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神臂弩(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当北疆铁骑准备对这支乃蛮部落包围剿灭的时候。  

不尔麻黑也迅速的组织力量进行抵抗。  

根据双方力量对比来说,不尔麻黑的部落中男女老幼加起来也就是两千多人。  

而北疆军足足有三千多铁骑。  

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存在。  

只不过不尔麻黑之所以选择抵抗,是因为他手中还有一个大杀器。  

“七十步,左右齐射。”  

北疆军的前锋是罗平,他骑在战马上,对着麾下各百户命令喊道。  

就是在冲刺到五十米左右的位置,向两侧散开,用弓箭进行齐射,反复几次,消耗敌人的力量和士气。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有效减少自身的伤亡。  

女真人喜欢用骑兵直接冲阵,那是因为他们的披甲率高。  

而北疆军和乃蛮等草原骑兵的披甲率不足,只能使用这种反复拉锯,放风筝一样的战术。  

通过反复几次佯攻,调动敌人的节奏,找到敌人的薄弱位置,进行最后的冲锋。  

罗平本以为,己方三千铁骑围剿对方两千多老弱妇孺,完全是手到擒来。  

可是没想到,当前锋部队冲到距离乃蛮人还有三百多米的时候,乃蛮人竟然开始放箭了。  

“啊啊啊”  

顿时,一些冲在前面的北疆骑兵发出惨叫声,摔落马下。  

“什么?”  

看到这一幕的罗平大为震惊。  

一双豹眼之中满是迷茫和难以置信。  

这么远的距离,乃蛮人竟然能够给己方兵马造成有效杀伤?  

顾不得惊骇,罗平连忙大声吼道:“散开!”  

冲在前方的士兵立马向左右两侧拉动缰绳。  

大军迅速的向两侧调转方向。  

“哈哈哈。”  

“这东西,果然是神兵利器。”  

乃蛮军中,古尔拔抱着一把弓弩张扬的笑道。  

这是一把长三尺有余的巨弓,中间则是安装上了一道木质手柄。  

正是大名鼎鼎的神臂弩。  

太阳汗命他带人前往西夏,正是为了与黑水城的将领,秘密交易一批神臂弩。  

这东西可是对付骑兵的大杀器。  

最远射程能达到将近四百米,四十米之内甚至能射透重甲。  

而这种神臂弩,古尔拔手中足足有一百架。  

原本是准备送去金山,对付辽军的,没想到在半路就用上了。  

“不尔麻黑首领,现在可以放心了。”  

“有神臂弩在手,这支辽军绝对冲不过来。”  

“你现在立马将部落中的所有马车全部堆在最前面,辽国人要是再敢来,就让他们有来无回。”古尔拔呵呵笑道。  

而这个时候,不尔麻黑也放下心来,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  

“好,我这就去安排。”  

这里距离王廷还有一天的路程,只需要坚持两天,这支辽国军队一定会退走的。  

等到不尔麻黑离开之后,古尔拔则是对着自己的手下训斥道。  

“早就告诉你们了,别射那么早,将辽国人放近了再射。”  

“你们简直该死,白白浪费了这么多支箭。”  

而手下的士兵闻言,则是缩着脑袋,屁都不敢放。  

的确是他们心理素质不过关,技术不熟练。  

他们只是从西夏人手中交易完这批军械就匆匆赶回来了,对于如何使用也是自己慢慢摸索的。  

根本算不上熟练。  

而另一边,李骁带人匆匆来到罗平麾下的一个百户队伍中。  

被射中的士兵有十二个。  

已经死了的有四个,剩下的还在救治中。  

“大龙,这就是射中我们的箭矢,你看下。”  

看到李骁过来,罗平一脸凝重的将手中箭矢递给李骁。  

正是刚刚从死去士兵尸体上拔出来的,上面还沾染着鲜血。  

李骁接过之后,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低声说道:“比普通箭矢长了一半。”  

“没错。”罗平点头。  

“射程也非常远,足足是普通弓箭的两倍有余。”  

完全没有想到,乃蛮人手中竟然有这种大杀器,所以吃了个闷亏。  

而李骁握着这支箭矢,脑海中却在沉思。  

第一反应就是清弓,号称是杀伤力最强的弓箭,能射杀熊虎,几十步外将敌人钉在地上。  

只不过,清弓的出现是在明朝晚期,如今应该不可能有。  

所以李骁很快就想到了另一件东西。  

沉声说道:“这,应该是神臂弩的箭矢。”  

“神臂弩?”大虎、二虎等人惊疑。  

而罗平则是轻轻的点头,见多识广的他也是第一时间想到了神臂弩。  

“神臂弩宋人发明的,后来被西夏人学会,在西夏军队中有不少装备,主要用于守城和步兵野战。”  

罗平简单介绍了下神臂弩的情况,然后看向李骁问道。  

“咱们该咋办?”  

是撤还是打?  

而李骁则是一把将神臂弩箭插在地上,目光扫过众人,沉声说道:“狭路相逢勇者胜。”  

“遇见点困难就撤退,还打什么仗啊。”  

主要也是因为李骁刚刚已经观察了一下。  

乃蛮人手中的神臂弩数量应该不会太多。  

或者说,会使用神臂弩的士兵不会很多。  

虽然他们将马车挡在了前面,组成了一道简易的‘驼城’,但是李骁还是准备搞它一下。  

不为别的,神臂弩这东西,李骁也眼热的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