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2章 圣显于石,道藏于心(1/2)
就在顾余生暗自规划未来如何利用时间修炼之时,他感应到三道身影正朝他所在走来,来人正是苍渺,姬岁还有姜风,在三人身后,更有他村的族长暗自等候。
顾余生走到崖外路岔口与三人相见,不免一阵寒暄,又与他村的族长再次见面,这些族长亲自前来,自是感激他赠送粮种之事,其余繁琐,诸如要各村供奉于他等等,皆被顾余生拒绝。
众人见顾余生连番婉拒好意,一时之间变得诚惶诚恐。
苍渺这时站出来,对顾余生一揖到地,一脸诚恳道:“顾先生,你是祖上应言之人,按理说我们不该有所奢求,只是四季轮转,族人渐渐凋零,还请顾先生再教我们七十三村的孩童们识一些字,不胜感激。”
“是啊……顾先生,还请帮帮我们,留点希望给下一代……”
这些族长纷纷朝顾余生叩跪,顾余生本想拒绝,可他冥冥中感觉到此番拒绝或许会给洞天之人带来绝望,加上人间尘缘未斩,又从显兆秘藏之中传承了诸多圣人典籍,于是点头道:“每隔些时日,晚辈会在村里书院教孩子们认识一些字,也会抽空将一些书籍抄录下来,以供他们以后阅读。”
“谢谢顾先生,谢谢顾先生!”
众多族村老人闻言大喜,又要对顾余生行叩大礼,又连忙唤来各村孩童,前来拜师。
此间场景,倒让顾余生再一次在脑海里浮现出在时光逆旅里的记忆。
“既然诸位将学童都来了,不如就从现在开始授课吧。”
顾余生压就地坐在一块光滑的石头边,取来溪水中的石头,看着面前那一张张稚嫩的面孔,以及他们身上的缯布麻衣,神思恍惚,竟有一种故地重游之感。
“今日初学,我教大家学写一个字……”
顾余生用鹅卵石在石壁上写出一个‘人’字,字迹不如落炭在案上清晰,但丝毫不影响稚童们的学习之心,那些族内的老人也就地而坐,全场静谧无声。
“此为人,人者,道之启也……”
呼!
一阵清风吹拂,夹杂着麦浪稻香的风吹动少年们的头发,他们的眼睛如溪水一样明澈无暇。
风吹过顾余生的青色长衫,坐于石畔的他,光照身而影正,斑斓的树林和光同尘,深谷百鸟栖息,岿然不动。
顾余生又在石头上写一个“天”字。
“天,道之动也……”
顾余生的声音在深谷回响,风过,天空云丛风起,七彩霞光在天际飘荡,宛若俯瞰人间的沧桑之像。
“地,道之静也……”
顾余生在石头上留下‘人’,‘天’,‘地’三个字,以手握石为笔教稚童写字,又一遍遍教读,朗朗之声在回响,洞天世界,空谷悠悠。
风云之变,万物之长,如雨露润物细无声。
少年专注于教,未曾发现从现实世界透照进洞天的光一直落在他身上,洞天的风行云起,如同世界的缔造者,以人道遵从的法则不断完善。
旁听的苍渺,姬岁,姜风等老族人虽也识字,也懂得教稚童识字,然而他们真正想要的,就是为后辈子孙启智,开智慧后,就能抵消大道之残缺施加在他们身上的诅咒……
山外山,天外天。
他们这些老人,当然知道族人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奈何他们的命运如同诅咒一样无法离开,而只有顾余生这样的世外来者,才能以智慧洒下雨露,洗去他们心灵上的尘垢。
顾余生当然不知道这些隐情,他所求者,无非是随心而为,随性而为,顺其自然,他的初衷是圣人启蒙之道。
当他教每个稚童启蒙之时,他的神海世界,那一棵大道之树同样下起一场甘露,漫天的玉露如同星辰垂落人间,本命瓶上的时间绿叶之纹从灰暗中渐渐苏醒,每一条脉络都被染上金色的流光,从最初的一片逐渐绽放成两片,三片,四片……本命瓶上逐渐变成一根树枝。
更加惊奇的是,他的神海世界,从星辰垂落的雨露,好像落了无数岁月,看似无数的雨滴,实则变成了七十三颗雨露,每一颗雨露渗落神海世界的大地,那一棵道树菩提就会越发的茂盛,上面开出七十三朵奇异之花,每一朵花都蕴藏着大道的气息。
不止如此,就连顾余生腰间的灵葫芦内,乾坤世界也被雨泽滋养,种植在葫芦世界里的无数灵药散发出晶莹的光泽,天地间的灵气以一种星斗散射的方式开辟着灵葫芦的洞天……
轰隆隆!
