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陈家双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积水清,瘴不兴。”  

“艾草燃,蚊虫散。”  

“纱网张,邪难犯。”  

“讲卫生,身康健。”  

“众人齐,瘴气完。”  

“琼州安,笑开颜…”  

翌日午后,日光正盛。  

陈延风与陈延雷两兄弟离开县衙,准备回家。  

其实,昨日傍晚,新县令一行人刚到城门口,陈家便收到了消息。  

他们没去迎接,绝不是想给新官来个下马威——  

依照以往的经验,大多数县官到了这地方,都会放权给他们这些“现管”,让自己清闲;  

所以他们这些本地人,也乐意给外地来的县官们几分薄面。  

可昨天的情况实在特殊。  

陈家这边前脚刚准备好,去给新县令和新县丞接风洗尘,后脚就又收到一份急报:  

郑家那个去参加省试的乡贡,也就是郑翊的父亲,也回到琼州了。  

陈家大翁瞧着,平日里底子最薄、面子最厚的郑家人,此番回乡竟如此低调,总觉得有猫腻;  

便打发陈延风、陈延雷兄弟俩去打听情况。  

“哦,原来是没考上啊。”  

陈延风嗤笑道。  

怪不得回琼州时遮遮掩掩的,生怕别人瞧见。  

没考上就没考上吧,这也不是什么天大的事儿。  

只是,郑翊那小子在县衙里私自开设的赌坊,这下总该关了吧?  

可仔细一琢磨,郑翊私设赌坊,至今也快两年了;  

澄迈县的百姓被他像割韭菜一般,狠狠搜刮了一番。  

如今“韭菜根”还在,郑翊的胃口又被养大了不少。  

陈家在岛上的势力,比郑家稍强,可也没达到完全压制的程度。  

当初容忍郑翊开赌坊,虽说是顾忌他父亲的科考前途,却也没白纸黑字地约定“考不上就必须关掉”。  

眼下,陈家要是强行要求郑翊关了赌坊,难免会得罪人。  

这事儿看似不大,却也不小。  

双方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真要因为此事闹得不可开交,实在不值得。  

于是,陈家大翁想出一计:  

让新县令去处理。  

此前他便从广州得知,那个叫李景让的新县令,似乎有严正执法、言无避忌的名声。  

倘若属实,这位新县令想必不是个好相与的人。  

陈家大翁觉得,正好可以此事试探李景让。  

要是李景让真的雷厉风行,严格执法,那陈家便能借他之手,解决郑翊这桩麻烦事;  

要是李景让畏畏缩缩,不敢出面处置,那就说明他徒有虚名,往后在这澄迈县行事,陈家依旧能拿捏好分寸。  

于是,陈延风不仅未派人去迎接新县令;  

还将当晚本应在县衙值守的衙役,一股脑儿全都遣散回家,满心就盼着看场好戏。  

后来的发展,倒也没出乎他的预料。  

李景让果不其然关掉了赌坊,可既没对郑翊施以任何处罚,也没抓几个赌徒来充充门面,彰显政绩。  

陈家可谓双赢。  

所以,陈延风两兄弟今日来县衙报到时,脸上堆满了笑容——  

谁能想到!  

李景让非但没给陈延风这个县尉一丝好脸色,反倒对郑翊表现出一副极为器重的样子,只许郑翊来为那帮衙役点名。  

陈延风的脸,简直黑得能滴出墨来。  

即便他这个县尉的任职来路不太正,可也比司法佐高,怎能这般被人轻视、欺侮?  

还是说这老家伙,昨夜与郑翊达成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交易?  

就在陈延风暗自揣测,以为这场大会,是李景让特意来给陈家立威的时候;  

那个姓黄的县丞忽然站起身来。  

陈延风很难不注意到,这黄县丞长得比所有琼州汉子都俊。2  

当然,更关键的是。  

黄县丞身后,竟站着一排广州府的官差!  

再瞧李景让悠闲地坐在一旁,喝椰子茶的模样;  

陈延风惊觉——  

今日这场阔别许久的澄迈县最高权力议事大会,真正唱主角的,居然只是一个县丞?  

他凭什么呀!  

论官职,自己好歹是个县尉;  

论根基,自己在这澄迈县经营多年,人脉广布。  

怎么能让一个外来的县丞抢了风头?  

带着满心与满脸的愤懑,陈延风耐着性子听下去。  

结果整场大会下来,他只觉得都是些鸡毛蒜皮的琐碎小事,毫无价值。  

给每个人发两张纸就想治瘴?  

天下哪有这么容易的——  

等等,这黄县丞说他要作甚?  

“昔年机缘巧合,本官曾研习过西域医术,颇知其中玄妙。  

“今为琼州百姓免受瘴气之害,决意以新法治之。  

“本官深知此事艰难,然若能使千家安康,纵千难万险,亦当全力以赴,在所不辞!”  

哦,治瘴啊。4  

我上课的时候听到滞胀问题也有的蚌埠住只要不影响我们陈家做生意就行。  

很快,黄县丞的讲话进入尾声。  

陈延风又以为散会后,他这个主官会被留下来,说点秘而不宣的话。  

“大哥,散会都快半个时辰了,再不走,牛都要被日头晒死了。”  

“再等等,急什么。”  

陈延风摆了摆手,眼睛仍望着县衙内院的方向。  

他身形清瘦,那身青色圆领官袍穿在他身上,松松垮垮,活像笔杆外头套了个油纸袋。  

反观陈延雷,圆滚滚的身材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