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 大清版杨家将(2/3)
军团可在城外扎营,和老百姓保持距离,待城池整理修缮完毕再进驻。告诉南昌和九江老百姓,尽快清理掉积水和淤泥,瘟疫就在他们头顶,这不是徭役,而是自救。”
“让商业署出面从皖南购买生石灰,用于两城消毒。”
视察了小半个时辰,
李郁就不愿意再待下去了,直接出城在赣江登船逃也似的离开。
穿越到现在,
敌人的刀枪伤不到自己了,但是看不见的病菌却可以。
登船后,
他反复清洗了手掌,甚至把那双底部沾满淤泥的靴子扔进了江水。
望着已经变成一个黑点的南昌城,李郁叹了一口气:
“记录,立刻批准成立卫生署。召集各州县名医,以及有一技之长的大夫加入。”
文书立马记录在案,待靠岸后发出。
随着吴国逐步走向正规化,各种机构也日益完善。
原先的亲卫营显得太粗糙笼统了。
被具体拆分为:
警卫处、机要处、秘书处、联络处,总务处。
警卫处,下辖5个卫队,共计500人,配备战马300匹。
机要处,30人,负责机密公文的记录、存档、外发。方方正正的斜跨皮革公文袋,是他们最明显的特征。
秘书处,5人,负责接收所有送至的公文。
普通文件,他们可以直接草拟处理意见。李郁抽空会草草看一眼。
重要文件,必须呈报李郁批复。
联络处,30人,皆为武装骑士,负责传送文件至相应的衙署或者个人。背后插着一面明黄旗帜表明身份。
总务处,100人,职业包括厨子、大夫、裁缝、马夫、铁匠、泥瓦匠、木匠、兽医等。负责一切后勤事务。
另拥有60辆四轮马车、2大2小四艘座船,以及相应人员。
以上5个处室日常随驾,所有人员皆称“侍卫”。
李郁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那里。
其中最忙碌的当属机要处。
每1封公文,于何时何地发出,又于何时何地送抵受命人手中,以及联络处骑士回营复命的时间都必须记录在案,有迹可查。
秘书处最为核心,非十分信任之人不可担任,且必须精通文墨、熟稔政务。
卫队500人全部是打过仗的,本人或者家中受过李郁恩惠的,且家中还有其他人在吴国系统当中效力。
他们的制服和野战军团略有差别,用上了金线和刺绣更显荣傲。
军饷更高,即使是普通士兵每月也有10两。
如此一来,
卫队的忠诚和战斗力均有保证。
总之,
李郁对自己的安危很上心。
匆匆离开南昌、离开江西也是出于健康考虑。万一,染上什么疾病呢。
船队在铜陵稍作停留,同时补给食物淡水。
长期驻铜陵煤矿的煤炭署长——王六,匆匆上船拜见、汇报工作。
李郁收下了他的书面报告,
转而问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目前的产量,能够支撑吴国的工业吗?”
王六很笃定的点头:
“回陛下,一定够!”
“加上我们所控制的所有府州县,就算100个城池吧,至少有80万户城内居民。日常生活取暖全部用蜂窝煤,够吗?”
“回陛下,冬季缺口或在3成左右。”
李郁走到船舷,望着灰蒙蒙的码头。
地面、忙碌的劳工、各种机械、车辆,就连绿色的树木都覆盖了一层黑色的煤灰。
再低头望去,
靠岸的江水也泛黑,是洗煤厂的黑水。
王六低声说道:
“陛下,臣有一个想法。”
“讲。”
“陛下可开放更多的煤矿,让商人投资开矿。浙南、皖南山中都有煤矿资源,虽没有铜陵丰富,可制作蜂窝煤一点问题都没有。”
李郁很意外的看了他一眼,意味深长:
“你拟个章程出来,寡人过过目。”
“谢陛下,臣早已拟好了。”
王六从袖子里摸出了2张纸,恭敬递上。
“好,好。”李郁颇为欣慰,“铜陵煤矿当前运转有哪些突出的困难?”
王六叹了一口气,如实汇报:
“开矿危险重重,伤亡畸高。而且一旦出事就是一条矿眼报废。再次开掘新矿洞,费时费力。”
“爆炸吗?”
“回陛下。除了爆炸,还有意外坍塌、漏水。防不胜防。”
听到这里,
李郁冷不丁问道:
“矿区的治安如何?”
“今年发生了3次矿工之间的群架,2次矿工聚众持械对抗护矿队。臣,都压下来了,死了一些人。”
“寡人想听听伱的想法。”
“谢陛下信任。臣是矿工出身,采矿本就是逆天而行,死伤无法避免。但臣想是否可以增加一些经费,用于赔偿死伤矿工,参照军队的标准。”
“准了。”
“臣还想,能否迁一些女子过来?给矿工们一个念想,一个盼头。”
“寡人也准了。”
煤矿外,
数千名原绿营俘虏,低头等待。
按照约定,
这些人做苦役挖矿期限已满,可以获得自由了。
望着周围聚集的士兵,刺刀雪亮。
有些俘虏低声说道:
“狗曰的,他们不会要变卦吧?”
