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恶魔的崛起(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罪恶的天赋原来是这么个意思?”  

所有学来的知识都会利用在杀人上。这词条也确实配得上他的描述了。  

对于模拟中的一切,陈祈虽然有点意外,但算不上多么惊讶——毕竟,模拟的这些事情,都是他做得到的事。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在药剂上都有着共通点,那就是对于“剂量”的严格把控。  

一旦剂量失衡,救命的药可能就会变成要命的药。  

这一点哪怕没学过医,对于普通的东大人来说,都是一个常识。  

但很遗憾,这里是文化断层的泰拉。  

在这里,医生恐怕比大熊猫还稀有。  

哪怕是生活在移动城市中的人,大部分也都依然是看不起病的。  

所以这些看似是常识的事情,在泰拉却是只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和有资格久病成医的富贵人家方才能掌握的知识。  

但陈祈只要想做,他是做得到的。  

至于将医学融入武学也是同理。  

士兵对战的经验一多,会本能的知晓攻击哪些部位,可以有效降低敌人的战斗力。  

而身为医生的陈祈是有目的性的去攻击弱点的,所以他的攻势会更高效、精准且刁钻。  

哪些穴位可以让人麻痹,哪些弱点可以让人瘫痪甚至丧命,陈祈只要可以击中,就做得到这些。  

“应该说,还好我没有选大西王吗?”陈祈的心中也有点心有余悸。  

“不然学什么都能杀人,再配合个容易嗜杀的性格…感觉时间一长,离变成类人生物真就不远了。”  

不过,到现在为止,演讲者这个词条好像一点都没发力啊?  

陈祈狐疑之际,他的模拟前瞻依然还在继续…  

16岁,你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就在你和你的家人们都以为,距离你成为医生的理想并不远的时候,你的国家和邻国产生了一点小摩擦。  

一个月前,以巫王一击重创了高卢先锋军,已经宣布正式打响的“四皇会战”,已经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虽然先锋军被巫王重创,但在高卢万民一心的强大造血后方,以及高卢皇帝御驾亲征的总动员下,莱塔尼亚军队在战场上依然无法取得优势。  

直到维多利亚和乌萨斯援军的到来,战局终于发生了倾斜。  

如今,面对百万保家卫国的高卢人的抵抗,莱塔尼亚在巫王的授意下,开始从边境开始征调16岁以上,60岁以下的适宜男性加入前线战场。  

而很不巧的是,你恰好就在征召入伍的适龄范围之中。  

最终,在你的父亲试图修改征调名单无果之后,在你父母那不舍的目光之下,穿上军装的你最终登上了陆地船,朝着那前线的方向行驶而去。  

这一路上,你同一群年龄相仿,也并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们交谈甚欢,在经过莱塔尼亚那巨大的巫王雕像时,你们一同高唱着莱塔尼亚国歌,带着兴奋和憧憬的奔赴了战场。  

当时梦想着自己会成为英雄的你们并不知道,你们即将到达的,是怎样的一场人间烈狱。  

仅仅一天,在高卢士兵们的猛烈反击之下,你们新兵连包括你在内,只剩下十一人存活。  

在面对高卢军队最后一波冲锋的时候,你视死如归,高举起莱塔尼亚的国旗,准备和高卢人死战。  

但也许是幸运,又也许是之前的死伤过于惨烈了,当你高举起军旗时,高卢军队以为你们发起了又一次反击,于是退去。  

而也正是这一次意外,你们幸运的撑到了支援部队的到来。  

而经历了一场残酷的战役还存活下来的你,也被编入了其他军团长官的麾下。这位子爵非常欣赏第一次上战场,就有杰出表现的你,特意为你安排了一份新的职位。  

军旗手。  

这是一个极端危险的兵种。  

你不仅要跟随着大军冲锋在前线,而且代表着队伍方位的你,必须时刻高举军旗,防身的手段极其有限的同时,还非常容易成为靶子被人集火。  

而军旗手的危险还远不止于此。  

军旗手不仅要冲锋在前,还有一个职责在身,那就是督战。  

当军队的前锋牺牲过大,导致处于后方的士兵们军心动摇,开始逃窜的时候,位于部队中央位置的军旗手就必须用大嗓门镇住逃兵们,起到重整部队士气的作用。  

不然,前方没有士兵保护的你,就是下一个被杀死的人。  

甚至,一旦情况过于恶劣,督战的军旗手很可能还要面临友军的践踏,甚至来自为了活命恶向胆边生的战友们的攻击。  

但你还是毅然决然的接受了这个危险的职位。  

在接下去几场同样残酷无比的战役下,不知多少支莱塔尼亚军队溃退、被歼灭,但处于最容易被集火的位置的你居然一直活了下来。  

大抵是你奋不顾身,率先冲锋的身姿感染了大家。又或者是你的声音真的带有什么奇妙的感染力。  

无论是因恐惧而心惊胆的新兵,还是已经被恐惧包围的逃兵,都会随着你鼓舞的战吼,和奋不顾身的英姿下重振旗鼓,与你一起发起背水一战的冲锋。  

而你英勇的表现,很快就得到了子爵的赏识。  

不久之后的一次战役结束,在战壕中,你的子爵亲自为你颁发了一枚勋章——一级勋章。  

这代表着你是军队的英雄,这是一份足以让任何军人、长官,乃至于贵族都需要敬重的荣耀。  

而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