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尊者盟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从无尽深渊苏醒的巨人,显然不是人族一脉,他的实力,已经超出了渡劫期的概念,是真正的老怪物级别,  

这种级别的存在,大秦边疆的将士,不要说阻挡,那跟蝼蚁,是没有任何的区别,  

大秦,咸阳,  

那个曾经秦皇夜里去过的小院子,  

已经恢复中年模样的王老,正在院子里悠闲的浇花,  

一万年的守护,哪怕到了今天,王老也觉得丝毫没有厌倦的感觉,  

他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为陛下永日守护大秦,  

在上次因为妄图窥视未知存在的时候,他的身体受到反噬,  

无奈之下只能强行恢复,  

那干尸般的状态,显然是如同某些老古董一般,能够延长自身寿数的秘法,  

毕竟人族的寿命,相对一些长生种族来说,还是较为短暂,哪怕是渡劫之上,寿限不过万载岁月,  

而人族修士,如果超越渡劫,并不愿意飞升上界的话,那么在九千岁左右,肉身和神魂就会开始腐朽,实力会开始呈现下滑状态。  

不过在很多禁地之中,都有各种各类的秘法,法宝,器具,  

可以封印自身进入沉眠,以此来延续寿数,  

而这些古老的生灵之所以有这样的选择,无一不是两种情况,其一是渡劫难过,  

想要飞升上界,只有渡过九劫方可,  

所谓九劫,指的就是九次天劫,  

每一次天劫渡过,都会让自身的实力,造成大幅度的上涨,  

当第九次天劫渡过之后,古老的上界之门将会出现,  

古老的上界之门出现之后,并不会直接开启,这个时候还需要九劫修士携带此前九劫的力量,强行将上界之门轰开一条缝隙,  

这个时候,九劫修士才有进入上界之门的可能。  

古老的上界之门显现是有时间限制的,大概一炷香左右,就会重新隐没,  

如果在这个时间段没能轰开门缝,那么当门户隐没的时候,就代表这名修士再没有进入上界的可能。  

而不管是渡劫期的生灵,就是渡过九劫的生灵,他们的寿数,是没有任何变化的。  

想要凭借自身的实力,强行渡过九劫轰开古老的上界门户,在数十万年的古老历史上,几乎都是凤毛麟角。  

所以,禁地就是所有人的唯一希望。  

禁地不允许老怪物们进场搏杀争夺,所以他们的后裔,或者他们选中的代表,就会为他们进入禁地争夺机缘。  

而万年前轰开上界门户的,加上三皇,还有两位分别是妖族,蛮荒中的一位古老种族,海族更是一位都无。  

能够超越渡劫期修士,所有的生灵都称呼其为尊者。  

渡劫一劫则为一劫尊者,渡过八劫则为八劫尊者,  

神州大陆,包括无尽海域,没有九劫尊者的存在,  

渡过九劫的尊者,要么就是轰开上界门户飞升,要么就是直接老死。  

想要渡过九劫,不仅需要禁地之中的圣物神器,还有各类至强的秘术神通,而且要燃烧自身所有的生机,释放本身最强的力量,才有渡过的可能。  

所以八劫尊者,就是整个神州世界,巅峰的存在了。  

当然,哪怕同为八劫尊者,也是有强弱之分的。  

而守护大秦的王老,显然也是渡劫期之上,不知渡过几劫的尊者,  

因为悠长的寿命,最开始的王老,还是有伺候他的小太监,但是随着小太监一个个的死去,  

王老开始拒绝大秦皇室给他安排的服侍人员,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陪伴长了,自然会产生感情,  

而每一次小太监的老死,对于王老来说,都是一次很难接受的过程,  

所以早在几千年前,王老就是独自一人生存在这小院子里,  

因为秘术的不便,院子里也经常杂草丛生,现在解开秘术的王老,也开始收拾整个院子,  

只是在他浇完花,准备清理院子里杂草的时候,忽然间,他感受到了整个大秦国运的震动。  

“放肆!”  

王老一声爆喝,整个人瞬间从院子里消失,急速朝着大秦边疆赶去。  

然而,哪怕王老的速度再快,从咸阳到大秦边疆,也需要半个时辰的时间,  

而对于入劫尊者而言,别说半个时辰,哪怕一刻钟的时间,都足以做出很多惊天大事出来,  

在杀完数座靠前的城池之后,苏醒的巨人似乎察觉到了有同层次的强者想要赶来阻止,  

他的嘴角绽放出冷笑,下一刻,一连三座边疆重城,都在他的巨掌之中化为齑粉,  

那些骁勇的大秦甲士,更有数百万众,一身的血肉精华直接夺取,被吸入巨人体内,  

巨人此刻的实力,更加的强大恐怖了。  

守候在大秦靠近蛮荒的重城,总共不过十二座,  

这十二座城,其实并非没有能够阻挡巨人尊者存在的阵法,  

大秦始皇,曾经以秘境数十万吨金精,耗费无数工匠,阵法大师之力,铸造十二金人,掩埋于十二重城之下,以此镇压蛮荒万族。  

但巨人尊者这样的老怪物,虽然沉睡数万年,不知十二金人的存在,以他敏锐的直觉,自然能够感应到重城之下的危险,  

他根本没有给那些重城的大将任何反应的机会,直接下手屠灭一城,阻止大阵开启,而后肆意屠杀,  

其实在古老年间,蛮荒万族曾经签订尊者盟约,入劫的尊者不能随意向底层生灵出手,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