这样一个心思,若是被当前正搂着一个鬼子骚老娘们,呼呼大睡的老郁知道。  

一定会认真告诉安藤利吉:“没用的、别瞎折腾了!老子当初拍了那么多的照片,上面的鬼子算起来才死了一个零头了。”  

对了!老郁睡着前已经决定好了一点。  

明天估计要瞎扯一些人和证据埋藏的地点,用来糊弄一下鬼子,再争取上一些时间了;至于鬼子查证后发现都是假的怎么办?  

再说吧,多混一天是一天…  

9日中午,一场作战会议在大东乡南部一处山坳中举行,与会人员依然是将星闪耀。  

主要是到目前为止,在大东乡战场的打援部队,总兵力上已经达到了4.3万人。  

也就是仓管、老马和小河南三人,带着一支精锐老兵与鬼子尖兵拼死厮杀,不然这么多人隐匿在山区,早就被第18师团发现。  

可就算如此,此时与会的众人都是满脸凝重之色。  

理由很简单,一切都来自如今被扔在人群最中间,一个简易桌子上的两份电文。  

其中第一份电文上的内容,是鬼子第18师团在今天早上七点左右,就从北海出发前往南宁城增援了。  

他们应该已经猜到了国军,准备埋伏他们第二次了。  

所以没有如同上一批鬼子那样急匆匆地赶路,而是一路非常的小心谨慎;头上还有着飞机四周盘旋,地面派出了多个中队在大军周边警戒。  

以上的种种,代表了就算他们一头扎进了大东乡这个盆地,国军也没有机会偷袭。  

而如果不能偷袭的话,别看他们有着将近三倍的兵力。  

但非常讽刺的是,届时双方之间不管是野战也好,夜间进攻也好,国军都打不过这些鬼子,就更不要说全歼对方了。  

第二份电文的内容,上面除了最新一份数字上,比起之前更加庞大的国军伤亡之外。  

白陈等几位大佬在电报中坦言,以当前如此的强度和伤亡继续保持下去,最多再有三天的时间,南宁城外的大军就攻不下去了。  

等于是第一份电文,让在场各部队将领们都知道一点:不能打,因为根本打不过。  

但是第二份电文,却代表着他们必须打。  

打不是,不打也不是,怎么办?很快之后在场的所有中央军和桂军将领们,都将期待的眼神看向了胡彪,希望对方能再次带来惊喜。  

心中早就没有了昔日的优越感,还有自己军衔最少高出对方两级,却要听区区一个中校的逆反心理。  

事实再一次证明,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胡彪、胡团座也不是浪得虚名。  

不过稍微沉吟了一下,胡彪开口说道:  

“第18师团这么小心谨慎,咱们也不是没有一点打赢的希望;就算不能全歼他们,也能打残他们,让他们没有力量继续往南宁城支援。  

不过原本的战术,要做一部分的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