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章 天地如此广阔,本王愿与尔等共天下(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合等几位驸马。  

首先由拖雷向成吉思汗的棺木敬酒,然后大家高唱《苏鲁锭之歌》,为成吉思汗送行。  

最后,诸王率领三千骑兵,护送成吉思汗的灵柩往不儿罕山的深处的萨里川。  

这块埋葬之地是成吉思汗早就选好的。  

当初,成吉思汗出外打猎之时,来到萨里川,发现这里长着一棵孤树。  

他坐在那棵孤树下,望着周围美丽的景色甚为满意。于是对身边的人说,这里作我的墓地正合适,就在这里做个记号吧。  

今日,诸王就将成吉思汗葬在这里。  

整个墓地不起坟茔,只是杀一只小骆驼为记号。  

下葬完毕后,三千骑兵将方圆三十里内全部踏平,然后驻守在这里。  

待来年夏天草木茂盛,再无墓地的痕迹,这三千骑兵才会离去。  

以后即便诸王要祭奠成吉思汗,都只能凭借那头小骆驼的母亲。那母骆驼来到萨里川后的悲鸣之地,即为成吉思汗的安葬所在。  

等时间再久远一些,母骆驼去世,诸王也找不到成吉思汗的墓地。  

世间也就再没有任何人,能打扰这位世界征服者的安寝了。  

不管怎么说吧,从成吉思汗去世,到完成成吉思汗的葬礼,足足花费了三个多月的时间。  

然后,并没有举行忽里勒台大会。  

因为很多蒙古世袭千户还驻扎在外,仓促返回,恐怕会引起当地不稳。众人商定,八个月多月后,也就是铁木真逝世一周年之际,人凑齐了,再召开忽里勒台大会,选出新的蒙古大汗。而在八个多月的时间里,就由拖雷监国。  

赵朔回呼伦贝尔大草原休息了一个月之后,在三千黑骑的护卫下,往中都而来。  

中都城外三十里。  

一座三丈的高台,早已搭好。  

“臣等恭迎燕赵、齐鲁、呼罗珊、吐火罗、北天竺、巴格拉季昂尼王国、西罗斯之王!”  

当赵朔率军至此,登上高台之际,耶律楚材率领近千名官吏,十数万军民百姓,欢迎赵朔的到来,  

人上一万,无边无沿。人上十万,扯地连天。  

十数万军民百姓齐齐跪倒,黑压压一大片,简直一眼望不见尽头!  

赵朔当然事先早就知道,今天会有这么多人来迎接自己,  

其一,赵朔受封为“燕赵、齐鲁、呼罗珊、吐火罗、北天竺、巴格拉季昂尼王国、西罗斯之王”,山东、河北正式成为他的封国。如此盛大的欢迎仪式,从某种程度上讲,就相当于他的登位之典了。  

其二,这是山东、河北两地的地方官员们,代表军民百姓们提出的要求。  

这不是官员们在拍赵朔的马屁,而是河北、山东近两千万军民百姓们的意愿。  

赵朔自从全取山东河北,已经近十年了。这十年里,赵朔开科举,实行均田制,府兵制,鼓励工商。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但一重隐忧一直在地方官吏、军民百姓的心中萦绕难去。  

这里不是赵朔的封国!  

毕竟,赵朔受封的只是“铁门关以南黄河以北天下达鲁花赤”而已。  

这个官职虽然掌山东、河北的军政大权,但说穿了,只是蒙古国的一个官员。官员,就可以贬谪,可以调任。  

哪天赵朔不再担任这个职司了,对于进士来讲,赵朔开科取士的功名,接替赵朔的官员认不认?  

对于普通百姓来讲,他们分的土地,接替赵朔的官员认不认?  

对于商人来讲,接替赵朔的官员会不会调整税率?  

谁也说不好。  

大家都害怕,赵朔去职,换了新的蒙古官员来,眼前拥有的一切都会消失,  

现在好了,赵朔正式受封“燕赵、齐鲁、呼罗珊、吐火罗、北天竺、巴格拉季昂尼王国、西罗斯之王”。  

山东、河北,全成了赵朔的封国!  

山东河北军民百姓和赵朔的关系也就变了。  

原来,赵朔是大蒙古国的官员,受成吉思汗的命令,管理山东河北的军民百姓。  

现在山东河北的军民百姓,却成了赵朔的臣民。  

官员能轻易变更,君王却是稳如磐石。  

只要赵朔还健在,他的各项政策就能继续下去,大家就继续拥有眼前的美好生活,甚至是越过越好。  

人们渴望通过这么一场仪式,对未来的美好生活进行确认。  

“免礼平身!”  

赵朔高声道:“成吉思汗去世前,将山东、河北两地封给了本王,你们也就成了本王的子民。本王在此宣布,不但之前发布的一切政令不变,而且会继续向西方移民。到了地方之后,民分四等,你们和蒙古人,同为第一等!”  

“隋唐之前,王与贵族共天下。到了大宋,王与士大夫共天下。但是,他们所知的天下太小了。他们并不知道,除了华夏故地之外,远方还有无数的土地和财富。”  

“天地如此广阔,本王愿与尔等共天下!”  

赵朔话音刚落,现场顿时响起一阵雷鸣般的回应:“愿为王上效死!”  

现场十数万军民百姓齐声欢呼,声震云霄!  

虽然这个时代没有“基本盘”这个概念,但是,这些军民百姓已经听懂了赵朔的意思。  

那就是赵朔将以他们为基本盘。  

以后,他们将有多么美好的生活,还用问吗?  

当初宋国以汴梁为都,几乎是集全国之力养一城,汴梁简直成了一个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