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 乾隆朕六十有余,对一个草原来的遗孀实在提不起兴致(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要真正的聪明人,天才。  

其他领域设置门槛仅仅是为了筛选。  

并不是说,坐上那把椅子后的工作很难。相反,或许很简单。  

这就是一个障眼法!  

在李郁面前,是不存在的。  

故而乾纲独断,执意推行。  

光靠文官学校入学名额绑定,是组建不起一个军团的。  

李郁又祭出了第二步:“酒水统购统销”。  

明面是控制酒业挣钱,实则是为了兵员。  

这一措施比较有争议,在经济大臣范京的支持下强力推动。  

“即日起,对所有酒水实行统购统销,售价每斤10文以下之散酒不在其列。”  

“原私酿酒商可携带自家产品至衙门报道。若品质合格,日后可生产,官府统一收购。不得私自售卖。”  

“11月起,凡无衙门核准私自酿造售卖酒水者,处以抄没家产之处罚。”  

“举报者可获得其3成家产。”  

绍兴府,  

一位酿酒商听的浑身冰冷,哆嗦着挤出人群。  

回到家望着满屋子的酒坛,还有糯米、小麦嚎啕大哭。  

“完了,我王家3代人的辛苦,毁于一旦。”  

妻子劝道:  

“你去衙门口打听看看。他不是说统购统销吗?”  

“都是骗人的鬼话。”  

见丈夫不听劝,内敛坚韧的妻子一咬牙雇了辆驴车带着2坛花雕酒去了县衙。  

县衙门口的牌子换了。  

里面的老爷服装发型换了,长辫子没了。穿一身有些窄的蓝色两截服装,戴着一顶不伦不类的帽子。  

乍一看,像和尚。  

再细看,原来是老爷。  

她说明来意后,倒是没有被刁难。  

老爷唤来了一位掌柜模样的汉子对应此事。  

汉子先是打量了一下,然后才问道:  

“这是你家自己酿的酒?”  

“是啊,我夫家3代酿酒,祖传的手艺,我家的花雕酒用料实在,工艺独特,醇厚绵长,您尝尝?”  

男子取来长勺,尝了一口,点头:  

“一年酿多少斤?售价几何?”  

“3000斤左右。供给酒楼还有二道贩子,一斤25文到35文不等,看年景。”  

男子点点头,认可了这个叙述。  

“酒水统购统销令知道了吧?”  

“奴家知道。”  

“一年4000斤花雕酒生产配额,县衙按照26文一斤的价格全部收购。运输由你家负责,送至东门内的县仓,货到付银。可以接受吗?”  

按照江南地区丰年的米价,这户人家酿酒的毛利润大致在4成左右,可带来40两左右的净利润。  

“可以可以,太可以了。”  

“回去让你当家的过来,签字画押,合同先签一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