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王初一】(5/6)
个多小时才到家。
才一进村子,陈言忽然就看见路边站着一个身影。
这人看着脑袋应该原本是秃的,但应该是有些日子没刮,长出了一层青青的头发碴。身上是一件长棉袍,还挎着一个单肩的布挎包。一双手也没空着,提着一些米面之类的袋子。
这种模样打扮的,应该是那种僧人模样,只是有些不伦不类,看着就像是那种山寨仿制的。
陈言看了一眼就认出这人来了,缓缓把车开了过去,在路边喊了一声:“初一!”
那僧人转过身来,是一张年轻的过分的脸庞,五官很普通,眼睛略小,嘴唇有点厚,看着最多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只是眼神瞧着有点不是很灵动。
他看着陈言,愣了一秒钟后,脸上缓缓浮现出一个憨厚的笑容来,说话的语气也透着亲切:“言哥,你回来了啊。”
这年轻僧人,名字就叫做“初一”。
本名应该是王初一,不过现在算是出家了,就去了姓,留个初一两个字,勉强算作法号。
其实和尚不和尚的么…初一大概是不算正经和尚的。因为他待的那座庙,是一座野庙——就在村后的山上,那座野庙。
这种庙,若是放在大城市里,是要被官方取缔的。因为不是正经登记注册的寺庙。
但在乡下,这种事情么…民不举官不究。
陈言记得王初一今年应该是十八岁了,算是他在村中的发小。
这孩子么…命不太好。
出生的时候他父亲给他取名“初一”。倒不是因为他的生日是在大年初一。而是…他亲爹小时候上学就上到初一。
这么草率给儿子取名,可见这个爹也不是个负责的人。
王初一生下来不到一岁,有一天亲妈干活的时候忽然一头摔在地上,人没救过来,就走了事后查出来,是脑溢血。
父亲后来在他三岁的时候,又娶了一个,他就有了个后妈。
四岁的时候,父亲在外面打工,在工地上摔死了,他就没了亲人。
工地的老板赔了一笔钱,但当时王初一是一个四岁的孩子,这钱当然是落在后妈的手里。后妈对他…当然是不好的。
他小时候生过一场病,发了场高烧。后妈疏忽照顾,没及时带他去医院,算是耽误了。就此之后,大概是那场高烧里把脑子烧的有点问题,他就有些憨憨傻傻的。
倒也不算是烧成了傻子或者弱智大体看上去和正常人也差不太多,就是说话做事,反应稍微慢了一点。而且复杂的事情也不太能记的住。
整个人看起来就显得很憨厚呆傻的样子。
小时候,村里别的孩子都欺负他,拿他当傻子。不过陈言受老太太的教育,与人为善,从不欺负这个家伙。
王初一小时候,就总喜欢跟在陈言屁股后面。
他比陈言小了好几岁,就给陈言当了好几年的小尾巴小跟班,有陈言护着,他倒也没再受什么欺负。
他那个后妈,本没打算让他上学的。
好在村里的老村长热心,吓唬那个又蠢又贪的妇人,跟她说这是国家的法律,九年义务教育,如果不送孩子去学校,就让人抓她…
结果吓住了那个蠢贪村妇,捏着鼻子供王初一念书念到了初中。
不过念完了初中后,后妈自然就不肯给他再花钱念书了其实他也考不上高中的,连中专技校都够呛。
他那个脑子,学习根本就学不好的。从小到大都是全班倒数。
王初一十五岁的时候念完初中,就离开了家不知道怎么的,他被山上那座野庙的老和尚看中了,收了他当徒弟,就此算是出了家。
他那个后妈早觉得这么个傻子是累赘,当然是求之不得,巴不得他早早离开家,跟自己撇清关系。
送王初一上山出家后,后妈没了累赘,卖了村中房子和地,然后改嫁到别的地方去了。
这个事情,村中的老村长其实是知道的,但是这次对于王初一出家当和尚这件事情,老村长没再干预。
陈言后来听老村长和自己的老太太聊起过,老村长的想法是:初一这个孩子脑子不好,就算出去打工,没人跟在身边他必定是要被人坑骗吃大苦头的脑子不好么,这孩子,这辈子其实没什么好的出路和前程了。
而且,一个半傻不傻的小子,估计也没谁家姑娘会看上他,这辈子娶媳妇也难!
庙里的老和尚人其实还不错,也是本地人,庙后面也有菜地,地也是在村里承包下来的。
以后老和尚死了,庙和地,这些就都会传给初一。也算是这孩子此生有一个安稳的营生了。
王初一这么个脑子不好的孩子,也强求不到更好的出路——现在这样就算是不错了。
当时老村长还唏嘘了一番。不过初一的爹妈都不在世,外人能帮的也不多,做到这个份上已经算是到头了。
山上的庙香火不算太好,但十里八乡的就这一座庙,所以香火钱总也多少有一些。
村子里平日谁家举丧白事,也都算庙里一份,请和尚过来念经超度什么的。倒也能赚到仨瓜俩枣的陈言的老太太去世的时候,王初一就跟着他师傅来家里忙活过。
再加上庙里还有一块地,平日里种种菜什么的。
加起来,算是衣食无忧,养活师徒两人还是没问题的。
王初一出家后,陈言回来遇到过他,跟他聊过。
这小子其实还不太懂什
才一进村子,陈言忽然就看见路边站着一个身影。
这人看着脑袋应该原本是秃的,但应该是有些日子没刮,长出了一层青青的头发碴。身上是一件长棉袍,还挎着一个单肩的布挎包。一双手也没空着,提着一些米面之类的袋子。
这种模样打扮的,应该是那种僧人模样,只是有些不伦不类,看着就像是那种山寨仿制的。
陈言看了一眼就认出这人来了,缓缓把车开了过去,在路边喊了一声:“初一!”
