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章 铁木真阿朔,只要能收税,规矩你随便定(3/3)
也太得成吉思汗的信任了吧?
要是金国或者宋国皇帝,面对赵朔如此手握重兵的大将,那还不得千防万防?在蒙古这里,赵朔想开科举,却是一句话的事情。不但是一句话的事情,连中都的行政权都拿到手了。
而且,这似乎并不仅仅是信任的问题,而且是蒙古制度的问题。
蒙古人没什么文化底蕴,所以他们对人才很重视,给人才很大的权力。
而且,蒙古很擅长学习,什么实用,什么先进,他们就学什么。不但学习,而且没有丝毫忌讳,一切以实用为先。
比如耶律楚材提出的科举改革之事,如果在金国,肯定会掀起轩然大波。这事儿不吵个几年,根本就定不下来。但是,赵朔觉得有理,不但实行了,而且提出了更加完善的改进意见。
第二天,就可以直接施行了。
一切以实用为先,效率简直太高了!
蒙古国草创,虽然各项制度非常粗糙。但是,朝气蓬勃,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再加上铁木真赵朔等人杰,日后的前途真是不可限量。
耶律楚材的效率也非常高。
当天中午,就命人写好了几十张科举榜文,张贴到中都城的人流密集之地。
中都的读书人见了,简直一片沸腾。
虽然现在不太平,蒙古人也有言在先失土者死,但是富贵险中求啊!
河北总共有一百三十五个县,一个县任命一个县令和一个县尉,就需要二百七十个人了。而且,县之上还有府呢?也需要大量的官员。就算需要给立下功劳的人留位置,所需的官员数量也令人眼晕。
赵朔给这次科举定的名额,是三百人。
这是什么概念?
原来金国从六七千万人口中选进士,才一次选四五十名。
这录取几率直接翻了近千倍!
而且,只考策论和简单数学,即便学问不是那么好的,也不愁无从下笔。
那还等什么啊?
这么大的便宜,不占是傻子!
原本对科举不报任何希望的人,都燃起了极大的希望。
也正在中都开科举的时候,赵朔率领八万大军,攻入了河北。
这时候的河北,就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了。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就是一步登天的机会,摆在他们面前。蒙古人的檄文说了,原本的基层官吏,除了立下大功者之外,一概不用,只会用蒙古人的功臣。
对于某些金国官员来说,要他们的官位,简直和要他们的命没什么两样。
对于很多土豪来说,要他们的土地,就更是要他们的命了!
赵朔一来,整个河北的天,变了!
要是金国或者宋国皇帝,面对赵朔如此手握重兵的大将,那还不得千防万防?在蒙古这里,赵朔想开科举,却是一句话的事情。不但是一句话的事情,连中都的行政权都拿到手了。
而且,这似乎并不仅仅是信任的问题,而且是蒙古制度的问题。
蒙古人没什么文化底蕴,所以他们对人才很重视,给人才很大的权力。
而且,蒙古很擅长学习,什么实用,什么先进,他们就学什么。不但学习,而且没有丝毫忌讳,一切以实用为先。
比如耶律楚材提出的科举改革之事,如果在金国,肯定会掀起轩然大波。这事儿不吵个几年,根本就定不下来。但是,赵朔觉得有理,不但实行了,而且提出了更加完善的改进意见。
第二天,就可以直接施行了。
一切以实用为先,效率简直太高了!
蒙古国草创,虽然各项制度非常粗糙。但是,朝气蓬勃,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再加上铁木真赵朔等人杰,日后的前途真是不可限量。
耶律楚材的效率也非常高。
当天中午,就命人写好了几十张科举榜文,张贴到中都城的人流密集之地。
中都的读书人见了,简直一片沸腾。
虽然现在不太平,蒙古人也有言在先失土者死,但是富贵险中求啊!
河北总共有一百三十五个县,一个县任命一个县令和一个县尉,就需要二百七十个人了。而且,县之上还有府呢?也需要大量的官员。就算需要给立下功劳的人留位置,所需的官员数量也令人眼晕。
赵朔给这次科举定的名额,是三百人。
这是什么概念?
原来金国从六七千万人口中选进士,才一次选四五十名。
这录取几率直接翻了近千倍!
而且,只考策论和简单数学,即便学问不是那么好的,也不愁无从下笔。
那还等什么啊?
这么大的便宜,不占是傻子!
原本对科举不报任何希望的人,都燃起了极大的希望。
也正在中都开科举的时候,赵朔率领八万大军,攻入了河北。
这时候的河北,就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了。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就是一步登天的机会,摆在他们面前。蒙古人的檄文说了,原本的基层官吏,除了立下大功者之外,一概不用,只会用蒙古人的功臣。
对于某些金国官员来说,要他们的官位,简直和要他们的命没什么两样。
对于很多土豪来说,要他们的土地,就更是要他们的命了!
赵朔一来,整个河北的天,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