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原州之役(1/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放!”  

“嘭嘭嘭——”  

六月初五,平高城外。  

当投石机仍旧作响,平高城却已经被投石机强攻了七日时间。  

七日时间,平高城的城墙被汉军的投石机打得残破,马道上的女墙仅存十之三四,西城的墙面被投石打得凹凸不平。  

饶是如此,义武军倒也算是硬骨头,硬是在张璠的带领下,白日偷懒,夜间出城将投石运回城内,再以投石修葺城墙,硬是将西城局面维持着。  

不过义武军能维持的局面,也不过如此了。  

随着刘继隆仔细观察,他大概猜到了城内绞车弩数量不多,王重荣担心过早利用绞车弩,反而被自己利用火药摧毁,故此想把绞车弩留到最后使用。  

猜到王重荣的想法后,刘继隆当即下令投石机继续向前,直接将阵地推进到了一百步的位置,而投石重量也更换为了七十斤重的投石。  

在七十斤重的投石撞击下,平高县那墩厚的城墙,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裂缝和碎石。  

每轮投石结束,哪怕只有十之二三能击中城墙,可每次击中都能让城墙表面抖落不少碎砖。  

在这样的进攻强度下,平高城也撑不了太久的时间了。  

“不用再看了,短则五日,长则十日,平高城的城墙必然被攻破。”  

营盘门口,刘继隆对左右的斛斯光、酒居延、安破胡等人交代着。  

与此同时,他也抬头看了看天色。  

酒居延眼见刘继隆抬头看向天色,疑惑片刻便知道了他在想什么,也不免说道:  

“今年雨季似乎来的晚了些,不过近八年来,河陇连岁少雨,恐怕关中也是如此。”  

“除了去年雨季提前,比往年多下了半个月外,其它几年都是这样,估计要到七月才能降雨,倒是方便我们攻下原州落脚。”  

酒居延只是就这几年的气候阐述情况,不过刘继隆听后却觉得有些不对劲。  

去年雨季提前,时节变化时,他就觉察到了不对劲,但不知道是否与今年雨季推迟有关。  

只可惜刘继隆不懂天文,除了晚唐与归义军和河陇有关的几场旱情他能记住外,其余诸道的情况,他并未研究过。  

这般想着,刘继隆主动说道:“先回营吃饭,按照这天时,我们有的是时间进攻。”  

“是!”众人应下,随后便跟随刘继隆走回了营盘内。  

他们虽然走了,可投石机阵地上的民夫仍旧还在攻城。  

无数的投石一轮接着一轮落下,撞击在城墙表面,撞碎女墙。  

临近西城墙的一排排屋舍已经被投石摧毁得不成样子,而仓库中的木柴也肉眼可见的下降了一个高度。  

“狗胡杂,这些日子尽用投石机,却不敢上前与之战。”  

“攻城本就如此,若是能弄塌城墙,走豁口来攻,谁又愿意走云车和吕公车?”  

县衙内,诸将各抒己见,但都对城外汉军的打法感到了憋屈。  

平高本来就没有太多人口,加上此前郑畋调走了城内三万多民夫撤回制胜关,他们即便想要打造投石机反击,却也得找到足够的人力和辎重才行。  

这些日子倒是收集了不少汉军的投石,但这些投石在关键时刻都可用于修补城墙用。  

王重荣令人在城墙根随时准备黏土,又令城内兵卒将投石摆放在马道上。  

这一切为的就是汉军用方术弄垮城墙后,迅速派兵将豁口补上。  

他可不是张璠与刘广这无知者无畏的家伙,倘若真被弄出豁口,届时数万汉军一拥而上,他恐怕连突围都做不到。  

想到这里,他便对众人安抚道:“叛军投石机虽说犀利,但近几日为了搜寻投石,他们已经开始往西边梁峁挖掘投石,可见四周投石都被他们搜罗差不多了。”  

“城墙这几日多有损坏,届时若有损坏,河阳军和河中军必然处理修补城墙,豁口便交给义武军和昭义军了。”  

“若是能坚守下来,向朝廷送出的奏表中,某绝不会独占这份荣光的。”  

王重荣简单安抚了众人,又主动对王重益说道:“城内还有不少牲畜,五郎你派人去屠宰十头猪,猛下香料,虽说肉不多,也要让各部军将吃个肉味,让弟兄们喝个肉汤才是。”  

“是!”王重益颔首应下,随后便派人前去屠宰肉猪,将三十头猪制作为肉食,为城内两万唐军加餐。  

十头猪虽说不少,可西北所养的八眉黑猪,即便出栏也不过百来斤重,最重不过一百七八十斤罢了。  

拆骨取出内脏,能留下的纯肉食,也不过百二三十斤肉。  

三十头猪折算下来,顶多能满足军官和少量牙兵打个牙祭罢了。  

骨头内的骨髓是好东西,只有各军都将能吃到,而下水则是混着干菜米粥,尽数分给普通兵卒吃了。  

虽说吃的普通,但也比城外的汉军要好多了。  

正因如此,王重荣可以派人在吹风的时候制作肉食,使得肉香味不断吹往城外的汉军军营。  

由于唐军坚壁清野的政策,汉军已经多日不见荤腥,都等着攻破平高县,买来足够的肉食来犒军。  

如今肉味吹来,不少汉军纷纷吞咽口水,军中士气不可避免的有些低迷。  

刘继隆眼见大军连吃好几日军粮也不是办法,当即对安破胡吩咐,令高进达从秦州陇城北部的乡村买些肉食,以马车运来。  

安破胡早早等着这个军令,眼见自家汉王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