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荷兰金币(1/2)
接下来十天时间,整支船队都沉浸在打捞海底藏宝的工作当中。
幸亏天公作美,这片海域一直没有兴起太大的风浪,就算偶尔下雨,也是一两个小时就停歇下来。
当然最辛苦的还是潜水队员,每天要在海水中上上下下几十次,每次在海底的实际工作时间只有半个小时左右。
深海幽闭的环境,低温高压的条件,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下来的。
幸好以冷志文为首的这批潜水队员,都是经过严格的训练,也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在唐宋元高薪承诺的前提下,干劲依旧十足。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潜水队员之间,以及船队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效率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最多的一天,潜水队员下水次数达到了14次,捞起的瓷器数量高达一万三千多件。
杯、盘、碗、碟,瓶瓶罐罐什么都有。
基本都是民窑青花的,只有有少数几件是明代民窑粉彩,上面画着民间故事,倒也还算精美。
这天李青颖突然说道:“我这有好几天没看到小蓝了,你能不能帮我看一下它还有没有在这片海域......”
对于小蓝这条大鲸鱼,唐宋元最近也没怎么在意。
最近打捞队在这一片海域进行打捞作业,小蓝一开始还在附近游弋,后来出现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
他说道:“它就是一头野生的鲸鱼,你还真把它给当成你自己的宠物了?”
“那倒也不是这个意思......”李青颖撇了撇嘴道:“可咱们相处了这么多天,而且你这座宝藏还是通过小蓝才能找到的。”
“就是关心一下也没什么吧......”
“我就是想确认一下它的去向,最好是能跟它好好的告个别。”
唐宋元无奈道:“那行吧,我帮你留意一下。”
最近这十天时间,他都在操纵着二十条海鱼,在公海这一带海底密切搜寻,
试图再寻找一下,还有没有类似于现在这座海底沉船遗迹的宝藏。
正好时间也差不多了,这些海鱼也该回到他透视视野的一公里范围之内。
要不然超过十天时间,这些海鱼就会自动断线,无法再操纵从而立刻死亡。
别说还真让这些海鱼找到两处海底沉船遗迹,一处位于巴士海峡以东大概二百海里处的深海里,
那是一艘中等大小的木质货船,长度在五十米左右,宽度也有十七八米。
或许是当初造船的船板防腐措施做得很好,所以船身虽然有些被腐蚀的迹象,但整体基本保持完整。
不过货舱内装的应该是丝绸,经过几百年的海水侵蚀,已经没有多大的价值。
而且这艘船沉没的位置是在深海,至少有六七百米的深度,打捞的难度很大。
而另一处沉船的位置,是在北马里亚纳群岛以西200海里,帕劳以北300海里的区域。
那是一艘荷兰制造的木质战船,船身上遍布大大小小的坑洞,估计是经历了一场无比激烈的战斗。
船上保留的物资除了一些生锈和被腐蚀的铁质武器、炮弹之外,还有一个特别的大箱子,吸引了唐宋元的注意。
橡木材质的箱子被铁皮严密包裹着,上面还有铆钉固定。
但历经岁月的磨砺,铁皮和铆钉早就被腐蚀殆尽,木质箱子也摇摇欲坠。
可是唐宋元通过透视的视野,能够轻易的看到木箱子里,装满了整整一大箱的金币。
每一个金币都是脚拇指大小,重量在五克左右,含金量大约是百分之九十二。
这是荷兰17世纪发行的盾金马金币,这一箱子的数量不下于十万枚。
荷兰在十七世纪初开始殖民东印度群岛,也就是现在的印尼群岛,在长达二百多年的时间里,不知道掠夺了多少当地的香料和财富。
这箱金币应该就是是当年荷兰人掠夺东印度群岛的财富,又或许是舰船指挥官的私人收获。
不管是哪一种,这些金币都见证了荷兰人在东印度群岛的历史,虽然这一段历史充满了掠夺和血腥压迫。
而且很显然,殖民者世界也不缺乏争斗,这艘沉没在海底的战船,就是其中的失败案例。
很可惜是,这是一艘战船
吸取了上次西班牙货船的教训,这艘荷兰战船唐宋元就不打算公开打捞了。
也不打算安排船队过去。
等这艘宝船打捞完毕,他会让碎叶号为首的打捞队先行回去,
他会单独带着李青颖,开着皮皮虾号过去,再想办法捞出来。
大不了再操纵一只章鱼哥就是。
简单轻松,还不为人知。
下午时分,唐宋元操纵下的二十条海鱼全都返回。
再出去,又多了十天的续航时间。
唐宋元指挥着鱼群,朝着北方开始搜寻,一边集中搜寻可能存在的海底沉船遗迹,
一边帮李青颖寻找小蓝的踪迹。
毕竟唐宋元的印象中,他最后一次见到小蓝,这家伙就是在船队的北方区域,
当时还朝着天空喷了好长一段时间的水气。
就在这时,唐宋元看到远方的海面上出现了一艘轮船。
他从皮皮虾号上找来了望远镜,发现上面竟然悬挂着霓虹国旗。
这是一艘霓虹船只!
唐宋元心下一紧,接着又看到了那艘船的船头上,竟然摆着一座奇怪的装置。
这座装置有点像一门大炮,但比大炮略短,
而且‘炮口’的尖端就是弹头,像是一枚矛头,后面还附着4个倒钩钢爪。
那是捕鲸炮!
这艘船是霓虹捕鲸船!
