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会师真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井陉口内,抱犊寨。  

守将张南如往常一样,坐在寨内土堡上空吹风,思考人生。  

寨堡地形险固,除非他失手摔下去,否则不可能有什么敌军暗箭能伤他。  

“都尉,快看!”  

一名军吏站在更高的烽燧上对他招手,指着西南方向跳脚,神情惊骇。  

张南小心翼翼起身,转身钻进矮洞,顺着木梯爬到另一座烽燧。  

眯眼去看西南方向,就见一队队的紫袍、赤袍骑士轻装而行,骑士很多,马匹更多。  

甚至一眼望不见尽头,山道之上绯紫两色的骑士鱼贯而行,甚至队形早已混乱。  

偶尔还有脱队到路边,换乘马匹的。  

张南目力极好,甚至还看到有的紫袍骑士骑术精湛,也不下马,就在马背上挪动,换乘新马。  

军正官闻讯也爬上烽燧,抬手遮在眉眶,仔细观察:“都尉,此必并州精骑也!我军斥候与他们交过手,绛色军服是并州良家子,紫色乃匈奴义从。”  

张南沉容眺望:“点燃狼烟。”  

不管能不能把重要警讯传过去,他能做的就是点燃这里的狼烟。  

抱犊寨内两团狼烟一南一北缓缓升起。  

赵基经过时,也只是随意打量一眼,见山势陡峭崎岖,就没了兴趣。  

如果时间充裕,他倒是可以带一伙精锐弓弩手来跟守军比拼射术,但现在没空。  

除了三百余披甲骑士在前开路外,其他骑士统统轻装,盔甲战具与粮食分别负重在走马、挽马身上。  

行军主要骑乘走马,挽马负重,或用马车运输铠甲。  

而精贵的战马…恨不得装车运输,怎么舍得给战马负重?  

每走二三十里全军休息时,马匹都会跟着进食草料、精料,还会检查战马的裹蹄皮革、草鞋,若是磨穿了,还要立刻更换。  

只有跟随大股骑军行动,赵基才感受到马蹄铁的重要性。  

他勒马抱犊寨附近一处缓坡上,观望行军队列时,不由感慨说:“还是太穷了,以后步兵一队配备二十台车,骑士一队配备三十台车。”  

魏兴披甲勒马立在他身侧,询问:“侍中是说骑士应该乘车赶路?”  

“嗯,你是觉得自己背着一个女人走路轻松,还是跑路轻松?”  

赵基笑着反问,扭头看魏兴,魏兴咧嘴一笑:“肯定是走路轻松,若是真轻松,就该骑在女人背上。”  

“一样的道理,你是背着她轻松,还是把她装在车里推着走轻松?”  

赵基这一问,让魏兴沉默下来,随即恍然大悟:“诶呀!还是侍中聪慧!现在一队骑士配马三百,携带粮秣也就三日支用。若是配备车辆运输,别说三十台车,就是五十台车,百匹马足以拉载,军资器械运输的多,粮秣也能有半月支用!”  

最关键的是,可以节省马匹!  

这么多的车辆,连扎营的时间都给省掉了。  

只需要增加五十台战车,一个骑士百人队就能缩减三分之一的马匹。  

车辆也就有个制造成本,平时放着不用,又不会消耗粮草,也不会生病。  

就算损坏,也能有随军工匠进行修缮。  

而马匹时时刻刻都在损耗,行军时稍稍没留神,就有累死的马,拐腿的马。  

骑兵这里节约的马匹分给步兵,步兵配备足够的辎重车,省去扎营的时间,那么每日行军距离都能增加。  

若是精锐步兵,改编为车兵,那么就能以披甲状态乘车赶路…这样的军队,根本不怕什么伏击!  

魏兴瞬间算明白车辆带来的优势后,就激动不已,车兵才能克骑兵。  

太原这里诛灭大姓宗贼,掌握了太多的工匠,要造车的话,并不难。  

只是魏兴还不清楚,赵基想造更大的车。  

少年的时候玩过帝国时代,里面好像德国有一种车兵,是很大的战车,几乎已经遗忘这种战车的用途。  

但只要克服底盘技术,造出车厢宽大的战车,那么以后己方的重装步兵就能横行天下!  

赵基观察各处,目光转向东面。  

就见那里与道路并行的微水转而向北,麾下骑士鱼贯而行,马匹践踏宽阔、低浅的水面,向着井陉口而去。  

微水在这里转向,穿过群山,汇入北面中山国的中山湖。  

越来越多的骑士涌出井陉口,环绕真定城扎营的黑山军各部纷纷攀登在壁垒处,观望天子之师。  

虽然他们之前是反贼,可很多人并不是真心造反。  

对于天子,他们有本能的崇敬与敬畏。  

三百余披甲骑士之后,就跟着六匹马拉载的天子车驾…车驾自然是空的。  

赵范来路边等候,见到赵基战旗出现,立刻就喜滋滋迎上去:“侍中。”  

“我这就去赵中尉营中休养吏士,你立刻去请张将军来赵中尉营中议事。”  

“喏!”  

赵基无心与赵范叙旧,驱马而进,带着行军疲倦的骑士在斥候指引下,直奔城南河边扎营的赵云营垒。  

营垒不足用,很多骑士下马后顾不上收拢马匹,就快速入营找地方睡觉。  

营中骑士也出动,协助收容马匹,将马匹分类。  

“末将常山中尉赵云拜见侍中、平阳赵侯!”  

赵云引着几十名军吏来到营门外,他昂首阔步立在前排,一身鎏银铁札甲,身体很宽,仿佛一堵墙一样,四四方方国字脸,略带一些双下巴。  

使得赵云面目五官趋于柔和,少了凶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