那僧人转过身来,是一张年轻的过分的脸庞,五官很普通,眼睛略小,嘴唇有点厚,看着最多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只是眼神瞧着有点不是很灵动。
他看着陈言,愣了一秒钟后,脸上缓缓浮现出一个憨厚的笑容来,说话的语气也透着亲切:“言哥,你回来了啊。”
这年轻僧人,名字就叫做“初一”。
本名应该是王初一,不过现在算是出家了,就去了姓,留个初一两个字,勉强算作法号。
其实和尚不和尚的么…初一大概是不算正经和尚的。因为他待的那座庙,是一座野庙——就在村后的山上,那座野庙。
这种庙,若是放在大城市里,是要被官方取缔的。因为不是正经登记注册的寺庙。
但在乡下,这种事情么…民不举官不究。
陈言记得王初一今年应该是十八岁了,算是他在村中的发小。
这孩子么…命不太好。
出生的时候他父亲给他取名“初一”。倒不是因为他的生日是在大年初一。而是…他亲爹小时候上学就上到初一。
这么草率给儿子取名,可见这个爹也不是个负责的人。
王初一生下来不到一岁,有一天亲妈干活的时候忽然一头摔在地上,人没救过来,就走了事后查出来,是脑溢血。
父亲后来在他三岁的时候,又娶了一个,他就有了个后妈。
四岁的时候,父亲在外面打工,在工地上摔死了,他就没了亲人。
工地的老板赔了一笔钱,但当时王初一是一个四岁的孩子,这钱当然是落在后妈的手里。后妈对他…当然是不好的。
他小时候生过一场病,发了场高烧。后妈疏忽照顾,没及时带他去医院,算是耽误了。就此之后,大概是那场高烧里把脑子烧的有点问题,他就有些憨憨傻傻的。
倒也不算是烧成了傻子或者弱智大体看上去和正常人也差不太多,就是说话做事,反应稍微慢了一点。而且复杂的事情也不太能记的住。
整个人看起来就显得很憨厚呆傻的样子。
小时候,村里别的孩子都欺负他,拿他当傻子。不过陈言受老太太的教育,与人为善,从不欺负这个家伙。
王初一小时候,就总喜欢跟在陈言屁股后面。
他比陈言小了好几岁,就给陈言当了好几年的小尾巴小跟班,有陈言护着,他倒也没再受什么欺负。
他那个后妈,本没打算让他上学的。
好在村里的老村长热心,吓唬那个又蠢又贪的妇人,跟她说这是国家的法律,九年义务教育,如果不送孩子去学校,就让人抓她…
结果吓住了那个蠢贪村妇,捏着鼻子供王初一念书念到了初中。
不过念完了初中后,后妈自然就不肯给他再花钱念书了其实他也考不上高中的,连中专技校都够呛。
他那个脑子,学习根本就学不好的。从小到大都是全班倒数。
王初一十五岁的时候念完初中,就离开了家不知道怎么的,他被山上那座野庙的老和尚看中了,收了他当徒弟,就此算是出了家。
他那个后妈早觉得这么个傻子是累赘,当然是求之不得,巴不得他早早离开家,跟自己撇清关系。
送王初一上山出家后,后妈没了累赘,卖了村中房子和地,然后改嫁到别的地方去了。
这个事情,村中的老村长其实是知道的,但是这次对于王初一出家当和尚这件事情,老村长没再干预。
陈言后来听老村长和自己的老太太聊起过,老村长的想法是:初一这个孩子脑子不好,就算出去打工,没人跟在身边他必定是要被人坑骗吃大苦头的脑子不好么,这孩子,这辈子其实没什么好的出路和前程了。
而且,一个半傻不傻的小子,估计也没谁家姑娘会看上他,这辈子娶媳妇也难!
庙里的老和尚人其实还不错,也是本地人,庙后面也有菜地,地也是在村里承包下来的。
以后老和尚死了,庙和地,这些就都会传给初一。也算是这孩子此生有一个安稳的营生了。
王初一这么个脑子不好的孩子,也强求不到更好的出路——现在这样就算是不错了。
当时老村长还唏嘘了一番。不过初一的爹妈都不在世,外人能帮的也不多,做到这个份上已经算是到头了。
山上的庙香火不算太好,但十里八乡的就这一座庙,所以香火钱总也多少有一些。
村子里平日谁家举丧白事,也都算庙里一份,请和尚过来念经超度什么的。倒也能赚到仨瓜俩枣的陈言的老太太去世的时候,王初一就跟着他师傅来家里忙活过。
再加上庙里还有一块地,平日里种种菜什么的。
加起来,算是衣食无忧,养活师徒两人还是没问题的。
王初一出家后,陈言回来遇到过他,跟他聊过。
这小子其实还不太懂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