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待遇不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宛都,行宫之中。  

刘协如往常一样看书,他无法阻止一场又一场的兵变,甚至事前也不知情。  

如今能做的就是派人去安抚吕布,至于如何处置参与作乱的诸刘…这真的是他可以处置的?  

诸刘,也象征着朝廷的正统性。  

真随手清理了,天下各地的刘氏失望,这会搞出另一个巨大的隐患。  

一旦二帝并立,到时候杀的血流漂橹,即便平息动乱,也会让帝室威望大跌。  

“至尊,子奇公求见。”  

时迁趋步而来,刘协放下帛书卷轴,扭头看一眼时迁垂下头颅上的笼巾冠:“去请。”  

“唯。”  

时迁后退小碎步十几步到门槛儿处,才转身出门,绕廊去迎杨琦。  

殿院之外,公卿齐聚。  

伏完远离这些人,独自在廊下乘凉,闭目养神。  

许都骚乱,卫将军董承这里积攒的将近两万大军被吕布肢解,打回原型,目前董承依旧是本部四千余人。  

自伏德死后,伏完心灰意冷,已经无法参与筹建、控制宫城的禁卫力量。  

现在宫城的禁卫力量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抓在光禄勋陈宫手里,一部分抓在诸刘手中,还有一部分抓在天子的表兄王瑞手中。  

自从伏完不再参与、搅合朝政后,伏皇后又被赵基扣在平阳,伏完整个人轻松下来。  

如今反而能束手旁观,冷眼坐看这场公卿惹出来的灾祸。  

这些人搞乱了次序,哪有怂恿诸刘冲锋在前的?  

朝中诸刘,才是朝廷真正的压舱石,是不能轻动。  

动了他们,社稷根本也就乱了。  

连吕布都知道,不能随意对诸刘开刀;而这些人,竟怂恿诸刘作乱…伏完这才察觉自己与这些人的根本区别。  

如果他参与其中,肯定反对挑动诸刘。  

对汉室社稷长远来说,诸刘要做的就是沉淀再沉淀,最好跟着赵基、吕布建功立业,再要么沉入朝野各处,缓慢积蓄力量。  

只要诸刘还在,对朝廷能发挥作用,那形势就坏不到哪里去。  

伏氏与帝室多有联姻,伏完自然要考虑的更长远。  

眼前短暂的权力争夺,争不过退让就是。  

可真没想到,这些人颠倒次序,做了袁术想做都做不到的事情。  

引导、制造吕布与诸刘的矛盾,除了便宜袁术外,伏完想不到还有谁能获益。  

此刻的伏完就静静养神,等待天子的独自召见。  

以他对天子的了解,肯定会召见他,他必须挑破这件事情。  

否则这次姑息放纵,下一回这些人能弄出更大、无法遏制的灾祸。  

这次吕布忍住了,下次呢?  

杨琦拄着拐杖跟随时迁入院门时,扭头去看走廊下的伏完,伏完不为所动,依旧一副闭目养神的样子。  

葡萄藤搭在廊上支架,一串串青色又硬的葡萄垂挂着,还没到成熟的季节。  

伏完眯眼看着杨琦背影消失,他感觉杨琦该到死的时候了。  

天子本就聪慧,讨袁战役即将展开,不弄死或罢黜几个公卿,这件事情没法交待。  

按着伏完朴素的认知,要斗也是公卿自己下场去斗,实在是没有转机后,才能拉诸刘下场。  

诸刘,是拱卫社稷的最后力量。  

这么早拉进来,输了等于便宜袁术;而赢了,诸刘争权,也坏在他们宗室出身,除非决出光武帝一样的盖世英雄,否则诸刘引发的灾难会败坏炎刘最后的民望。  

殿中,刘协看着颤巍巍柱杖而立的杨琦:“子奇公,大将军遇袭一事,可能查明白?”  

杨琦一张老脸满是无辜,透着忧国忧民的严肃:“臣尽力而为。”  

刘协只是看着杨琦,很想质问什么,又觉得说出来伤感情,就说:“有劳子奇公了。”  

“不敢,是臣无能,未能察觉。”  

杨琦艰难屈膝,跪下后放倒藤杖,对着刘协行叩拜大礼后,再抬头就见刘协已转身背对他。  

时迁上前搀扶,杨琦才站起来,也只能退出大殿。  

杨琦走后,刘协长叹一声,他也是没想到这个节骨眼诸刘竟然会作乱。  

吕布杀诸刘,影响同样恶劣;不杀的话,吕布也需要一个说法。  

郝萌是吕布的旧部,吕布又遣使赐死了旧部刘贺,吕布必须讨一个说法,才能稳定军心。  

为了维持朝廷的框架与基本的正统性,所以董承的部曲保存完整,吕布也只是整编了刘惠、刘岐、田豫等人,而非杀人夺兵。  

这一刻,刘协有些想念赵基。  

与赵基相处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可赵基反应激烈,总能快速将各种挑衅击垮并处理完毕,不会让他为难。  

现在吕布不想为难,将难题抛给他,他能怎么办?  

只能交给杨琦,让杨琦想办法消弭这场动乱的负面影响。  

前不久司空周忠病故,到现在还没有推选合适的继任者,本以为杨琦可以补上。  

看眼前这样的阵仗,已经不是杨琦、杨众能填平的窟窿。  

就郝萌谋刺一事,杨众敢说自己不知情?  

连刘协都不信,如何能指望吕布也相信?  

同时太尉杨彪,也危险了,他妻子是袁术的姑姑。  

袁术称号建制的时候,杨彪就该上表辞官,躲避风头。  

只是杨彪自诩忠良,不在乎这方面的舆论;而现在,杨彪也跑不掉。  

三杨一同完蛋,总好过朝中诸刘受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