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庆功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红霞满天,瑰丽多姿。  

邺城内外,炊烟袅袅。  

城外散落各处的诸多营地中,逐渐汇集起来的人群,自觉于一处处灶台前排队。  

乞活军中的大部分人,都曾在学习排队的过程中,有过刻骨铭心的记忆。  

手持木棍的土兵就站在一旁,谁敢插队直接就是木棍抽。  

若是还不听劝,那就别吃饭。  

敢还手的,直接打一顿扔出乞活军,自己去野外刨食去吧。  

饿疯了的人,从不畏惧木棍,他们只怕吃不上饭。  

“好香啊”  

人群中,不断有人抽着鼻子“今天有肉?!”  

“郎主打下这么大的城,这是犒赏咱们。”  

吃上了饭,喜欢抬杠的人,开始抬杠“犒赏是有功之人,你有什么功值得犒赏?”  

众人哄笑“真有功的,都进城里吃去了。”  

被嘲笑之人不服“我也去铲地了,那满地的血污碎肉,我铲了好大一块。”  

“也是为郎主出过力,吃顿好的怎么了。”  

打扫战场也是个体力活。  

像是那些被百吨王矿卡碾压的胡虏。  

与大地深度契合,抠都抠不出来,只能是连带着地上的土一起全都铲了。  

伙夫敲了敲锅沿“都快点!”  

这顿的伙食的确是很好,出乎意料的好。  

往日里只有军户们才能吃到的精米,直接煮成了浓粥。  

每一大锅都下了几盒午餐肉罐头,那叫一个香气四溢。  

以往全靠一天两个土豆吊命的人群之中,吞咽口水之声不绝于耳。  

“真有肉吃”  

领到饭的人,喜极而泣。  

精米饭与香肉,这是以往做梦都不敢想的美食。  

“这又不算什么好的。”腹中有食,自有人吹嘘“与我同村的同乡,名唤甘夫,砍了两颗胡虏的首级,立马记军功转军户,带着全家进城了。”  

“从此以后,天天大米白面吃到肚圆。”  

当即有人不满抱怨“别不是拿假的首级冒充的。”  

“冒充?”那人晃着脑袋,嗤之以鼻“你当书吏们都是混饭吃的,每颗首级都要仔细勘验!”  

“谁敢杀良冒功,当场拿下砍了脑袋。”  

“所以说,真想过好日子,就得靠胡人的脑袋。”  

“得了胡人的脑袋,就能进城里吃得饱穿的暖。”  

“只恨胡人太少,怎么都找不到!”  

这番话,算是说出了众人的心声。  

众人望向不远处,高大的邺城城墙。  

天色渐晚,可城内多处都闪耀着跃动的火光。  

那是城内的军户们在聚餐。  

他们这里欢天喜地的一餐,不过是军户正兵们的寻常餐饮。  

“真是羡慕啊”  

城内。  

人影浮动,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伙夫民夫们,在书吏的监督下,运送成车的物资送至各队。  

“郑队主。”  

手持单据的书吏,示意大车上的东西。  

“盒子肉五十罐,蜜汁金桃五十罐,黄酒五十罐。”  

“黑糖五十块,兔糖五十块,香草五十根。”  

“大肉煮五桶,白面馒头五百个。”  

书吏将单据递过去“请郑队主勘验。”  

乞活军循晋制,每队五十人,设一队主。  

此次大战,城外有一大批取得诸胡首级者,立功入选军户,基本上将各部编制补充满员。  

郑队主拿着单据,仔细查验对比大车上的物资。  

看到最后,郑队主皱眉“不对吧,香草哪去了?”  

此言一出,书吏等人瞬间面白,额头上的汗都下来了。  

依照军规,丢失军资不但要双倍赔偿,还要挨军棍。  

有第二次,直接处置!  

好在郑队主很快就从肉桶之间,寻着了装香草的盒子“找到了,掉这儿来了。”  

他从大车上下来,就见着书吏等人瘫在地上,大口喘气。  

郑队主急忙取自己的印鉴,盖在了收据上,交给了书吏。  

至此,郎主赏赐的物资交接完毕,之后的事情就与负责运输的无关。  

书吏等人赶着空车回去复命。  

本队军户们围拢上前,都在盯着郑队主。  

他若是敢私吞,立马就是一拥而上绑了,送去军法处。  

私吞郎主赏赐,唯死而已。  

“咳”  

郑队主咳嗽一声,带领众人列队,面向显阳殿方向。  

“拜谢郎主赏赐”  

恭敬的向郎主行礼道谢,嗓门是一个比一个大。  

“排队来分。”郑队主招呼“一人一份不用争。”  

午餐肉与黄桃罐头,军户们也是吃过,不是什么稀罕物。  

至于黄酒,其实就是啤酒。  

因颜色泛黄,军户们皆称之为黄酒。  

酒水通常只有打胜仗之后才会发,深得军户们喜爱。  

黑糖就是酒精巧克力,兔糖就是大白兔奶糖。  

林道第一次发放这些东西。  

甜味的糖在甜食匮乏的时代里,毫无疑问大受欢迎。  

许多军户并未直接吃掉,而是郑重的收起来,准备带回去给家人享用。  

这年头的糖,太难得了。  

除了麦芽糖之外,就是顶着巨大的风险,去掏蜂窝取蜂蜜。  

哪怕是麦芽糖,那也是用粮食做的。  

郎主发了糖,这可真是太贵重了。  

至于说香草,就是烟。  

林道从现代世界购买烟丝与烟纸,由永和时空的女工们进行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