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87 左邻右舍(2/3)
才会出现左侍郎。
这也算是两大都城之间的一点小默契了。
所以,石玠借力边镇巡抚的职位,直接就获得了兵部右侍郎的加衔。
基本上到了这一步,石玠就走完了于老爷子土木堡之前的路。
可惜的是,也就是这时候,未来的石老爷子拉了胯。
正德五年的时候,胡虏入大同,攻击了黄土坡等地的墩堡。
墩军苦战难守,大同兵马出击,却御之不力,损失了大量的兵马。
最后事情败露。
朝廷夺了参将宋文、刘继三月俸禄,分守太监韦忠、马顺俱戴罪杀贼,千户刘玉等逮问。
镇守太监良玉、总兵官刘椿、巡抚都御史石玠…
先给你们个面子(姑宥之)。
然而,石玠显然不太走运,还没有等到找回面子的机会,大同镇就直接发生了兵变。
总兵刘椿慌忙将兵变镇压了下去。
可惜,这次面子没了。
刘椿直接滚蛋,石玠也灰溜溜的回了京城。
按理说,石玠的仕途也就该到这里了。
但是等石玠到了京城,他却惊奇的发现,咦,他来的正是时候!
这时候,兵部尚书何鉴提前被裴元撵出局,左侍郎李浩因为配合萧敬调动宣府兵马,被赶下野。
右侍郎陆完在一番博弈后,成功晋位兵部尚书。
这会儿兵部竟然没有侍郎了。
于是他石玠,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虚)、大同巡抚(已撸),竟然还有机会趁机补位,升上个一官半职。
这特么往哪儿说理去,嘻嘻。
所以这些日子,石玠一直在忙着跑官。
裴元留心石玠,也是忽然想起了云不闲黑吃黑,得罪了山西边军的事情,那边连大同游兵都出动了,看来这件事是不太好解决了。
若是真要闹到不可开交了,有石玠做这个中人,说不定还有缓和的余地。
想到这里,裴元越发觉得这个宅子可真是不错。
窦彧见裴元分心,也不催促。
甚至他见裴元在听到两位邻居的名字有些若有所思,还小声的讲着着两家的一些闲事。
等裴元迈开步子往院子里走了,窦彧才识趣的停住话头,跟着往里走。
这处宅子乃是标准的三进大院子,里面的厅堂乃是标准的五间七架的规模。
这个级数对应三到五品,刚好符合裴元和韩千户的身份。
梁栋虽然是按照规制的土黄彩绘,但是在不显眼的地方偶尔杂有青碧,处于逾制与合规的边缘。
再往里,房子也修缮的精美漂亮。
裴元去时正见里面有工匠在凿浮雕,向窦彧询问才知道,原本这里雕刻的是孔雀,这是四品以上文官才能用的图样,裴元这样的武官该用兵器,战马,野兽之类的浮雕。
甚至不止是这些镶嵌的照壁,就连门窗上的木雕,以及一些显眼处的砖雕也要重新更换。
裴元看了一圈,只觉得云不闲在窦彧这等行家面前,简直完全不够看的。
裴元不由默默在心里打定了主意。
在这处宅子修好之前,窦彧还是安心留在京城里的好。
中午吃饭的时候,裴元主动对窦彧说道,“你和石玠关系如何?以后我和他也算是邻居了,不妨一起来喝一杯?”
窦彧略有些尴尬的说道,“石玠这些日子在谋划兵部左侍郎,一直在忙着筹备廷推的事情。现在他的眼珠一个劲儿的往上看,那瞧得上我一个苑马寺的官员。”
“顾鼎臣那边倒是可以试试。他一个闲散翰林,倒不计较这些。”
裴元有些奇怪的问道,“顾鼎臣一个清水翰林官,怎么买的起这里的房子?”
如果裴元没记错的话,顾鼎臣的出身不算太好。
他的父亲顾恂只是个小商人,五十好几岁的时候,趁着老婆不备,偷奸店里的婢女才生下了他。
结果顾鼎臣很是生猛,三十多岁就考上了状元。
或许是卑贱的出身,和幼年时受到的欺凌,让他见识了很多,顾鼎臣活的很世俗,后世人对他的评价是“素柔媚,不能有为,充位而已。”
在嘉靖朝,有一项上位的必备技能就是写青词,夏言、严嵩之辈都曾从中受益。
开创这条特殊通道的,就是这个顾鼎臣了,后来顾鼎臣甚至被称为青词宰相。
嗯,这个顾鼎臣还和裴元手下“壬申十七子”的一哥霍韬,一度相爱相杀的有来有回。
王世贞在《嘉靖以来首辅传》中如此形容,“渭厓(霍韬)如霹雳火,文康(鼎臣)似绕指柔,然皆堕帝术中耳。”
窦彧道,“顾鼎臣乃是苏州昆山人,当地有一大族朱氏。这朱氏包揽税粮,当了七世粮长,别说昆山知县了,就连苏州知府能不能按时完税,能不能坐稳位置,都得看朱家的人点不点头。”
“顾鼎臣小时候被恶毒嫡母赶走,就是被朱氏的一户人家收养。后来顾鼎臣中了状元,自然没有便宜别家的道理。于是就被朱家的人自己笑纳了。”
“顾鼎臣不但自己和朱氏一族的嫡女结了婚,甚至就连幼子顾履方也和妻家的侄女定了婚约。如今可是说是个彻底的朱家人了。”
“以昆山朱家的豪富,在这澄清坊弄个大宅子自然不是什么难事。”
“而且朱家不急不躁,也不催促顾鼎臣钻营,就等着这位状元郎以后进入内阁呢。”
裴元酸了,这不就是
这也算是两大都城之间的一点小默契了。
所以,石玠借力边镇巡抚的职位,直接就获得了兵部右侍郎的加衔。
基本上到了这一步,石玠就走完了于老爷子土木堡之前的路。
可惜的是,也就是这时候,未来的石老爷子拉了胯。
正德五年的时候,胡虏入大同,攻击了黄土坡等地的墩堡。
墩军苦战难守,大同兵马出击,却御之不力,损失了大量的兵马。
最后事情败露。
朝廷夺了参将宋文、刘继三月俸禄,分守太监韦忠、马顺俱戴罪杀贼,千户刘玉等逮问。
镇守太监良玉、总兵官刘椿、巡抚都御史石玠…
先给你们个面子(姑宥之)。
然而,石玠显然不太走运,还没有等到找回面子的机会,大同镇就直接发生了兵变。
总兵刘椿慌忙将兵变镇压了下去。
可惜,这次面子没了。
刘椿直接滚蛋,石玠也灰溜溜的回了京城。
按理说,石玠的仕途也就该到这里了。
但是等石玠到了京城,他却惊奇的发现,咦,他来的正是时候!
