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章 亚欧各国蠢蠢欲动,蒙古到底还行不行?(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要求镰仓幕府交出金若先,镰仓幕府一直有些犹豫。  

金若先是高丽硕果仅存的贵人,镰仓幕府将其握在手中,相当奇货可居。  

但是,那赵朔也不是好惹的。  

他轻松灭掉了高丽,实力就可见一斑。  

赵朔使者所乘坐的大船,万里波涛如履平地。更是扶桑人平生所未见。  

一旦惹恼了赵朔,大军兵伐扶桑,扶桑人能顶得住吗?  

所以,对于赵朔的使者,扶桑人一直好吃好喝好招待,但就是不肯吐口,金若先到底在没在扶桑。  

现在好了。  

拖雷汗几乎已经可以肯定,是被蒙古大汗窝阔台所杀。窝阔台重病,由乃马真皇后主政。  

再加上赵朔在拖雷被害死的那场暗斗中,直接带兵入宫的传闻,这蒙古不是眼瞅着就要乱起来了吗?  

又如何顾及得上扶桑?  

还有最关键的,蒙古人乱了,大陆(相对于扶桑岛的广大陆地)也就乱了,扶桑人的机会,也就来了!  

扶桑困居小岛之上,地方狭小,火山地震频仍,一直对大陆怀着深深的渴望。  

在七百年前,他们就对那广大的陆地付诸了行动。以至于百济国的王子,很多都在扶桑长大。  

恐怕再过几十年,扶桑人就能彻底吞并百济,踏上那片平稳而广大的陆地。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  

大唐和新罗联手,覆灭了百济。  

扶桑不甘心近百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尽起五万大军救援百济,与唐军大战于白江村口。  

结果,五万大军全军覆没,扶桑人这才意识到那片陆地上存在着何等恐怖的敌人。  

于是乎,全国风声鹤唳,修筑了无数工事,以防唐军来袭。  

等了数年之久,大唐毫无动静,似乎覆灭扶桑海军对大唐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  

扶桑才安心下来,卑微地派出“遣唐使”,向那片陆地最强的国家学习。  

时光荏苒,到了大宋年间,扶桑人甚至派遣女子,来宋国“渡种”,以改良人种。  

不过,别看扶桑表现的卑微,但对那片陆地的渴望,从未改变过。  

想想看,如果那片陆地最强大的国家,发生内乱,各国会不会插手?  

如果发生一场旷日持久,死伤无数的惨烈大战,扶桑的机会不就来了吗?  

扶桑完全可以趁着大陆诸国拼的筋疲力尽的时候,再次挥军西侵!  

藤原赖经的好日子,不也就来了吗?  

他完全可以借助入侵的机会,加强自己权威,削弱北条氏的实力,成为名副其实的镰仓幕府的统治者。  

“那片陆地上的晋国时期,八王之乱,死伤了太多人口。于是乎,有五胡乱华之事发生。可惜,我们扶桑,没赶上那个好时候!”  

“现在终于机会来了!古有五胡乱华,现在就未必就没有扶桑入夏。先图高丽,再入华夏,趁机削弱北条氏,吾将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征夷大将军!不,吾将是最伟大的扶桑天皇!”  

藤原赖经暗暗想着。  

扶桑人对天皇执念甚深,即便镰仓幕府掌握了全国的军政大权,也不敢让幕府大将军取而代之。  

不过,如果藤原赖经实现了扶桑人近千年来的梦想呢?  

如果,藤原赖经为扶桑拓地万里呢?  

谁又能说,他没资格坐上那至尊之位?  

藤原赖经越想越是激动,马上将“评定众”招来,召开会议。  

“告诉赵朔的使者,我扶桑从未见过什么金若先!他要是不信的话,我们也没办法。”  

“另外,全国从现在开始,编练海军!待到那片广大的陆地上掀起一场旷世大乱之际,我扶桑就尽起大军,先图高丽,再灭华夏!”  

藤原赖经豪气干云地宣布道。  

“嗨!”  

包括北条泰时在内的十三御家人尽皆顿首,双目中充满着对那片陆地的狂热和贪婪!  

西方的阿尤布王朝,首都开罗,王宫内。  

“竟有此事?好!这可真是真神保佑!”  

阿尤布王朝的苏丹卡米勒,得到国相阿勒莱的禀报后,兴奋地高呼出声。  

他最近过得真是相当郁闷。  

当初,贵由和速不台率领三万大军,如同摧枯拉朽,不但击败了在西方赫赫有名的扎兰丁,连巴格达都扬了。真神教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纳昔儿和他的长子以及五个大臣,也被蒙古人乱马踏死。  

蒙古军能灭花剌子模,能灭伊拉克,就不能灭阿尤布王朝吗?  

当时的阿尤布王朝,真是全国戒备,一日三惊。  

即便贵由等人率军回了蒙古,阿尤布王朝也不敢有丝毫放松。毕竟,蒙古人已经来西方两回了,就不能有第三回,第四回?  

想到蒙古国的强大实力,卡米勒真是寝食难安。  

没想到,不到两年内就峰回路转,蒙古大汗窝阔台用毒计,害死了蒙古人中最大的军头,自己的亲弟弟拖雷,还东窗事发了。赵朔收下了拖雷一系的波斯领地,摆明了不服窝阔台的权威。  

如今,窝阔台重病,由一个女人主持大局,说不定什么时候,一场旷世内战就要发生。  

对阿尤布王朝威胁最大的敌人,就这么衰落下去了?  

这不是真神显灵,还有什么是真神显灵?  

国相阿勒莱提醒道:“话虽如此,如今蒙古人实力犹在,我们千万不能做这个出头鸟啊!”  

“我当然明白此事的轻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