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隔山相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等北地的消息传到丘陵,雷文桌子上已经放了数封加急情报。  

落日渡口被袭,伊沃·凯恩带着半人马与大精灵占领下游的船厂,带着大军沿河逆行,彻底进入河谷腹地。  

他的战略目标很清晰,就是制造混乱。  

以机动性高超的半人马为先锋,到处扫荡中小城镇,再以大精灵和银飞马为中轴,看紧那些核心城市。  

万一有人想出来反击,正好在野外歼灭对方,再劫掠城池。若贵族们不出来,死守城池,就只能看着河谷被糟践。  

“入侵河谷的有多少人?”  

“听说上万的半人马,数千大精灵,队伍极为庞大,河谷贵族远望却不敢出城。”  

“废物,真要是有上万半人马,肯定会出现在正面战场,还会去河谷劫掠?到现在一座城池都没丢,就知道他们没有太多的人手。”  

雷文是老战将了,瞬间就看破情报里的猫腻。  

罗伊德不可能给先锋队那么多半人马,那正面战场还要不要打了?真以为埃西铎帝国处处是马厩啊。  

至于河谷贵族的报告,毕竟只能守家护城,自然要将敌人说的多一些。  

但这样也好,突遇敌袭,只要不开城门,给对方可趁之机,伊沃最多抢一些资源,破坏些小镇,造成不了太大的伤害。  

“召集所有人来开军事会议!”  

过了一会,王国的贵族们就齐聚一堂,众人吵吵嚷嚷,看来也是听说了河谷的突袭。  

这次北地贵族倒是没辛灾乐祸,眼下到了正面战场,河谷的贵族怎么说也是强力队友,若他们乱了,恐怕军团实力会大大衰弱,众人没那么傻。  

雷文先发制人,直接问河谷的雄鹿大公之子加恩·阿米尔卡:“我准备近日就登上丘陵山脊,发动进攻,河谷家族要回去保卫家园吗?”  

此话一出,本来神色不安急急嚷嚷的河谷贵族都不做声了。  

从此地返回河谷,就算全是飞行兵种,还由寻路术或后勤学的英雄带领,也得将近一周,更别提返回各自的家族。  

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该被劫掠的也差不多搬空,还要面对成群的半人马军团,局面绝对糟糕。  

加恩看了眼元帅,为众人发言:“河谷贵族自然不是那种蠢笨之人,愿意为王国尽忠,此战不胜,我们绝不还家,只希望王国能够记得大家的付出!”  

“啪!啪!”  

雷文鼓起掌,对小雄鹿的话很欣赏。  

众人都能站在高处判断结果,那是因为事不关己。真正把自己代入河谷贵族时,就会发现抉择是很困难的。加恩能够这么说,一定是和下面人做了承诺。  

“不愧是从白羽降临就存在的阿米尔卡家族的子嗣,有担当!王国自然会记住各位的贡献。  

只要拿下这场战役,各位的损失全部由王国补足,之后反攻埃西铎获得的资源,河谷贵族拿第一份!  

我以艾尔顿元帅之名起誓!”  

雷文审视众将,无人反对。  

有雄鹿家族带头,元帅亲口许诺,河谷贵族们也就熄了多余的心思。其实以他们本来的想法,也不准备现在返回,只是求个补偿,现在就平衡许多。  

说穿了,打仗哪有不损失的,该承担的风险还是要承担,这点道理贵族们都懂。  

一旦这场决战打不赢,大家一起完蛋。  

见军心整顿的差不多,雷文便开始调遣部队,一切恩怨终究要在战场上解决。  

“走,让我们去瞧瞧这次的对手!”  

在卢森丘陵的双廊山,罗伊德已率领大军抵达,开始安排手下的兵将进驻防御工事。  

矮人提前了一周赶到,耗费大量资源修建山间堡垒以及箭塔,已经小有规模。当然,要是面对数万人的城堡大军,还是一碾就碎。  

但矮人也算是壁垒势力的天然优势,罗伊德不可能不用。  

“箭塔修起来几座?铁山拦路关卡设置在我说的位置吗?”  

“回元帅,普通箭塔21座,晶元箭塔4座,咒力炮塔2座;拦路关卡已修好一半,剩下的由于道路曲折,资源运输困难,实在…”  

“我不想听困难和艰险,我只要在开战前布置完成!”  

“是,元帅!”  

游侠将军咬着牙回答,眼睛也变得血红。  

修建工事的主力自然是矮人,但许多杂活都是由人类俘虏干。倒不是心存仁慈,而是想着战争是个长期活,不想把奴隶一次性消耗完,现在看来是不行了。  

游侠将军回去后,立刻颁布命令。  

“从现在起,不准休息,干到完工为止,谁要是敢偷懒,木精灵当场执刑!”  

“去,告诉后方的运输队,再给我提高一倍的运输速度,要三十万人。达不到这个数字,他就提头来见我!”  

听到这个命令,有些几日没合眼的奴工,实在受不了,腿一软就跪下了,求饶的话还没喊出来,一支木箭就穿颅而过,将他钉在地上。  

“敢耽误工事进程,就是这个下场!”  

平日温文尔雅的木精灵游侠,此刻简直像个疯子一样,让人不寒而栗。  

工事再次运行,却已是白骨累累。  

伊莎贝尔从山间走出,依旧那么圣洁与自然,她瞥了眼罗伊德:“你有些急躁了。”  

罗伊德没有回答她,只是用手轻轻一拨,云散雾尽,远方的天地极速向此处压缩,最后汇成一副巨型画卷。  

在山的那头,皇家狮鹫如乌云密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