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 盯上杨蜜的秦兰,人间正道是沧桑和潜伏(4/6)
那就是胡梅和江奇涛都是业内有名的大拿,能给颜礼带来一定好处。
比如这次,江奇涛可不是来叙旧的,而是带来了自己的新剧本——
颜礼一听这名字,就知道是什么题材,毕竟教员那首词太出名了。
大概看了一下剧本大纲,颜礼又算了一下时间。
这部剧体量不小,连筹备拍摄后期,明年够呛能播,那就是2009年才能播。
“这是献礼剧吧?”
2009年是建国六十周年,少不了拍摄一些主旋律题材献礼,之前颜礼还想过这事,没想到有剧本送上门了,
“没错,献礼剧,原本是打算和央视合作的。”
江奇涛简单说了一下这个剧本的前世今生。
从之前的履历也能看出来,江奇涛很多作品都是直接和央视那边合作,这次也不例外。
就是由央视交给他创作的剧本,奔着献礼去的。
不过等剧本写出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
怎么说呢,不是央视放江奇涛的鸽子,而是央视家大业大,部门多、子公司多,面临六十周年,准备献礼剧的也多。
这边拍,那边拍,内部的资金资源就有点不够使了,对这个项目也是各种拖延。
江奇涛等的着急,就打算找些外援,或者干脆把项目转出去。
他找了两家,一个是海润,另一个就是易安。
前者之前合作过,后者有颜礼的私人关系,海润那边还没给说法,易安这边颜礼听说是江奇涛,率先请他见面。
“江老师,央视那边是怎么说的?”
“还没有具体说法,找了他们好几次,一直告诉我在研究,我说找别的公司,他们也不反对。”
江奇涛多少带着点怨气,等闲编剧不参与这些,交稿拿钱走人就行。
但江奇涛不一样,一来属于业内大佬,有一定的话语权,二来这部剧耗费了他不少心血,期望颇多,不想在仓库吃灰,所以主动出来张罗。
颜礼又翻了翻剧本,其实有些明白央视为啥迟迟不动。
整部剧大概五十集,从当年的合作北伐,建立黄埔,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剧情横跨约30年,涉及的人物和战争无数,投入巨大。
而且还不是一般人能拍好的,名导、实力演员、优质班底,缺一不可。
颜礼大概估算了一下,3000万够呛打得住,5000万也是有可能的。
当然了,这种主旋律题材,还是献礼剧,是能够得到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补贴的。
但问题可能也就出在这!
哪怕是央视,这种补贴份额也是有限的,给谁不给谁,给多还是给少,里面有的是掰扯。
央视这种巨头,能量和实力没得说,但也因为背景,很多事情不如私企更自由,遇事稳一稳是很正常的。
以颜礼的经验,这种知名编剧质量优秀立意极佳的剧,央视大概率会拍的。
只不过需要经历一些波折,江奇涛多少有些着急了。
不过也正好,他不着急,这个项目怎么能够和易安发生关系呢。
这个项目如果能拿到手里,颜礼多跑几趟,各方扶持和补贴可以解决一半,最少三分之一的成本。
余下的成本,易安承担一部分,适当的募集一部分,压力并不算大。
对于颜礼来说,这部剧,赚钱反倒是其次,关键是献礼。
文化产业,特别是颜礼还想搞微博这种舆论杀器,不但要表态度,还要勤表大表。
目前的国内环境互联网和文化产业,二鬼子多,反贼遍布,越是如此,颜礼和易安及相关产业越要一颗红心向太阳。
有些时候,可能就是态度问题,才决定谁能活到最后,做到最大。
颜礼和江奇涛聊的很不错,虽然没有直接议定此事,但双方态度都比较积极。
后续易安这边会开会讨论,如果确定搞这个项目,再研究和央视那边的接触。
这个项目的商业收益没那么大,颜礼是愿意多分分蛋糕。
如果央视愿意合作,他是很乐意有这个巨头保驾护航,最好能在央视播出,对于他的表态计划效果也更好。
不过合作归合作,但这个项目得由易安主控。
最起码,名义上得是易安出品,得是他颜某人竭力推动,为建国六十周年歌颂献礼。
结束对话,颜礼亲自送江奇涛到电梯口,然后返回公司。
路过影视部的时候,突然想起一件事,把影视部的副总监叫到了办公室。
“我上次给你们部门的那个《潜伏》,你们沟通的怎么样了?”
“不太顺利,这部剧成本不高,对外来投资需求不高,而且导演编剧姜伟,有些抗拒咱们参与。”
“为什么?”
颜礼有些不解,就算不缺钱,易安的发行渠道可是实打实的,《潜伏》也没背靠什么大公司,为啥抗拒易安。
“好像是顾虑演员的事,据说姜伟找了自己朋友,已经约好了男女主的角色。”
颜礼来了兴趣:“找的谁?”
