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 李郁的反击~(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冬去春来,  

吴廷再次启动战争机器。  

经常开轮船的人都知道,战舰起锚出港之前要先预热,否则轮机无法正常启动。  

为此,  

陛下密集召开了多场规模不同的会议。  

新设采矿署,隶属于工业部。  

采矿署的头一件事,就是开采广东云浮硫铁矿。  

硫铁矿,顾名思义。既能出产铁矿石,又能出产硫磺。  

吴军连续征战,火药消耗巨大。  

木炭完全自产,要多少有多少。  

硝石,7成来自南洋友商。  

硫磺,6成来自扶桑,2成来自爪哇,1成自产。  

过于依赖进口,存在风险。  

大举开采云浮硫铁矿,可作为一个稳定的硫磺原料渠道。  

6大臣体系被打破,增设3位大臣。  

新增教育大臣,  

下辖教育署、卫生署、科技署、文化署,单列一院。  

卫生署长吴敖理念出众,荣升教育大臣。治病和育人可以兼容。  

新增海军大臣,  

由陛下兼任。水师总指挥刘武同时兼任海军部副大臣。  

新增财政大臣,  

由胡雪余担任。  

财政大臣下设预算署、税务署、审计署、金库,以及一个监督小组。  

监督小组独立存在,属外驻机构,由陛下亲领。  

胡卸任商务大臣一职,交由福成兼任遥领。  

取消原先的财税署,皇后卸任财税署长一职。  

而未来随着帝国的发展,还会新设更多的大臣经济大臣范京,得了一个重要差事——赴西南主持对广西、贵州的谈判。  

其妻族姑苏范氏争取教育大臣一职未遂,颇感失望。  

但是又授予了这么一个颇具分量的临时差事。  

很难说,  

陛下是倚重还是不倚重。  

皇后失去了对财税署的掌控,却交给了她爹。似也能算作圣眷优渥加之杨妃香消玉碎。  

从此,后宫干政彻底成为了历史。  

大运河已解冻,一派繁忙景象。  

运输署运力全开,临时招募了大批民间船队满载各类军用物资,运输目的地——湖南。  

之后随空船撤回驻湖南的部分士兵。  

另外,  

顺路将武昌的部分康复轻伤员运回,提拔后派至士官学校短期进修,之后重新分配,填补各军团扩编后的军官空缺。  

总之,  

来去皆不空载。  

造船署派员进驻湖南,在湘江湘潭段设造船厂,方便就近砍伐采购本省木材。  

造船署通过实践,  

得出了一個结论:  

福建、湖南、四川的木材可用于打造内河战舰,质量合格。  

可用于打造海运商船,勉强合格。  

不可用于海军战舰,不合格。  

所以,吴廷虽然成立了海军部,也正式开设了海军士官学校,距离自造海军战舰还很遥远。  

陛下给出的批复是:  

购买!  

先买出一支小型(6级舰、武装商船)海军。  

压力给到财政大臣绍兴人能干,那就多干。如果干不好,就换一批人。  

情报署署长刘千回苏,入宫密谈1个时辰。  

之后,刘千花了数日亲自勘查刺杀现场,审讯俘虏、复盘全貌后又入宫密谈了2个时辰。  

其间,  

君臣谈话内容不得而知。  

但是,刘千出宫时的脸色很是凝重。  

反击!  

必须反击!  

刘千回到木渎镇情报署老巢,点兵点将。  

在离苏之前,  

他又征得陛下同意临时调用了3500士兵、500巡警联合搜山。  

情报署倾巢出动,还拉上了所有猎犬配合驻军来了一次拉网式搜索。  

附近有灵岩山,大焦山,白马涧,鹿山,大阳山,树山。  

名字听着唬人,实际平均海拔就30丈左右。  

在李郁穿越之前的那个时代,这些紧挨在一起的小山就是苏州人唯一的徒步选择,大半天全部走完,安全系数甚至高达五颗星。  

“报告署长,全部就位。”  

“开始吧。”  

“遵命。”  

士兵们全员轻装,登山搜捕。  

人和人之间保持了13丈的距离。  

以江南稀疏的山林,不至于会漏掉什么。  

士兵们并不紧张,只当是执行一次普通任务。  

沿途,  

吓跑了不少猴子和飞鸟。  

也遇到了一些人,有农夫,有游客,有香客。不问缘由,一概扣押。  

情报署就地审讯后,无怀疑的就当场放人。  

突然,  

山顶腾起一颗窜天猴,炸开。  

刘千笑了情报署在附近制高点设有多处瞭望执勤点,这是发现什么了。  

2刻钟后,  

布置在周围平原的骑兵抓获2人。  

浑身尘土,脑袋沾着叶子,模样十分狼狈。  

不过,这两人不是预料中的大鱼,而是贼。他们将赃物藏在了山里,刚想挖出来销赃,正好遇上了搜山。  

刘千很遗憾同行!  

而且手艺糟糕,沸水锅里的石头都捏不上来。  

于是,代表祖师爷教训一顿后放了。  

当搜捕行动持续到中午时分,终于有了发现。  

“署长,抓了一个养鸽子的。”  

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门外垒起的锅灶有烧火痕迹,地面还丢着一些细骨头。  

刘千蹲下查看,脸色大变。  

“哪儿来的鸽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