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筑基圆满(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或许一切都是天意。”玉丹真人再度安慰一句。  

他之所以此番如此费尽口舌的提前安抚,只因他曾经有过一个亲传弟子,修行上天赋普通,但却格外有丹道天赋。  

然而在冲击假丹失败后,万念俱灰,一蹶不振,甚至怨恨玉丹真人,当年若是不与他学习炼丹,全部心思放在修行上,或许结丹有望。  

最终其与玉丹真人反目成仇,玉丹真人为了防止其更大黑化,当场将其斩杀。  

这成了玉丹真人内心深处的痛。  

“老师放心,一切走过的路我都慎重考虑过,不存在悔恨过往之事。”李季安会心一笑。  

他可能会选错,但是,悔恨不至于,大不了返老还童,重新来过。  

“嗯,如此,老夫就放心了。”  

随即其顿了顿,再继续道:“回去好生精炼法力,结丹道场之事,你不必操心,老夫还有点薄面,更何况,以你的法力情况,宗门不会为难。”  

“哦?”李季安大喜,同时有点疑惑。  

玉丹真人笑看了他一眼,解释道:“宗门有规矩,非宗门弟子,若有凝结真丹的可能,一律不可。”  

李季安点点头,明白宗门的目的。  

也终于明白前些年秦贺年给他的传讯。  

秦贺年自从秦川筑基中期稳固后便开始为其谋划结丹道场,他一心想要秦川结成真丹。  

届时,秦家才真正跻身天苍域真丹世家。  

也可真正摆脱碧云宗的掌控。  

但是奔波十几年才终于有点眉目。  

其能够期望的肯定不是碧云宗,而且还得防止碧云宗从中作梗。  

堂堂州内数一数二的假丹家族,为了一个三阶中品以上的结丹道场都如此艰难,更别说无依无靠的散修。  

相比来说,李季安就好很多。  

当然,这也是他天资不足的情况。  

若是天资不凡,功法又上乘,那就只能是宗门弟子才能享受到三阶上品灵脉道场的结丹待遇了。  

“老师,前线战局如何?”随后,李季安又询问了前线情况。  

宗门内弟子死伤不少,负责情报方面的弟子很多顶替上去,导致宗门内的情报已经很久不更新了,李季安想要知晓前线情况,就只能通过镇守宗门的几大假丹长老。  

“哎,还能如何?双方死伤无算,何苦来哉?”玉丹真人说起修行界战争,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都妄想仙途永续,却还要自相残杀,哼,有这力气不若好好研究丹药,否则待到世间天地灵物绝迹,怕是结丹都是奢望,还成仙?”  

玉丹真人所言不虚,此界修行大多依赖天地灵物,而天地灵物并非皆可再生,如今大多是上古时期遗留下来的遗资。  

随着此界修士的不断挖掘,如今的天地灵物已经越来越珍稀。  

而且这已经不是首次出现这种情况,上古时期的体修之所以没落,根源还在于那时人族体修炼体大都也借助天地灵物。  

直到天地灵物日益枯竭,最终体修一道愈加困难,最终走上绝路。  

按照如今此界法修的修行情况看,筑基还好,类似萧长风这般修士,不服用筑基丹亦可成功筑基,但是结丹的话,除非天灵根才敢不借助天地灵物凝结真丹。  

而且最佳解决办法,正如玉丹真人所言,便是丹药。  

毕竟灵植灵草可人工培育,可持续发展。  

当然,若是能够出现新的不需要依靠天地灵物的功法,那更是改变整个修行界的大壮举。  

附和了玉丹真人后,其才讲述了前线具体情况。  

辞别玉丹真人后,李季安回外峰的路上嘴角泛起一丝笑意。  

正如李季安此前所料,自从半年前两域斗法从前些年的平复又变的频繁激烈起来,眼看决战之际将至。  

不过,按照玉丹真人对双方势力的分析来看,李季安预感到两域大战最终结果恐怕没有赢家,双输!  

对于李季安来说,好处是,此番双方损失巨大,估计很多年内难以再开战事,而天苍域内势必需要养精蓄锐,且因为这一战死伤无数修士,域内资源压力会稍微减轻一些。  

特别是各宗门元气大伤,为了避免出现断层,必定加大对宗内弟子的培养。  

唯一让李季安担心的是被征召去前线的颜清婉和小乔。  

一去十年,了无音讯。  

当初辞行时,他赠予二人各三张保命符箓,如今也只能寄希望于二人在最终决战时能够避免直面真人以上的强者了。  

“嘭嘭嘭!”  

“呱”  

一回到孤峰,便听见熟悉的打斗声。  

呱呱与三具一阶后期傀儡打的热火朝天。  

三具傀儡是李季安这四年里精心制作的战斗傀儡。  

一具以天心岩为主材打造,身高丈许,全身可抗筑基中期修士杀伐的天心岩笼罩,看似一尊石头人,虽然动作稍显滞缓,但是防御性能可抗衡寻常筑基中期修士。  

第二具以飞天猴筋肉为主材打造,身形矮小,但是灵动十足,李季安又为其配制了一柄精品斩骨刀法器,攻击力不俗。  

第三具以莽荒牦牛骨头打造,双臂力量巨大,搭配一张白骨弓法器,冷不丁的一支白骨箭射出,颇有些防不胜防。  

这些是呱呱主动请求的。  

自从小火灵晋升二阶中期,且实力大增后,呱呱有了紧迫感,特别是其此前在堕龙岭荒原被那条双头蝰蛇支配的恐惧也让它渴望变的更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