这时候,兵部尚书何鉴提前被裴元撵出局,左侍郎李浩因为配合萧敬调动宣府兵马,被赶下野。
右侍郎陆完在一番博弈后,成功晋位兵部尚书。
这会儿兵部竟然没有侍郎了。
于是他石玠,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虚)、大同巡抚(已撸),竟然还有机会趁机补位,升上个一官半职。
这特么往哪儿说理去,嘻嘻。
所以这些日子,石玠一直在忙着跑官。
裴元留心石玠,也是忽然想起了云不闲黑吃黑,得罪了山西边军的事情,那边连大同游兵都出动了,看来这件事是不太好解决了。
若是真要闹到不可开交了,有石玠做这个中人,说不定还有缓和的余地。
想到这里,裴元越发觉得这个宅子可真是不错。
窦彧见裴元分心,也不催促。
甚至他见裴元在听到两位邻居的名字有些若有所思,还小声的讲着着两家的一些闲事。
等裴元迈开步子往院子里走了,窦彧才识趣的停住话头,跟着往里走。
这处宅子乃是标准的三进大院子,里面的厅堂乃是标准的五间七架的规模。
这个级数对应三到五品,刚好符合裴元和韩千户的身份。
梁栋虽然是按照规制的土黄彩绘,但是在不显眼的地方偶尔杂有青碧,处于逾制与合规的边缘。
再往里,房子也修缮的精美漂亮。
裴元去时正见里面有工匠在凿浮雕,向窦彧询问才知道,原本这里雕刻的是孔雀,这是四品以上文官才能用的图样,裴元这样的武官该用兵器,战马,野兽之类的浮雕。
甚至不止是这些镶嵌的照壁,就连门窗上的木雕,以及一些显眼处的砖雕也要重新更换。
裴元看了一圈,只觉得云不闲在窦彧这等行家面前,简直完全不够看的。
裴元不由默默在心里打定了主意。
在这处宅子修好之前,窦彧还是安心留在京城里的好。
中午吃饭的时候,裴元主动对窦彧说道,“你和石玠关系如何?以后我和他也算是邻居了,不妨一起来喝一杯?”
窦彧略有些尴尬的说道,“石玠这些日子在谋划兵部左侍郎,一直在忙着筹备廷推的事情。现在他的眼珠一个劲儿的往上看,那瞧得上我一个苑马寺的官员。”
“顾鼎臣那边倒是可以试试。他一个闲散翰林,倒不计较这些。”
裴元有些奇怪的问道,“顾鼎臣一个清水翰林官,怎么买的起这里的房子?”
如果裴元没记错的话,顾鼎臣的出身不算太好。
他的父亲顾恂只是个小商人,五十好几岁的时候,趁着老婆不备,偷奸店里的婢女才生下了他。
结果顾鼎臣很是生猛,三十多岁就考上了状元。
或许是卑贱的出身,和幼年时受到的欺凌,让他见识了很多,顾鼎臣活的很世俗,后世人对他的评价是“素柔媚,不能有为,充位而已。”
在嘉靖朝,有一项上位的必备技能就是写青词,夏言、严嵩之辈都曾从中受益。
开创这条特殊通道的,就是这个顾鼎臣了,后来顾鼎臣甚至被称为青词宰相。
嗯,这个顾鼎臣还和裴元手下“壬申十七子”的一哥霍韬,一度相爱相杀的有来有回。
王世贞在《嘉靖以来首辅传》中如此形容,“渭厓(霍韬)如霹雳火,文康(鼎臣)似绕指柔,然皆堕帝术中耳。”
窦彧道,“顾鼎臣乃是苏州昆山人,当地有一大族朱氏。这朱氏包揽税粮,当了七世粮长,别说昆山知县了,就连苏州知府能不能按时完税,能不能坐稳位置,都得看朱家的人点不点头。”
“顾鼎臣小时候被恶毒嫡母赶走,就是被朱氏的一户人家收养。后来顾鼎臣中了状元,自然没有便宜别家的道理。于是就被朱家的人自己笑纳了。”
“顾鼎臣不但自己和朱氏一族的嫡女结了婚,甚至就连幼子顾履方也和妻家的侄女定了婚约。如今可是说是个彻底的朱家人了。”
“以昆山朱家的豪富,在这澄清坊弄个大宅子自然不是什么难事。”
“而且朱家不急不躁,也不催促顾鼎臣钻营,就等着这位状元郎以后进入内阁呢。”
裴元酸了,这不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