神龟腹内的洞天一道惊雷破空,天象惊异常,一场暴雨将至。
顾余生从授课感悟的状态惊醒,他立即感知到身体和灵葫芦内的异常,起身道:“今日就上到这里吧,下一次授课,就在村内书院了。”
“是,顾先生。”
众学生起身,恭敬叩礼而退,虽然今日之课他们听得懵懵懂懂,可他们的眼里充满对世界的求知。
苍渺,姬岁,姜风三位老人让学生们有序离开,并为顾余生准备饭食。
“顾先生,有你在,孩子们的未来就有希望了。”
姬岁苍老的面庞上露出感激之色,苍老的手在石头上轻轻抚摸,她想要用东西把这块石头遮掩起来,不让上面的字迹被将下的雨水冲刷,可这一场雨来得太急,她根本来不及用东西将其遮掩。
暴雨倾盆,待三位老人取来遮挡之物时,却惊奇的发现,顾余生写在石头上的字,竟已奇迹般地烙印在上面,非雨水可将其冲刷。
三名老人见状,互相凝望着彼此,表情骤然凝固,良久,少言的姜风用沙哑的声音道:“圣显这种事……你们听说过……没见过吧?这可是……头一
顾余生走到崖外路岔口与三人相见,不免一阵寒暄,又与他村的族长再次见面,这些族长亲自前来,自是感激他赠送粮种之事,其余繁琐,诸如要各村供奉于他等等,皆被顾余生拒绝。
众人见顾余生连番婉拒好意,一时之间变得诚惶诚恐。
苍渺这时站出来,对顾余生一揖到地,一脸诚恳道:“顾先生,你是祖上应言之人,按理说我们不该有所奢求,只是四季轮转,族人渐渐凋零,还请顾先生再教我们七十三村的孩童们识一些字,不胜感激。”
“是啊……顾先生,还请帮帮我们,留点希望给下一代……”
这些族长纷纷朝顾余生叩跪,顾余生本想拒绝,可他冥冥中感觉到此番拒绝或许会给洞天之人带来绝望,加上人间尘缘未斩,又从显兆秘藏之中传承了诸多圣人典籍,于是点头道:“每隔些时日,晚辈会在村里书院教孩子们认识一些字,也会抽空将一些书籍抄录下来,以供他们以后阅读。”
“谢谢顾先生,谢谢顾先生!”
众多族村老人闻言大喜,又要对顾余生行叩大礼,又连忙唤来各村孩童,前来拜师。
此间场景,倒让顾余生再一次在脑海里浮现出在时光逆旅里的记忆。
“既然诸位将学童都来了,不如就从现在开始授课吧。”
顾余生压就地坐在一块光滑的石头边,取来溪水中的石头,看着面前那一张张稚嫩的面孔,以及他们身上的缯布麻衣,神思恍惚,竟有一种故地重游之感。
“今日初学,我教大家学写一个字……”
顾余生用鹅卵石在石壁上写出一个‘人’字,字迹不如落炭在案上清晰,但丝毫不影响稚童们的学习之心,那些族内的老人也就地而坐,全场静谧无声。
“此为人,人者,道之启也……”
呼!
一阵清风吹拂,夹杂着麦浪稻香的风吹动少年们的头发,他们的眼睛如溪水一样明澈无暇。
风吹过顾余生的青色长衫,坐于石畔的他,光照身而影正,斑斓的树林和光同尘,深谷百鸟栖息,岿然不动。
顾余生又在石头上写一个“天”字。
“天,道之动也……”
顾余生的声音在深谷回响,风过,天空云丛风起,七彩霞光在天际飘荡,宛若俯瞰人间的沧桑之像。
“地,道之静也……”
顾余生在石头上留下‘人’,‘天’,‘地’三个字,以手握石为笔教稚童写字,又一遍遍教读,朗朗之声在回响,洞天世界,空谷悠悠。
风云之变,万物之长,如雨露润物细无声。
少年专注于教,未曾发现从现实世界透照进洞天的光一直落在他身上,洞天的风行云起,如同世界的缔造者,以人道遵从的法则不断完善。
旁听的苍渺,姬岁,姜风等老族人虽也识字,也懂得教稚童识字,然而他们真正想要的,就是为后辈子孙启智,开智慧后,就能抵消大道之残缺施加在他们身上的诅咒……
山外山,天外天。
他们这些老人,当然知道族人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奈何他们的命运如同诅咒一样无法离开,而只有顾余生这样的世外来者,才能以智慧洒下雨露,洗去他们心灵上的尘垢。
顾余生当然不知道这些隐情,他所求者,无非是随心而为,随性而为,顺其自然,他的初衷是圣人启蒙之道。
当他教每个稚童启蒙之时,他的神海世界,那一棵大道之树同样下起一场甘露,漫天的玉露如同星辰垂落人间,本命瓶上的时间绿叶之纹从灰暗中渐渐苏醒,每一条脉络都被染上金色的流光,从最初的一片逐渐绽放成两片,三片,四片……本命瓶上逐渐变成一根树枝。
更加惊奇的是,他的神海世界,从星辰垂落的雨露,好像落了无数岁月,看似无数的雨滴,实则变成了七十三颗雨露,每一颗雨露渗落神海世界的大地,那一棵道树菩提就会越发的茂盛,上面开出七十三朵奇异之花,每一朵花都蕴藏着大道的气息。
不止如此,就连顾余生腰间的灵葫芦内,乾坤世界也被雨泽滋养,种植在葫芦世界里的无数灵药散发出晶莹的光泽,天地间的灵气以一种星斗散射的方式开辟着灵葫芦的洞天……
轰隆隆!
神龟腹内的洞天一道惊雷破空,天象惊异常,一场暴雨将至。
顾余生从授课感悟的状态惊醒,他立即感知到身体和灵葫芦内的异常,起身道:“今日就上到这里吧,下一次授课,就在村内书院了。”
“是,顾先生。”
众学生起身,恭敬叩礼而退,虽然今日之课他们听得懵懵懂懂,可他们的眼里充满对世界的求知。
苍渺,姬岁,姜风三位老人让学生们有序离开,并为顾余生准备饭食。
“顾先生,有你在,孩子们的未来就有希望了。”
姬岁苍老的面庞上露出感激之色,苍老的手在石头上轻轻抚摸,她想要用东西把这块石头遮掩起来,不让上面的字迹被将下的雨水冲刷,可这一场雨来得太急,她根本来不及用东西将其遮掩。
暴雨倾盆,待三位老人取来遮挡之物时,却惊奇的发现,顾余生写在石头上的字,竟已奇迹般地烙印在上面,非雨水可将其冲刷。
三名老人见状,互相凝望着彼此,表情骤然凝固,良久,少言的姜风用沙哑的声音道:“圣显这种事……你们听说过……没见过吧?这可是……头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