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嘉靖这次一定能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嘉靖和海瑞卯上了。  

每隔一日。  

连续“讲学”。  

讲了整整一月。  

终于到第十六场后,朱厚熜坚持不住,缩回宫里,不再见外臣。  

但估计是始终不服气,半夜醒了都睡不着的那种。  

在宫中酝酿了两个月,朱厚熜再度请战。  

于是乎。  

一轮又一轮。  

就在宫内嘉靖与海瑞对决之际,天下事也在推行。  

开市舶司的奏疏,被断然否决。  

但随着政治的倾向,开始由天子向内阁倾斜。  

东南沿海的局势,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正如前几朝一样,太祖定下的海禁政策,无人敢直接取消。  

但国策是国策,真正执行起来,却要因地制宜,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睁一眼闭一眼。  

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福建。  

福建沿海,山多耕地少,百姓再不下海,那就真的没有生计了。  

之前被迫走私的,也是以此处最多。  

于是乎,在位置偏僻的福建月港,首先开放,允许民间出海。  

对于外国的船只,还有些警惕,尤其是对倭国,那是绝对不允许。  

可事实上,白银流入的源头,也以倭人的船只为主。  

历史上这里要等到隆庆开关后,才成为半开放的港口,在此后的七十年间,吸纳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白银,连通了大小四十七国的贸易。  

现在半遮半掩间,远远达不到那个体量,但对于憋了许久的沿海贸易来说,实在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眼见月港贸易成型,继福建后,浙江与广州也纷纷效仿。  

就连山东都想下场了。  

沿海地区涉及倭寇,北方则是与蒙古的较量。  

通贡分化,离间诸部,最重要的就是一个持之以恒。  

最怕的就是朝堂推行政策的臣子下台,人亡政息,以致于功亏一篑。  

历史上的夏言和曾铣,就是在收河套上刚刚开了个好头,就被政敌严嵩整倒,连性命都没有保住。  

如今夏言的次辅之位坐得虽有波折,支持曾铣的力度却从来没有断绝。  

再加上首辅严嵩虽然不愿将核心的计划透露,却也有意无意间推动前线的进程。  

终于。  

随着俺答汗进攻古北口,又一次遭到俞大猷挫败,无功而返,蒙古左翼察哈尔部意动了。  

事实上,别看俺答汗如今这般风光,在草原耀武扬威,但他们并非正统的大汗系。  

正统的是左翼察哈尔部,与俺答汗所在的右翼土默特部,长期争夺蒙古霸权,到了这个年代,已经到了互相盗马仇杀的地步。  

你偷我的马,我偷你的马。  

恨不得两边都没马。  

历史上,俺答汗通过联明,引入佛教等手段提升威望,迫使察哈尔部东迁辽西。  

把正统大汗一脉赶到角落里去了,一部独大。  

现在的俺答汗被大明先驱赶出了前套平原,寇边骚扰又屡屡失败,再加上明朝派出斥候四处活动拉拢,察哈尔部的小王子打来孙彻底心动了。  

打来孙在历史上名气不大,远不如其儿子土蛮汗,但现在土蛮汗才是个五岁的娃娃,二十五岁的打来孙,倒是即将接替汗位,成为名义上的蒙古大汗。  

他对于大明十分敌视,但相比起来,更痛恨的是土默特部。  

宁与外敌,不予家奴,且不说明军出塞扫荡的可能性极低,即便出塞打败了蒙古部落,想要攻占塞北大草原,恢复盛唐时期的疆域,在他看来也是天方夜谭。  

相比起来,俺答汗的崛起势头与威胁更大,打来孙愿意驱虎吞狼,利用大明的力量,解决这个眼中钉肉中刺。  

有了正统蒙古大汗当内鬼,许多事情就方便了,土默特部的动向不断传入长城内。  

明军对于敌人的位置与部署越来越了如指掌,不仅俺答汗每每侵边掠夺损兵折将,俞大猷还主动出击,直逼牧场,掳掠马匹。  

如此不仅逼得俺答汗焦头烂额,就连他那位历史上此时已经因性病而死的衮必里克,都因部族的生死存亡,重新振作起来,带兵出击。  

可这种个人的改变,显然阻挡不了滚滚大势。  

无论是衮必里克的挑衅,还是俺答汗的迂回,明军都岿然不动,执行着自己的战略。  

并无什么一战定乾坤,就是在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分化蚕食战术下,俺答汗的崛起势头被硬生生打破。  

如今别说杀到北京城下,用武力威胁通贡,他一连十三封请书,递到边塞,话语极尽卑微,就是想要臣服于大明,却根本无人理会。  

宜将剩勇追穷寇,上到曾铣、俞大猷,下到各军将领,都磨刀霍霍,想要斩下俺答汗的头颅,令天子龙颜大悦。  

事实上,真正开怀的是海学士。  

深知南倭北虏,原本在这数十年间给大明带来多大伤害的海玥,见得如今外敌的颓势,自然十分欣慰。  

夏阁老很开心,严阁老更是满意。  

以前不觉得,现在发现,没了上面那人不断猜忌,相互制衡,办起事来竟是如此的轻快。  

群臣舒服了,天子无疑不会高兴。  

与南倭北虏的对抗过程,自己了解得越来越少无关。  

而是随着皇子的年龄渐长,要开府就藩了。  

根据洪武祖制,皇子封亲王后,十五岁左右需离京就藩。  

成化年后有所调整,部分皇子因皇帝偏爱或政治原因推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