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洛水祭祀,以安人心(2/3)
今的这种情况之下。
甚至就连顾熙这个摄政太傅都渐渐有了非议。
不得已之下,邓太后终是下诏罪己。
称“政失厥中,致灾屡降”,并大赦天下。
这确实是个好手段。
维持天下人心不崩溃的方式朝廷确实有很多。
毕竟如今之大汉可刚刚经历了四代明君。
但要想在这种情况之下,彻底让人心安定下来,光凭着这些又怎么可能足够?
人类最古老又最强烈的情绪是恐惧,而最古老而最强烈的恐惧是未知。
唯有通过相同的未知手段,才足以彻底让人心平定。
.......
长乐宫。
当邓绥听到顾熙说要亲自前往洛水,带领灾民祭祀顾康之时,整个人都愣了一下。
紧接着,她毫不犹豫地连连摇头,目光紧紧盯着顾熙,急切地说道:
“万万不可!”
“如今大疫不断。”
“太傅岂能亲自前往洛水与灾民祭祀?”
“若是太傅受到了影响,朕无颜面见孝和皇帝且不说,我大汉国本定会动摇!”
邓绥的态度十分坚决。
她本就是个十分聪慧的女子,自然知道顾熙如今对大汉的重要性。
若是顾熙当真出了意外,那大汉绝对会彻底乱掉。
哪怕不足以威胁到社稷。
但也注定会人心离散。
对于邓绥的反应,顾熙并不意外。
他并没有说什么多余的话,只是朝着邓绥拱了拱手,道:“太后。”
“赈灾之事,臣已经安顿好了一切。”
“各地粮仓均已安排妥当,但赈灾官员,还需太后监督。”
“臣遍观祖父昔年所留典籍,察觉江南土地肥沃,唯尚未开垦,可迁灾民于江南,助其安家。”
“若是能办成此事。”
“各州压力将会小上不少。”
“还有赐田于民,免受灾之地赋税之事。”
“我大汉历代先帝留下的根基还在,虽连遭天灾,但却不足以彻底动摇我大汉国本。”
“臣都已经做好了一切。”
“唯有人心不定,着实是让臣不安。”
“臣既为摄政太傅。”
“无论如何,臣都必须亲自前去。”
顾熙的表情格外认真。
邓绥一阵沉默。
她自然也明白顾熙最后那两句话的意义。
此事顾熙去做,效果一定会远比她这个女子要好。
因为顾熙姓顾!
当今之天下,顾康已经成为了百姓们心中的圣人。
谁人又不知道他们的好日子是顾康带来的。
如今各地祭祀上天,其中也就包含了顾康。
而顾熙更是顾康的孙子。
此时前去效果绝对要远远超过她。
这么一想,邓绥只感一阵无奈,轻轻叹了口气道:“既然太傅心意已决,朕便不阻拦了。”
“但无论如何。”
“还请太傅要注意身体。”
顾熙点了点头,旋即朝着邓绥拱了拱手:“既如此,臣便不多言了。”
“太后无需担忧。”
“臣绝不能眼睁睁看着我大汉盛世折在臣的手中。”
“若是不然。”
“臣死后亦无颜面见孝和皇帝,无颜面见我顾氏历代先人。”
“还请太后顾好庙堂,还有陛下!”
总有些事要高于性命。
对于顾熙而言,家族先人的声望与大汉的天下就是如此。
说罢,顾熙不再犹豫,转身便直接走了出去。
.......
当顾熙要亲自前往洛水祭祀之事于朝野上传开后,朝野巨震!
洛水本就被称之为神水。
在民间更是不知道有着多少种传说。
在如今这种天灾不断的情况下,几乎每日都数不清到底有多少人会在洛水旁进行祭祀。
其中又有多少个疫者,无人能知。
听闻如今顾熙竟要亲自前往洛水,当下便有不少人来劝阻顾熙。
但顾熙的态度却始终都是那般坚定。
在察觉到此事劝阻无用之后,亦有大臣愿意同顾熙一同前去,甚至还提出了应该天子率百官全去,方显诚心这种话。
但顾熙却毫无例外,全都拒绝了。
人多显诚?
万民血泪难道还不够?
顾熙本就深受顾康“敬鬼神而远之”的影响。
在经过这两年的经历之后,对于所谓的谶纬迷信更加嗤之以鼻了。
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什么祈求上天别再降下灾害了。
顾熙只是要充当那破开阴霾的一缕微光。
让天下百姓的心,安定下来!
在交代完一切之后,顾熙直接便离开了洛阳。
果不其然,当百姓们听说顾熙这个当朝太傅,且还是顾康孙子,竟要亲自带领百姓于洛水祭祀之后,群情沸腾!
顾熙于洛水之侧搭祭台。
率领着灾民举行了格外盛大的祭祀仪式。
无数难民相随。
声声哭嚎声响彻天地。
无数百姓在这场盛大的仪式下宣泄着自己心中的情绪。
顾易一直都在默默的注视着这一切,心情亦是有些沉重。
大汉的天灾与原本的历史一般,并未有什么改变。
不,伤亡甚至还更大了。
这或许就是因果关系。
顾康的出现,让大汉的国力达到了原本历史难以企及的巅峰。
在人口上都远
甚至就连顾熙这个摄政太傅都渐渐有了非议。
不得已之下,邓太后终是下诏罪己。
称“政失厥中,致灾屡降”,并大赦天下。
这确实是个好手段。
维持天下人心不崩溃的方式朝廷确实有很多。
毕竟如今之大汉可刚刚经历了四代明君。
但要想在这种情况之下,彻底让人心安定下来,光凭着这些又怎么可能足够?