“不,不至于吧。
“让商业署出面从皖南购买生石灰,用于两城消毒。”
视察了小半个时辰,
李郁就不愿意再待下去了,直接出城在赣江登船逃也似的离开。
穿越到现在,
敌人的刀枪伤不到自己了,但是看不见的病菌却可以。
登船后,
他反复清洗了手掌,甚至把那双底部沾满淤泥的靴子扔进了江水。
望着已经变成一个黑点的南昌城,李郁叹了一口气:
“记录,立刻批准成立卫生署。召集各州县名医,以及有一技之长的大夫加入。”
文书立马记录在案,待靠岸后发出。
随着吴国逐步走向正规化,各种机构也日益完善。
原先的亲卫营显得太粗糙笼统了。
被具体拆分为:
警卫处、机要处、秘书处、联络处,总务处。
警卫处,下辖5个卫队,共计500人,配备战马300匹。
机要处,30人,负责机密公文的记录、存档、外发。方方正正的斜跨皮革公文袋,是他们最明显的特征。
秘书处,5人,负责接收所有送至的公文。
普通文件,他们可以直接草拟处理意见。李郁抽空会草草看一眼。
重要文件,必须呈报李郁批复。
联络处,30人,皆为武装骑士,负责传送文件至相应的衙署或者个人。背后插着一面明黄旗帜表明身份。
总务处,100人,职业包括厨子、大夫、裁缝、马夫、铁匠、泥瓦匠、木匠、兽医等。负责一切后勤事务。
另拥有60辆四轮马车、2大2小四艘座船,以及相应人员。
以上5个处室日常随驾,所有人员皆称“侍卫”。
李郁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那里。
其中最忙碌的当属机要处。
每1封公文,于何时何地发出,又于何时何地送抵受命人手中,以及联络处骑士回营复命的时间都必须记录在案,有迹可查。
秘书处最为核心,非十分信任之人不可担任,且必须精通文墨、熟稔政务。
卫队500人全部是打过仗的,本人或者家中受过李郁恩惠的,且家中还有其他人在吴国系统当中效力。
他们的制服和野战军团略有差别,用上了金线和刺绣更显荣傲。
军饷更高,即使是普通士兵每月也有10两。
如此一来,
卫队的忠诚和战斗力均有保证。
总之,
李郁对自己的安危很上心。
匆匆离开南昌、离开江西也是出于健康考虑。万一,染上什么疾病呢。
船队在铜陵稍作停留,同时补给食物淡水。
长期驻铜陵煤矿的煤炭署长——王六,匆匆上船拜见、汇报工作。
李郁收下了他的书面报告,
转而问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目前的产量,能够支撑吴国的工业吗?”
王六很笃定的点头:
“回陛下,一定够!”
“加上我们所控制的所有府州县,就算100个城池吧,至少有80万户城内居民。日常生活取暖全部用蜂窝煤,够吗?”
“回陛下,冬季缺口或在3成左右。”
李郁走到船舷,望着灰蒙蒙的码头。
地面、忙碌的劳工、各种机械、车辆,就连绿色的树木都覆盖了一层黑色的煤灰。
再低头望去,
靠岸的江水也泛黑,是洗煤厂的黑水。
王六低声说道:
“陛下,臣有一个想法。”
“讲。”
“陛下可开放更多的煤矿,让商人投资开矿。浙南、皖南山中都有煤矿资源,虽没有铜陵丰富,可制作蜂窝煤一点问题都没有。”
李郁很意外的看了他一眼,意味深长:
“你拟个章程出来,寡人过过目。”
“谢陛下,臣早已拟好了。”
王六从袖子里摸出了2张纸,恭敬递上。
“好,好。”李郁颇为欣慰,“铜陵煤矿当前运转有哪些突出的困难?”
王六叹了一口气,如实汇报:
“开矿危险重重,伤亡畸高。而且一旦出事就是一条矿眼报废。再次开掘新矿洞,费时费力。”
“爆炸吗?”
“回陛下。除了爆炸,还有意外坍塌、漏水。防不胜防。”
听到这里,
李郁冷不丁问道:
“矿区的治安如何?”
“今年发生了3次矿工之间的群架,2次矿工聚众持械对抗护矿队。臣,都压下来了,死了一些人。”
“寡人想听听伱的想法。”
“谢陛下信任。臣是矿工出身,采矿本就是逆天而行,死伤无法避免。但臣想是否可以增加一些经费,用于赔偿死伤矿工,参照军队的标准。”
“准了。”
“臣还想,能否迁一些女子过来?给矿工们一个念想,一个盼头。”
“寡人也准了。”
煤矿外,
数千名原绿营俘虏,低头等待。
按照约定,
这些人做苦役挖矿期限已满,可以获得自由了。
望着周围聚集的士兵,刺刀雪亮。
有些俘虏低声说道:
“狗曰的,他们不会要变卦吧?”
“不,不至于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