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行星核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荣誉号飞船,一号会议室之中,所有哈维勒文明高层在这一刻同时欢呼了起来。  

便连赤犬,此刻也像是有了情绪一般,脸上露出了人性化的笑容,不断轻轻鼓着掌。  

一艘又一艘的居住飞船之中,无数哈维勒民众也陷入到了狂欢之中。  

每一个人,哪怕是幼童或者老人,都能清楚知晓夺取一号行星对己方意味着什么。  

这几乎堪称是整场战争的转折点!从此刻开始,这一场战争的走向将会与之前截然不同!  

回想起数百年前,人类文明施加在己方身上的苦难,再看一看面前的重大胜利,这岂能不让人振奋?  

一片欢呼之中,海默蓝心中却隐隐有一点忧虑。  

人类一方不可能不知道一号行星失陷这件事情的重大意义。但就算如此,他们也没有用出那种基于某种力场技术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么?  

为什么?他们究竟在等什么?  

看着面前一片欢腾的同事们,海默蓝并未将自己心中的忧虑提出来,而是默默的思考着。  

或许是因为人类已经知晓,就算他们用了那种武器,也仅能扭转一次战役的局势,而无法改变整个战争走向,无法改变整体趋势?  

毕竟恒星的狂暴已成定局,人类一方在一号行星处会受到削弱同样已成定局。而据现有情报,短时间内,人类那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仅能使用一次。  

无法改变这一点的话,单单改变一场战役的胜负,又有什么意义?  

是了,一定是这样的,一定…  

压下心中那一点隐忧,海默蓝也加入到了欢庆的队伍之中。  

通过大型空间望远镜和众多间谍卫星的观测,李青松清晰看到了发生在一号行星之上的事情。  

核爆的光芒之下,曾经属于自己的一切工业设施全毁。留在一号行星的十几亿名克隆体因为来不及撤离的缘故,全部死亡。  

智械天灾联盟主舰队已经真正降临到了一号行星周边。此刻正有大量的飞船往返于地表和太空,将一批又一批的物资和机械运下去,尚未等一号行星地表恢复平静,大规模的建设便已经开始。  

一号行星失陷的意义,李青松心中很清楚。  

这几乎意味着一道绞索已经套在了自己脖子上,且,几乎没有挣脱的希望。  

自己唯一的优势就是本土化作战,而对手物资有限。现在,自己连这个唯一的优势都失去了,这还怎么打?  

论工业实力,智械天灾加哈维勒文明联合体比自己丝毫不弱。  

论后勤补给,他们已经有了一号行星。  

论科技,对方比自己更先进。  

无人作战体系,赤犬也要强过悟空。  

没办法打,没有一点获胜的希望。  

除非自己能在短时间内重夺回一号行星。  

但,之前借助本土化优势防守都守不住,现在想要夺回来?  

根本不可能的。  

现在逃走?逃走的话,自己便连物资供应都会失去,更是不可能从对手追捕下逃脱。  

打,打不过,逃,逃不掉。  

此刻情况实在已经到了最为危急的时刻。  

但他仍旧在等。  

二号行星和三号行星处,大量溃败回来的战舰正在接受维修养护。大量的工业设施正在以最快的速率生产战舰和无人作战设施,以补充现在严重短缺的兵力。  

先期骚扰舰队已经出发一号行星。纵然无法夺回一号行星,也至少要拖慢一点他们建设的速度。  

一号行星之上,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已经开始。  

李青松看到一座座工厂在一号行星那布满熔岩,同时时刻承受着狂暴恒星炙烤的大地之上拔地而起,看到无数条管道四通八达,看到一艘艘飞船往返,看到一条条太空电梯连通了大地和星空。  

此刻,李青松派遣前去一号行星进行骚扰的战舰数量已经高达十几万艘。但这些战舰能为敌人造成的阻碍却微乎其微。  

他们的工业体系仍旧在以一种几乎不可遏制的姿态飞速成长。  

但…还不够,还不够。李青松还在等。  

他看到更多的工业设施从智械天灾联盟主舰队转移到了行星地表,看到更多通用机器人,甚至哈维勒工程师也来到了地表,看到智械天灾联盟主舰队开始重构。  

以往时候,他们的舰队是以居住飞船为核心构造的。  

居住飞船在舰队核心,受到最严密的保护。之后是物资、工业等飞船,最外层是战舰舰队。  

现在,智械天灾联盟舰队开始以一号行星为核心搭建整个舰队体系。  

大量的居住飞船都放置到了近地环绕轨道,然后外层是工业、物资等飞船,再是战舰。  

一号行星地表上也开始兴建大量城市,哈维勒人、黑山人等也有相当一部分转移到了星球上。  

现在,一号行星已经成为了智械天灾联盟舰队的核心。  

一号行星上有最多的物资,最多的工业设施,最多的能源工厂,最多的人口。  

李青松轻轻出了一口气。  

他知道,发生如此改变,是十分自然而然的。每一个文明占据行星之后,都会发生以行星为核心重构整个舰队体系的事情。  

便连自己也不例外。  

毕竟,放着那么大一颗行星不去利用,那多浪费?  

但…李青松所等待的就是这个局面。  

现在已经快了,很快了,还差一点,就差一点…  

时间匆匆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