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无人可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郑翊的喊话,震得案头烛火一偏。  

黄举天并未抬眼,指腹沿着县衙陈年积灰的卷宗轻轻一划,竟在纸上犁出三道新痕。  

紧接着,一名瘦高的青年走了进来。  

年纪约莫只比黄举天大五岁,穿着一身簇新的皂隶服,腰间未佩刀。  

他在黄举天与李景让身上来回扫视,带着几分试探与谨慎,问道:  

“可是李县令,黄县丞当面?”  

想来朝廷公文应提前抵达了琼州,此人才能凭借描述对应出身份。  

见黄、李二人均点头,他仍然慎重地后退一步,双手拱起,语气恭敬却不失警惕:  

“可否容属下确认官牒?”  

“自然。”  

黄举天淡然应道,从怀中取出一卷绢帛,轻轻展开。  

官牒上墨迹清晰,朱印鲜红,记载着他的姓名、爵禄与授官文书。  

郑翊接过官牒,仔细端详片刻;  

又抬眼看了看黄举天与李景让,似乎在比对什么。  

片刻后,他将官牒双手奉还,神色间多了几分肃然。  

李景让见状,拿起惊堂木,重重一拍。  

木声清脆,震得堂内烛火又是一颤。  

“县衙重地,私设赌坊——依律该当何罪?”  

郑翊双膝下跪,额头触地,声音带着几分急切:  

“李县令,澄迈县不过二千余人,可百姓嗜赌成风,多少人在赌坊中倾家荡产,甚至被高利贷逼得卖身为奴!  

“此风若不遏制,百姓何以安生?”  

黄举天冷笑一声,讥讽道:  

“所以你就想出官府开赌坊这般‘妙计’?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郑翊猛然抬头,目光灼灼:  

“县丞初来乍到,或许不知其中内情。  

“县中赌坊乃盐枭世家陈氏开设,他们贪得无厌,不满足于贩盐之利,近年来将手伸向博戏。  

“澄迈百姓本无此恶习,可陈氏赌坊却以种种卑劣手段,骗百姓入局。  

“先是免费赠予小额筹码,诱人尝鲜;再散布谣言,称某某人一夜暴富;甚至雇佣美貌女子在赌坊内招揽客人,以美色惑人…  

“使得众多无知百姓渐入泥潭,难以自拔!”  

郑翊顿了顿,愈发坚定道:  

“属下无奈,只能在县衙设局。  

“一为缓解赌瘾,二为控制赌本,使百姓不至于输得倾家荡产。  

“此举虽非上策,却是有效之举,如何不算护佑百姓?”  

堂内一时寂静。  

黄举天从旁拖来一把椅子,重重地放在郑翊面前,旋即大马金刀地坐下,身子微微前倾:  

“你所犯之事,我与李县令暂且按下不表。现在,说说这个贩盐的陈家。”  

郑翊似被这逼人的气势所慑,目光低垂,不敢与黄举天对视,声音略显紧绷:  

“回县丞,陈氏先祖乃初唐戍卒,因平定‘峒獠之乱’有功,被赐予澄迈盐场经营权。  

“至会昌年间,陈家已垄断琼州北部盐业,势力庞大。”  

他咽了咽唾沫,继续道:  

“陈家大翁的嫡长孙陈延风任县尉,掌管治安…陈延雷为司仓佐,执掌粮库。  

“陈家还私设盐丁户,将欠税的渔民强行编为盐奴,并在他们左脸刺上‘陈’字,以作标记…”  

话未说完,李景让已拍案而起,怒不可遏地走到郑翊面前,厉声问道:  

“可敢担保属实?”  

郑翊抬起头道:  

“县令若不信,大可亲自询问澄迈百姓,他们皆可作证。”  

李景让沉默良久,面色阴沉,似在权衡利弊。  

黄举天见状,对郑翊扬了扬下巴:  

“你先到外面候着。”  

郑翊应声起身。  

又忽然停下脚步,壮着胆子回头看了黄举天几眼,低声道:  

“二位上官,属下之所以坚称自己并非私设赌局,是因为前任与前前任县令皆对此事知情…也都默许了。”  

李景让挥了挥手,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  

“知道了,出去吧。”  

郑翊躬身退出,堂内再次陷入沉寂。  

唯有烛火摇曳,映照出两位新任县官凝重的神情。  

“澄迈的水…深不可测啊。”  

“何止澄迈。先生难道忘了,今晨琼山那帮恶吏的嘴脸?”  

他怎么可能忘?  

可鞭长莫及,李景让暂且只能就事论事:  

“县尉、司仓佐竟都出自豪族陈氏一门,只怕底下的吏员衙役中,也有不少是陈家的庶支子弟。”  

“如此看来,郑翊此人,未必可靠。”  

“举天,你是怀疑他有所隐瞒?”  

“我怀疑他并未全盘托出。”  

黄举天缓步走到案前,为烛台续上新蜡:  

“先生细想,若陈家当真在澄迈一手遮天,为何会容忍郑翊在衙内私设赌场?  

“县尉加司仓佐,难道还奈何不了一个司法佐?”  

李景让沉思片刻,眉头微蹙:  

“或许,陈家是给前任县令几分薄面?”  

“即便如此,陈家也完全可以在前任县令离任后、先生未到任前,将局面彻底清理干净。”  

黄举天语气笃定:  

“因此,郑翊所言,必定有所保留。”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应对?”  

黄举天毫不犹豫道:  

“在未摸清全盘局势之前,先生不仅要信他,还得放心用他。”  

李景让听清“放心”二字上的重音,无奈地闭上双眼,长叹一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