很快,唐宋元终于通过操纵的鱼群看到了小蓝的身影,
它正和三只鲸鱼组成的
幸亏天公作美,这片海域一直没有兴起太大的风浪,就算偶尔下雨,也是一两个小时就停歇下来。
当然最辛苦的还是潜水队员,每天要在海水中上上下下几十次,每次在海底的实际工作时间只有半个小时左右。
深海幽闭的环境,低温高压的条件,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下来的。
幸好以冷志文为首的这批潜水队员,都是经过严格的训练,也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在唐宋元高薪承诺的前提下,干劲依旧十足。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潜水队员之间,以及船队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效率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最多的一天,潜水队员下水次数达到了14次,捞起的瓷器数量高达一万三千多件。
杯、盘、碗、碟,瓶瓶罐罐什么都有。
基本都是民窑青花的,只有有少数几件是明代民窑粉彩,上面画着民间故事,倒也还算精美。
这天李青颖突然说道:“我这有好几天没看到小蓝了,你能不能帮我看一下它还有没有在这片海域......”
对于小蓝这条大鲸鱼,唐宋元最近也没怎么在意。
最近打捞队在这一片海域进行打捞作业,小蓝一开始还在附近游弋,后来出现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
他说道:“它就是一头野生的鲸鱼,你还真把它给当成你自己的宠物了?”
“那倒也不是这个意思......”李青颖撇了撇嘴道:“可咱们相处了这么多天,而且你这座宝藏还是通过小蓝才能找到的。”
“就是关心一下也没什么吧......”
“我就是想确认一下它的去向,最好是能跟它好好的告个别。”
唐宋元无奈道:“那行吧,我帮你留意一下。”
最近这十天时间,他都在操纵着二十条海鱼,在公海这一带海底密切搜寻,
试图再寻找一下,还有没有类似于现在这座海底沉船遗迹的宝藏。
正好时间也差不多了,这些海鱼也该回到他透视视野的一公里范围之内。
要不然超过十天时间,这些海鱼就会自动断线,无法再操纵从而立刻死亡。
别说还真让这些海鱼找到两处海底沉船遗迹,一处位于巴士海峡以东大概二百海里处的深海里,
那是一艘中等大小的木质货船,长度在五十米左右,宽度也有十七八米。
或许是当初造船的船板防腐措施做得很好,所以船身虽然有些被腐蚀的迹象,但整体基本保持完整。
不过货舱内装的应该是丝绸,经过几百年的海水侵蚀,已经没有多大的价值。
而且这艘船沉没的位置是在深海,至少有六七百米的深度,打捞的难度很大。
而另一处沉船的位置,是在北马里亚纳群岛以西200海里,帕劳以北300海里的区域。
那是一艘荷兰制造的木质战船,船身上遍布大大小小的坑洞,估计是经历了一场无比激烈的战斗。
船上保留的物资除了一些生锈和被腐蚀的铁质武器、炮弹之外,还有一个特别的大箱子,吸引了唐宋元的注意。
橡木材质的箱子被铁皮严密包裹着,上面还有铆钉固定。
但历经岁月的磨砺,铁皮和铆钉早就被腐蚀殆尽,木质箱子也摇摇欲坠。
可是唐宋元通过透视的视野,能够轻易的看到木箱子里,装满了整整一大箱的金币。
每一个金币都是脚拇指大小,重量在五克左右,含金量大约是百分之九十二。
这是荷兰17世纪发行的盾金马金币,这一箱子的数量不下于十万枚。
荷兰在十七世纪初开始殖民东印度群岛,也就是现在的印尼群岛,在长达二百多年的时间里,不知道掠夺了多少当地的香料和财富。
这箱金币应该就是是当年荷兰人掠夺东印度群岛的财富,又或许是舰船指挥官的私人收获。
不管是哪一种,这些金币都见证了荷兰人在东印度群岛的历史,虽然这一段历史充满了掠夺和血腥压迫。
而且很显然,殖民者世界也不缺乏争斗,这艘沉没在海底的战船,就是其中的失败案例。
很可惜是,这是一艘战船
吸取了上次西班牙货船的教训,这艘荷兰战船唐宋元就不打算公开打捞了。
也不打算安排船队过去。
等这艘宝船打捞完毕,他会让碎叶号为首的打捞队先行回去,
他会单独带着李青颖,开着皮皮虾号过去,再想办法捞出来。
大不了再操纵一只章鱼哥就是。
简单轻松,还不为人知。
下午时分,唐宋元操纵下的二十条海鱼全都返回。
再出去,又多了十天的续航时间。
唐宋元指挥着鱼群,朝着北方开始搜寻,一边集中搜寻可能存在的海底沉船遗迹,
一边帮李青颖寻找小蓝的踪迹。
毕竟唐宋元的印象中,他最后一次见到小蓝,这家伙就是在船队的北方区域,
当时还朝着天空喷了好长一段时间的水气。
就在这时,唐宋元看到远方的海面上出现了一艘轮船。
他从皮皮虾号上找来了望远镜,发现上面竟然悬挂着霓虹国旗。
这是一艘霓虹船只!
唐宋元心下一紧,接着又看到了那艘船的船头上,竟然摆着一座奇怪的装置。
这座装置有点像一门大炮,但比大炮略短,
而且‘炮口’的尖端就是弹头,像是一枚矛头,后面还附着4个倒钩钢爪。
那是捕鲸炮!
这艘船是霓虹捕鲸船!
很快,唐宋元终于通过操纵的鱼群看到了小蓝的身影,
它正和三只鲸鱼组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