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个个愁眉苦脸。  

面对大军,纷纷跪地,以礼来降。  

李超接受了月氏人的投降,打算等始皇帝的旨意,看看怎么处理这帮投降的部族。  

就在他们等待的时候,始皇帝也接到了李超的奏表,他自然知道河西走廊的重要性。  

于是同意了李超的请求,大笔一挥,把河西走廊及以北最肥美的居延盆地,划给了河西王,作为河西国的河西领土。  

其他的草原,也都划给了参战的其它诸侯国,每个都有份,雨露均沾。  

然后让李超主持在各个要点修筑城池。  

并且移民实边,招募那些没有土地的流民和家里兄弟多不够分土地的庶子,并将许多刑徒和犯人,通通都移民到河西之地、阴山以北草原、河套富饶平原。  

去那里放牧、开垦荒地,引河水灌溉,和塞外牧民通婚,将异族同化为诸夏子民。  

三代之后,必是秦人了。  

为了鼓励百姓移民实边,愿意远离故土冒险的,就给三倍土地。  

至于那些流民和刑徒,没有选择,自然没多少福利,但能分到的土地,也有两倍了。  

这还只是耕田,算上牧场就更多了。  

得知月氏人投降归附之后,始皇帝指示李超将月氏部落打散,分到各地。  

比如拆一部分到阴山以北的草原,既能分化月氏,又能拱卫边疆,靠近河套平原,距离关中不是太远,方便控制。  

而且一起迁徙的还得是月氏内部不同派系、不同部落的人,防止他们过于团结,容易生变。  

还得和秦人通婚同居,以文化习俗和血脉传承,将他们同化。  

除了阴山以北和河西之地,嬴政甚至迁徙了一部分百姓到遥远的天山山脉定居。  

同化那里的月氏部落,稳固统治。  

稳住了天山,就相当于在西域埋下了前哨站的钉子。  

因为天山再往西,就是车师、焉耆,再过去就是富庶的龟兹。  

龟兹往南,就是塔里木河,以及塔里木河流域滋养的其它富庶的西域诸国了。  

而天山不仅可以往西窥伺西域,往东还能威慑匈奴的漠北大本营,在匈奴人卧榻之处,埋下一颗拔不掉的钉子。  

可谓是一举双得。  

就这样,大秦将河西之地及河西走廊、阴山以北辐射到的漠南草原、以及西北的天山都纳入统治范围内。  

蒙恬回师,将军队开到阴山以北草原,以及西边的居延盆地和河西走廊。  

震慑草原诸部族,确保分化月氏人,消化掉这些地盘。  

再在各个草原要地上修筑城池,控扼辐射诸草原。  

然后带着李超、项羽等人,一起班师回朝。  

这次匈奴人损失惨重,一战丢掉了漠南所有肥美的重要草场,再也无法在漠南立足。  

甚至因为有天山挡着,无法对西域施加影响。  

虽然此时的匈奴还没有重视西域,对西域本来也没什么影响就是了。  

但断绝与西域往来,相当于挖掉了匈奴未来的一块超级回血地。  

没了西域回血包,匈奴的恢复能力至少下降一个档次。  

匈奴人此时还在为失去居延盆地和河西走廊而哀叹。  

他们如此唱道: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  

“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注:“胭脂山”和“焉支山”均为匈奴语音译变体,是同一座山。)  

蒙恬等人开疆拓土,大胜而归,天下震动。  

不管是北方草原诸部族,还是南方六国诸贵族,全都震动。  

无数人叹息:“大秦之强盛崛起,已无法阻挡矣。”  

这一自天下一统后的再一次大规模胜利,让无数野心家不得不藏起自己的爪牙,观望局势。  

大秦太强了,强到令人绝望。  

连北方匈奴都得避其锋芒,逃遁漠北,以求苟命。  

他们这些六国贵族实在是看不到一点复国的希望。  

消息传到咸阳,咸阳百姓欢呼雀跃,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不仅仅是打败北方蛮夷,证明大秦的正统性和能力那么简单。  

还意味着军功爵位授田制,时隔多年,再次被启动了。  

关中百姓,皆闻战而喜!  

这可是阶层晋升的机会!  

军功!全踏马的军功!  

北方蛮夷在关中百姓眼中,就是一个个会行走的军功。  

蒙恬班师回朝,受到了关中百姓的夹道欢迎,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蒙恬因功封侯,被嬴政封为“镇北候”,爵位晋升到关内侯。  

关内侯是仅次于彻侯的高级爵位,有封地但无国号,可食租税。  

李超也因功晋升爵位,从第十一级的右庶长,连跳三级,越过左更、中更,跳到第十四级的右更。  

项羽因立奇功,更是从一个没有爵位的庶民,连升七级。  

跳过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直升第七级的公大夫。  

这赏赐,不可谓不高了。  

另外,诸立功将领、士兵,也都有田地、金银、布帛等物质赏赐,以及官位的提升。  

而就在蒙恬北伐匈奴的时间里。  

陈宏也在忙着另外的大事。  

请:llskw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