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昆墟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以徐家的名声和势力,能给徐忠钞讨个好娘子。  

若是普通人家,以徐忠钞没出息的样子,怕是想讨个媳妇都难。  

“希望他结了婚能收心,干点正事。”  

徐孝云心想。  

目前徐家大家庭的财务情况,依旧由徐孝云管着。  

他心里清楚,其实徐家并不富庶。  

徐家目前的主要资产,是百壑村的九百多亩田地和云安酒肆。  

徐家在百壑村的九百多亩田地种酿酒的原料粮、种炎杞,还种了不少药草。  

云安酒肆卖酒,这是徐家的主要收入来源。  

云安酒肆的生意挺好,可一县之地的酒水市场规模有限,云安酒肆的生意扩张到极限,每年的收入基本固定。  

他往桐古县外做生意,由于距离远、收益不多。  

而且桐古县周边的几个县都有云安酒肆的“炎杞佳酿”在卖,市场已经开拓到最大。再远就不行了,鞭长莫及。  

徐家收入没有增长的空间,而开支很大。  

种田雇佣的长工短工、各家各户的丫鬟嬷嬷,衣食住行,这些都是花销。  

主要是,徐家人现在太多了!  

云安酒肆养的不仅是徐孝云一家,而是整个徐家大家庭。  

忠字辈,除了小汐,有十人。  

不仅是衣食住行,还有练武的花费。  

徐忠澈炼制气血丸的药材,大批采购也得不小的花费。  

幸好他是炼药师,炼制气血丸只需要药材成本,若是从药堂购买气血丸,徐家的收入根本支撑不住。  

徐家人多加上都练武,云安酒肆的收入供给很勉强。  

前些年因为有从劫修身上得来的十万两银子,底子厚,才让徐家不缺钱。  

现在还撑得住,但接下来就难了:忠淮、忠钞、忠钏、忠一,都到了成婚的年纪。  

成婚娶妻,这是花销。  

家中多了妻子,吃穿用度又多一些花销。  

得生孩子,这是更大的开支。  

等到徐家礼字辈的人出生长大,徐家四代人的人数将达到不小的规模。  

一个顺风顺水、无灾无难的家族,发展起来就是如此迅猛。  

徐孝云不禁头疼,等到忠字辈这些侄子们娶了媳妇,得想办法给徐家增加进项,要不然都没钱过日子。  

距离桐古县西边五百多里,有一座昆墟山。  

这是一座拥有二阶灵脉的灵山,占据此山的筑基家族姓“宁”。  

昆墟山的山脉范围比靑丘山小,主峰名叫“昆墟峰”,被聚灵阵法笼罩着、将灵气聚拢。  

昆墟峰旁边有座低矮的山丘,其上建造着栋栋楼宇建筑,正是“昆墟坊市”。  

由于“宁家”的名声好,家族势力比靑丘山蓝家强些,因此昆墟坊市比以前的靑丘坊市热闹些。  

自从靑丘坊市出了“炼丹家族童家”那档子事,更是让昆墟坊市比以前红火。  

徐福贵穿着一袭黑袍,背着竹筐走进昆墟坊市。  

他耗费整整三天时间从桐古县翻山越岭、赶到这里。  

“和一年前相比变化不大。”  

过去三年间,他来过昆墟山两次,这是第三次。  

绕过那些摆地摊的摊主,他轻车路熟走进一家专门收购灵植的店铺。  

这是昆墟坊市另一个优势:有专门收购各种资源的店铺。  

“欢迎道友光临本店。”  

一个练气后期气息的修士热情迎上前。  

徐福贵取下背上的竹筐,掀开铺盖在上面的杂草,取出里面三个精致木盒:“我卖三株灵植,百年枯叶乌、百年铁根草,还有百年灵参。”  

这三株百年灵植是他花了大量时间用《灵农诀》滋养出来的,是体内空间最珍贵的三株灵植。  

“容我看看,请稍等。”  

修士打开木盒,查看三株百年灵植的状态。  

三株灵植皆是百年,且品相完好。  

一阶的灵植,百年就是极限了,再生长也不会增加药性。  

品相完好的百年灵植,价值很高,是炼制很多极品丹药的原材料。  

“百年枯叶乌,三十灵石。百年铁根草,二十五灵石。百年灵参三十二。总共八十七灵石,道友你看?”  

这是公道的价格,童叟无欺。  

“好。”  

徐福贵点头。  

他前两次也来卖过灵植,只是年份少、数量也不多,两次总共加起来收入四十灵石。  

加上这八十七灵石,他能做很多事情。  

“请当面清点一下。”  

修士递来一袋灵石。  

徐福贵当面清点,数目没错。  

“道友收好灵石,注意安全。请慢走。”  

修士将徐福贵送到店铺门口。  

走出店铺,徐福贵心中盘算着该怎么利用这些灵石。  

他体内空间再没有百年灵植了,所以必须得利用好这127枚灵石,不能浪费。  

“给大牛、六子买两张金光符防身。”  

金光符是靑丘山蓝家的特产,昆墟坊市的金光符是从蓝家批量买来的。  

这里的金光符,比靑丘坊市贵一些。  

比如下品金光符,靑丘坊市卖1灵石,这里卖11灵晶,贵了1灵晶。  

中品金光符,靑丘坊市卖3灵石,这里卖32灵晶,贵2灵晶。  

徐福贵到卖灵符的店铺购买两张一阶中品金光符,花费6灵石4灵晶。  

“再去看看飞剑。”  

他到卖法器的店铺挑选飞剑,选中一款普通的下品法器:袖里飞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