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春耕开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四月一日,温暖阳光早早洒在白熊领的每一寸土地上。  

寒风依旧连绵,却带着丝丝缕缕的暖意,宣告春日到来。  

林恩站在城堡的瞭望塔上,俯瞰整个白熊领。  

田野上的积雪已尽数消融,露出大片大片潮湿黝黑的泥土。  

农奴们早已在各自村庄外的公田旁边集合,他们脱去了厚重的羊绒袄,换上了轻便的亚麻衣,脸上都带着对新一年收获的紧张与期待。  

老艾伯特骑着匹瘦马来到瞭望塔下,仰头道:“老爷,请下达命令!”  

虽然凌晨三点就早早爬了起来,老艾脸上却依旧是神采奕奕。  

耕田是白熊领头一等的大事,关乎一整年的收成,由不得他不上心。  

“嗯,开始吧。”  

林恩看到了农奴身边摆放的一架架重犁,也看到了条田边上一座座沤肥堆,选种技术也早就传遍了整个领地。  

今年注定是个丰收年。  

随着林恩一声令下,整个白熊领都躁动起来。  

无需庄头们用鞭子抽打,农奴们就自发驾驶着重犁开始耕地。  

城堡旁的一座村庄里,十几架重犁在强壮挽马的拉拽下排出齐整队列,在近五百米长的条田上开垦出道道笔直的深黑色犁沟,场面蔚为壮观。  

两轮重犁的犁铧由纯铁打造,坚硬且锋利,宛如热刀切蛋糕般,切开千百年来都未曾见过天日的湿重土地,带出隐藏在土壤深处的丰厚养料,顺带还能斩断顽固草根。  

犁壁紧随犁刀之后,将翻起来的土块进一步破碎,并使土块向同一方向翻转堆积。  

在重犁侧面还装有一块包铁的侧板,能施加重量保证重犁沿直线前进,并使耕出的垄沟保持齐整。  

按照白熊领的老规矩,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农奴们必须要先耕种领主老爷的公田。  

只有耕完了摊派的一万八千亩公田,他们才能回去照料自己的份地。  

因此农奴们的干活热情非常高涨。  

为了追求效率,即便耕种公田也是全家老小齐上阵。  

成年男性农奴负责驾驭马拉重犁,十三四岁的孩子跟在后边,挥舞锄头敲碎被犁出来的大块厚实泥土,更小的孩子则负责拾取土壤中的树根与石块。  

至于那些有身孕的女农奴们则大多留守家中,负责打扫家务、种植菜地、照顾牲畜、准备晚餐等。  

在林恩看来,农奴制虽然还带着‘奴’字,却比奴隶制先进了不知多少倍。  

毕竟农奴们拥有自己的私人财产,也就是份地。  

在这块肥肉的诱惑下,他们心甘情愿为领主劳作,并耕种与份地同等面积的公田。  

抛开其他苛捐杂税不谈,光是公田这一项,就等于领主向农奴们征收了百分之五十的所得税。  

只不过这项税是用劳动力来支付的。  

林恩不是没考虑过,将领主的份地全都分给农奴们,往后直接按所拥有的土地面积收税即可。  

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农奴们的生产积极性与垦荒积极性,并提升整个白熊领的粮食产量。  

毕竟只要交够税,剩下的全是自己的,那积极性能不高么?  

但在目前明显不太现实。  

其一,白熊领已经延用了一百多年的农奴制,这些农奴的先祖也多是来自南境的农奴。  

无论是农奴们,还是管事、庄头等中低层管理人员,都已经熟悉了农奴制的存在。  

对他们来说,农奴制就像是呼吸一样自然。  

贸然取消这种制度,会在领地上造成慌乱,短时间内反而会降低整个领地的粮食产量。  

其二,则在于如何收税。  

管事与庄头们,其实就等同于领主的收税官,监督农奴们用劳动力来缴纳税收。  

这种收税方式难度并不高,只需要会种田会挥舞鞭子就够了。  

可若是将土地分发下去,并将税收换成实物地租或者金钱地租,那么这帮收税官的素质就远远不够看了。  

他们的识字率太低了,会简单加减乘除以及写字记账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林恩首先得培养出一批堪用的官吏,才能考虑废除农奴制。  

也就是说,他还得先发展教育。  

这时老六在老二的带领下爬上了瞭望塔:“大哥,您找我。”  

林恩转过身,拍了拍他略显单薄的肩膀:“老六,你入伙多久了?”  

老六脸上依然带着些许青涩,他想了想回道:“应该快一年了。”  

林恩笑了笑:“你是去年五月入伙的,我还记得,当时是你求着要加入我们,你小子明明是个前途无量的修道院学生,为何就非得当马匪呢?”  

“我就是觉得你们脸上的铁面具很酷,而且当马匪多自由啊?想抢谁就抢谁,想杀谁就杀谁,况且我父亲当时已经去世了,即便不当马匪,我也不能留在修道院里。”  

老六在林恩面前一向坦诚。  

他想入伙说白了就是无处可去,只能寄希望于马匪们能收留他。  

在此时,知识被贵族与教会所垄断。  

贵族的教育只面向贵族,平民们要想获取知识,就只能花大价钱去教会学校就读。  

老六的父亲是个商人,能支持他的学业。  

他每年的学费高达两枚金币,能在白熊领买到整整1500公斤的黑麦,是两户农奴家庭的口粮。  

书本费、文具费、住宿费等杂费也同样昂贵,甚至比学费还要高。  

在三河城的书店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