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众多突破(4/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青松想了想,终归还是感觉有点不太现实。  

“估计提升会在10到20倍之间吧。”  

他这样想着:“也就是3到6万亿公里之间。这也很不错了。”  

但最终的结果再度让李青松震惊了。  

仅仅只是初级的引力阶段超距通讯设备而已,此刻两套系统终端之间的距离已经延伸到了15万亿公里,却竟然还在保持着实时通讯!  

且通讯稳定,错误率极低,显然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  

压下心中那一丝惊喜,李青松操纵着那两艘通讯飞船继续远离,这距离便随之不断扩大。  

20万亿公里,21万亿,22万亿…  

这距离一直扩展到28.96万亿,错误率才骤然突破极限,导致超距通讯不可用。  

那么…这一套简陋的、尚且处于试验阶段的超距通讯设备的通讯距离极限,便是大约3光年!  

相比起之前强核阶段,所提升的不是10倍20倍,而是足足100倍!  

李青松感觉到了一股难言的喜悦。  

其实对于李青松来说,超距通讯距离究竟是3千亿公里还是3万亿公里,乃至于10万亿公里,其差别都不是很大。  

原因很简单,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动辄数光年远,而一个恒星系的绝大部分可利用星球都集中在恒星周边100亿公里之内。  

超过了这个距离,无论3万亿还是10万亿公里,都是一片虚空,没有什么利用价值。  

但当超距通讯距离突破到约30万亿公里的时候,情况又不相同。  

这意味着超距通讯已经可以从一个恒星系直接延伸到另一个恒星系之中了。  

恒星之间距离仅有1光年的不多,2光年的也不多。但距离在3光年以内的,数量就很多很多了。  

这便意味着从此刻开始,李青松可以同时开发的恒星系不再只有一个,而是可以同时进行两个恒星系甚至更多恒星系的开发!  

有了超光速航行技术,不同恒星系之间的通航时间大幅缩短,让物资进行大规模的恒星系之间的流转也可以实现。  

有了这些条件,李青松的工业实力会再度暴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