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斩首行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无论轰炸是否猛烈,但是轰炸都在继续着,并没有停止的迹象。  

就在城外的军事要害被不断摧毁的时,身处人民宫地下掩体的帕农荣神情凝重的听着远处的爆炸声。  

爆炸声很轻微,轻微到几乎很难听得到。不仅仅是距离太远,还有就是头顶六米厚的土壤以及钢筋混凝土,隔离了外界的声音,对于置身于地堡之中的帕农荣来说,他无疑是安全的,可是他的内心却是焦虑的。  

“不能再这么下去了,他们这样轰炸下去,军队早晚会有异心的!”  

其实,帕农荣比任何人都清楚,他的统治基础是多么的…不牢固。  

尽管他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在自由暹罗的支持下上台,但是最后一批盟军直到四八年年底才撤离,直到那之后他才能够去放手去做一些事情。  

在随后的几年中,他一直在尽可能的排除异已,从政府到军队,充斥着太多的特务,通过大量引进军事顾问,才掌握了军权,然后才得以推行社会改造。  

过去的几年之中,他所做的一切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尤其是在军队之中还有不少旧军官。  

他们中是否还有潜伏的特务?是否有人对他不满?  

恐怕只有佛祖才知道,而在内心深处,帕农荣对军队是极其不相信的——当年他就是靠着军事政变上台的。  

既然他可以靠军事政变上台,那么其他人同样也可以效仿他。  

这种事情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也正因如此,在过去的几年之中,他一直在千方百计的压制军队,并且充分发挥苏联顾问的作用,其目的就是为了降低那些军官的影响力。  

那些人肯定是不满的,过去他们没有机会,现在有了机会他们还会错过吗?  

“九头蛇…”  

念叨着这个名字,帕农荣的内心里深埋的记忆再一次被唤醒了!  

“该死的,怎么会是九头蛇呢?他们是谁?是什么人?”  

人们最害怕的是未知!  

最让惶恐帕农荣惶恐不安的是什么?  

就是当年惊鸿一现的九头蛇,他们就像从不曾存在过一样,出现了,然后消失了。  

他们是谁,他们是什么人?  

在过去的十年里,帕农荣一直在探寻这个问题,他甚至曾授意情报机构进行调查,但是却没有任何发现。  

就像从不曾存在过一样,可是他们确实存在!  

如果没有他们,十年前的那个夜晚,就不可能那么顺利。  

“难道,九头蛇就是南洋?”  

在帕农荣的心里冒出这个念头的时候,他却又想不通南洋与九头蛇之间的关系。  

“如果九头蛇是南洋的,那么在过去的十年中,他们为什么不试着发挥影响力呢?”  

尽管帕农荣知道自己顶多也就是像对付盟军一样,委以虚蛇几年,但是对方就那么消失的现实,就像从来不曾存在过一样。  

这让他怎么都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的事情,那就不用想了。  

“明天吧,明天,要动员整個曼谷的民众,举行一次声势浩大的抗议。”  

帕农荣随后又摇头说道道。  

“不,就是今天,轰炸结束之后,必须要向全世界证明暹罗人的意志和决心,告诉他们暹罗人是打不垮的!”  

随后帕农荣又一次俯身于桌案前,在这间与地面办公室一模一样的办公室里,构思着今天的演讲。  

他必须要用一篇热情洋溢的演讲稿去向全世界证明——人们的意志是炸不垮的,同样也是不怕死的。  

只有如此才能够唤醒全世界人民对侵略者的抗议。  

而与此同时,一个由12架轰炸机组织的小机群却出现在城市的西北方。  

在飞机接近目标空域时,领航员立即发出了指令。  

“我们已经抵达投弹位置。”  

“收到!开始自动驾驶。”  

机长随即打开了自动驾驶仪的同时,机舱中部的指令员随即接通信号——面前的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画面,虽然画面有些模糊,但是仔细对比后,可以看得出就是目标空域。  

屏幕中央的那个欧式风格的建筑在一片绿地之中分外的醒目。  

“总理府,嗯…也就是人民宫,就是这里!”  

这就是他们的目标。  

“准备投弹!”  

经过特殊改进的轰炸机,并没有弹舱只是在机腹下方携带着一枚巨型雷神滑翔炸弹,只不过它的炸弹本体太重了,只能采用半埋式挂载,所以有很大一部分弹体露在外面。  

它是使用二战美制T10炸弹改造而成,而T10炸弹就是大名鼎鼎的高脚柜炸弹研制的美国版。其实,美军也用它改造过一批制导炸弹——塔松制导炸弹,并且在半岛战场上加以应用。它的总重量为5.9吨,其中战斗部的重量2.4吨,拥有非常强大的威力。  

塔松制导炸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美国的“弗里茨X”,只不过,它更大更强,而且…更不可靠,有时候炸弹还没投出去就会爆炸,所以才会被美军淘汰。  

而南洋不仅在“弗里茨X”基础上发展了雷神滑翔炸弹,而且还在其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度的改进,与依靠无线电指令控制的雷神滑翔炸弹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在改装套件中安装了电视摄像机和发射器,成为早期的电视制导炸弹,拍摄的视频被无线传送到后方设备,投弹手根据视频画面遥控操作炸弹,所以炸弹的精度非常高。  

虽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