“辛百青和朱媛媛夫妇。”
看过《潜伏》剧本的颜礼把两个演员和角色对了对,一个内敛带着点书生气,一个粗野泼辣豪爽大方,确实找的挺合适。
不过就是名气逊色了一些,朱媛媛还好一些,辛百青要不是颜礼看过其话剧,都不知道他是谁。
颜礼之前是想过插手《潜伏》选角的,因为这部
比如这次,江奇涛可不是来叙旧的,而是带来了自己的新剧本——
颜礼一听这名字,就知道是什么题材,毕竟教员那首词太出名了。
大概看了一下剧本大纲,颜礼又算了一下时间。
这部剧体量不小,连筹备拍摄后期,明年够呛能播,那就是2009年才能播。
“这是献礼剧吧?”
2009年是建国六十周年,少不了拍摄一些主旋律题材献礼,之前颜礼还想过这事,没想到有剧本送上门了,
“没错,献礼剧,原本是打算和央视合作的。”
江奇涛简单说了一下这个剧本的前世今生。
从之前的履历也能看出来,江奇涛很多作品都是直接和央视那边合作,这次也不例外。
就是由央视交给他创作的剧本,奔着献礼去的。
不过等剧本写出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
怎么说呢,不是央视放江奇涛的鸽子,而是央视家大业大,部门多、子公司多,面临六十周年,准备献礼剧的也多。
这边拍,那边拍,内部的资金资源就有点不够使了,对这个项目也是各种拖延。
江奇涛等的着急,就打算找些外援,或者干脆把项目转出去。
他找了两家,一个是海润,另一个就是易安。
前者之前合作过,后者有颜礼的私人关系,海润那边还没给说法,易安这边颜礼听说是江奇涛,率先请他见面。
“江老师,央视那边是怎么说的?”
“还没有具体说法,找了他们好几次,一直告诉我在研究,我说找别的公司,他们也不反对。”
江奇涛多少带着点怨气,等闲编剧不参与这些,交稿拿钱走人就行。
但江奇涛不一样,一来属于业内大佬,有一定的话语权,二来这部剧耗费了他不少心血,期望颇多,不想在仓库吃灰,所以主动出来张罗。
颜礼又翻了翻剧本,其实有些明白央视为啥迟迟不动。
整部剧大概五十集,从当年的合作北伐,建立黄埔,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剧情横跨约30年,涉及的人物和战争无数,投入巨大。
而且还不是一般人能拍好的,名导、实力演员、优质班底,缺一不可。
颜礼大概估算了一下,3000万够呛打得住,5000万也是有可能的。
当然了,这种主旋律题材,还是献礼剧,是能够得到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补贴的。
但问题可能也就出在这!
哪怕是央视,这种补贴份额也是有限的,给谁不给谁,给多还是给少,里面有的是掰扯。
央视这种巨头,能量和实力没得说,但也因为背景,很多事情不如私企更自由,遇事稳一稳是很正常的。
以颜礼的经验,这种知名编剧质量优秀立意极佳的剧,央视大概率会拍的。
只不过需要经历一些波折,江奇涛多少有些着急了。
不过也正好,他不着急,这个项目怎么能够和易安发生关系呢。
这个项目如果能拿到手里,颜礼多跑几趟,各方扶持和补贴可以解决一半,最少三分之一的成本。
余下的成本,易安承担一部分,适当的募集一部分,压力并不算大。
对于颜礼来说,这部剧,赚钱反倒是其次,关键是献礼。
文化产业,特别是颜礼还想搞微博这种舆论杀器,不但要表态度,还要勤表大表。
目前的国内环境互联网和文化产业,二鬼子多,反贼遍布,越是如此,颜礼和易安及相关产业越要一颗红心向太阳。
有些时候,可能就是态度问题,才决定谁能活到最后,做到最大。
颜礼和江奇涛聊的很不错,虽然没有直接议定此事,但双方态度都比较积极。
后续易安这边会开会讨论,如果确定搞这个项目,再研究和央视那边的接触。
这个项目的商业收益没那么大,颜礼是愿意多分分蛋糕。
如果央视愿意合作,他是很乐意有这个巨头保驾护航,最好能在央视播出,对于他的表态计划效果也更好。
不过合作归合作,但这个项目得由易安主控。
最起码,名义上得是易安出品,得是他颜某人竭力推动,为建国六十周年歌颂献礼。
结束对话,颜礼亲自送江奇涛到电梯口,然后返回公司。
路过影视部的时候,突然想起一件事,把影视部的副总监叫到了办公室。
“我上次给你们部门的那个《潜伏》,你们沟通的怎么样了?”
“不太顺利,这部剧成本不高,对外来投资需求不高,而且导演编剧姜伟,有些抗拒咱们参与。”
“为什么?”
颜礼有些不解,就算不缺钱,易安的发行渠道可是实打实的,《潜伏》也没背靠什么大公司,为啥抗拒易安。
“好像是顾虑演员的事,据说姜伟找了自己朋友,已经约好了男女主的角色。”
颜礼来了兴趣:“找的谁?”
“辛百青和朱媛媛夫妇。”
看过《潜伏》剧本的颜礼把两个演员和角色对了对,一个内敛带着点书生气,一个粗野泼辣豪爽大方,确实找的挺合适。
不过就是名气逊色了一些,朱媛媛还好一些,辛百青要不是颜礼看过其话剧,都不知道他是谁。
颜礼之前是想过插手《潜伏》选角的,因为这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