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压迫过甚,必生逆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夫人留步!”  

“海相公珍重!”  

海玥怀中抱着厚厚的卷宗,走出宅院,向着周夫人辞行。  

卷宗是周宣多年的心血,也是大限将至前,最后的托付。  

接下来,这位老者趁着还有余力,要回归南方了,准备落叶归根,逝于家乡。  

此番也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  

没有太多的依依惜别,一句珍重,胜过千言万语。  

回到自己家中,海玥取出卷宗,细细翻看。  

越看越觉得荒谬。  

深宫里的那位,是走火入魔了。  

嘉靖帝在控制朝堂方面,已然有着登峰造极的功力。  

明朝有着锦衣卫,又多重用内侍宦官,创立东西两厂,正是因为大明的天子集权虽然超过了历朝历代,但有时候还是压不住朝臣,不得不让皇权依托于这些特务,作为力量的延伸。  

正常情况下道理掰扯不过,那就出动锦衣卫,放出东厂西厂的番子,用血腥镇压的手段让臣民闭嘴。  

但自从嘉靖登基后,太监们就彻底没了气焰,锦衣卫的存在感也大降。  

没别的原因,正是因为皇帝不需要了。  

朱厚熜自己就能利用皇权体系,把官僚收拾得服服帖帖,哪里用得着这些特务机构?  

当然嘉靖也不是无敌的。  

历史上摆烂后期,他的套路也被严嵩和徐阶相继摸了个清楚,由此反过来糊弄对方。  

可整体来说,在权谋领域的水平,嘉靖已是无可置疑的顶尖。  

欠缺的是别的地方。  

偏偏现在的朱厚熜,哪怕不疯狂崇道,在治国上依旧如历史上摆烂,而对朝堂的控制上,还想更进一步。  

“这是形成了思维定式,不肯走出心理的舒适区,开始追求优势上的极致完美…”  

海玥默默摇头。  

世人行事,莫不是扬长补短。  

这位却反其道而行——对短板视若无睹,反倒将长处一味拔高。  

改造黎渊社之举,恰似一位绝色佳人,偏执于面上微瑕,不听良言相劝,猛下刀子,结果干脆整毁的情况。  

太想把群臣完全操控于手中,让自己高枕无忧了。  

从卷宗的字里行间来看,周宣其实也不赞同天子的所作所为,却不敢劝告。  

只能寄希望于查漏补缺,破灭贼人的阴谋。  

他自己坚持不住了,就把这份希望寄托给海玥。  

“周老…”  

“我要辜负你的期待了。”  

海玥当时并无承诺。  

周宣以为他是不必承诺,谁能质疑海学士的忠诚?  

事实上,恰恰是海玥不愿意承诺。  

别说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忠君之心,即便有,在这君臣的猜忌之中,也早就消磨得一干二净。  

毕竟忍辱负重的臣子,不止周宣,前面还有一位。  

锦衣卫都指挥王佐。  

王佐的下场又是如何?  

一念至此,海玥目光微动,翻到南巡的部分。  

卷宗中记载了王佐的功绩,对于他忍辱负重,引诱黎渊社贼首暴露的笔墨颇为详细,死因也记录了。  

八个字。  

误伤龙嗣,以下犯上。  

“原来是这么回事!”  

海玥琢磨着,眼神微亮。  

事实上,王佐死时,就连他都有些不理解,朱厚熜为什么要这么做?  

按照利益最大化,完全没必要。  

王佐本就忠心耿耿,对大明对天子都是尽心竭力,又有能力,抓不住黎渊社是锦衣卫的通病,而非指挥使的责任。  

他这一死,不仅极大伤害了传人陆炳的感情,也让知情者兔死狐悲。  

以朱厚熜的智慧,不该看不出来这点,即便不嘉奖,轻轻放过,令其归乡养老,才是正途。  

所以海玥都不理解。  

直到此时,看着这简短的一句话,他才恍然。  

不能用正常人的思维。  

要代入君臣思想。  

杜康嫔怀了身孕,有恃无恐,要么等她十月怀胎,生产下孩子后再行发难,那就增添了无穷变数,要么就快刀斩乱麻,一拳打碎天子梦。  

王佐选了后者,也由此担上了杀害龙嗣的罪名,这正是他最后死在唐王府大牢的根本原因。  

哪怕嘉靖对于那个腹中的孩子并无留恋,可此举终究是以下犯上了。  

凉薄的君王或许会嘉许臣子的忠诚,却绝不容忍半分僭越之举。  

纵使初衷为善,亦不可恕。  

若饶王佐不死,他日必有人效仿——前任都指挥使护驾不力致妃嫔小产,竟能全身而退,此例一开,皇权威严何存?  

嘉靖所忌,正是这般对天家体统的轻慢。  

一丝一毫都不允许。  

故王佐,非死不可。  

“南巡期间,周老一直待在京师,并未随行。”  

“然南巡诸般内情,他却能纤毫毕现,如历历在目,必是有人暗中传讯。”  

“这个人十之八九是内侍,且地位不低…”  

唯有南巡期间,在天子身边服侍的内官,才能如此完整地了解事情经过,且深刻揣摩嘉靖的所思所想。  

这样的人不会多。  

黄锦是一个。  

但不可能只此一人,还有其他。  

海玥想了想,起身走出书房,朝着内宅而去。  

朱玉英正倚在廊柱旁,目光紧紧追随着那个蹒跚的小身影。  

刚满一岁的海中岳正攥着拳头,像只刚学会划水的小鸭子,摇摇晃晃地迈步。  

他的小脚丫在地上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