人类最古老又最强烈的情绪是恐惧,而最古老而最强烈的恐惧是未知。
唯有通过相同的未知手段,才足以彻底让人心平定。
.......
长乐宫。
当邓绥听到顾熙说要亲自前往洛水,带领灾民祭祀顾康之时,整个人都愣了一下。
紧接着,她毫不犹豫地连连摇头,目光紧紧盯着顾熙,急切地说道:
“万万不可!”
“如今大疫不断。”
“太傅岂能亲自前往洛水与灾民祭祀?”
“若是太傅受到了影响,朕无颜面见孝和皇帝且不说,我大汉国本定会动摇!”
邓绥的态度十分坚决。
她本就是个十分聪慧的女子,自然知道顾熙如今对大汉的重要性。
若是顾熙当真出了意外,那大汉绝对会彻底乱掉。
哪怕不足以威胁到社稷。
但也注定会人心离散。
对于邓绥的反应,顾熙并不意外。
他并没有说什么多余的话,只是朝着邓绥拱了拱手,道:“太后。”
“赈灾之事,臣已经安顿好了一切。”
“各地粮仓均已安排妥当,但赈灾官员,还需太后监督。”
“臣遍观祖父昔年所留典籍,察觉江南土地肥沃,唯尚未开垦,可迁灾民于江南,助其安家。”
“若是能办成此事。”
“各州压力将会小上不少。”
“还有赐田于民,免受灾之地赋税之事。”
“我大汉历代先帝留下的根基还在,虽连遭天灾,但却不足以彻底动摇我大汉国本。”
“臣都已经做好了一切。”
“唯有人心不定,着实是让臣不安。”
“臣既为摄政太傅。”
“无论如何,臣都必须亲自前去。”
顾熙的表情格外认真。
邓绥一阵沉默。
她自然也明白顾熙最后那两句话的意义。
此事顾熙去做,效果一定会远比她这个女子要好。
因为顾熙姓顾!
当今之天下,顾康已经成为了百姓们心中的圣人。
谁人又不知道他们的好日子是顾康带来的。
如今各地祭祀上天,其中也就包含了顾康。
而顾熙更是顾康的孙子。
此时前去效果绝对要远远超过她。
这么一想,邓绥只感一阵无奈,轻轻叹了口气道:“既然太傅心意已决,朕便不阻拦了。”
“但无论如何。”
“还请太傅要注意身体。”
顾熙点了点头,旋即朝着邓绥拱了拱手:“既如此,臣便不多言了。”
“太后无需担忧。”
“臣绝不能眼睁睁看着我大汉盛世折在臣的手中。”
“若是不然。”
“臣死后亦无颜面见孝和皇帝,无颜面见我顾氏历代先人。”
“还请太后顾好庙堂,还有陛下!”
总有些事要高于性命。
对于顾熙而言,家族先人的声望与大汉的天下就是如此。
说罢,顾熙不再犹豫,转身便直接走了出去。
.......
当顾熙要亲自前往洛水祭祀之事于朝野上传开后,朝野巨震!
洛水本就被称之为神水。
在民间更是不知道有着多少种传说。
在如今这种天灾不断的情况下,几乎每日都数不清到底有多少人会在洛水旁进行祭祀。
其中又有多少个疫者,无人能知。
听闻如今顾熙竟要亲自前往洛水,当下便有不少人来劝阻顾熙。
但顾熙的态度却始终都是那般坚定。
在察觉到此事劝阻无用之后,亦有大臣愿意同顾熙一同前去,甚至还提出了应该天子率百官全去,方显诚心这种话。
但顾熙却毫无例外,全都拒绝了。
人多显诚?
万民血泪难道还不够?
顾熙本就深受顾康“敬鬼神而远之”的影响。
在经过这两年的经历之后,对于所谓的谶纬迷信更加嗤之以鼻了。
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什么祈求上天别再降下灾害了。
顾熙只是要充当那破开阴霾的一缕微光。
让天下百姓的心,安定下来!
在交代完一切之后,顾熙直接便离开了洛阳。
果不其然,当百姓们听说顾熙这个当朝太傅,且还是顾康孙子,竟要亲自带领百姓于洛水祭祀之后,群情沸腾!
顾熙于洛水之侧搭祭台。
率领着灾民举行了格外盛大的祭祀仪式。
无数难民相随。
声声哭嚎声响彻天地。
无数百姓在这场盛大的仪式下宣泄着自己心中的情绪。
顾易一直都在默默的注视着这一切,心情亦是有些沉重。
大汉的天灾与原本的历史一般,并未有什么改变。
不,伤亡甚至还更大了。
这或许就是因果关系。
顾康的出现,让大汉的国力达到了原本历史难以企及的巅峰。
在人口上都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