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孤身定河北,度田正天下(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裁撤官员、减少军队、释放奴婢、修缮水利,一切举措都是想着能让天下快速恢复过来。”  

“然今却仍是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保。”  

说着,刘秀语气一顿,看向了邓禹,“仲华,你才能不凡,可有谋略能治我大汉天下万民于水火?”  

邓禹一直都在仔细听着刘秀说的每一句话,心中也是有了猜测,但当他听到最后的问题时,还是不由得表情微微一变。  

所有政策都说过了...只差一个。  

度田!  

这是邓禹瞬间便确定了的答案,但却莫名有些说不出口。  

何为度田?  

度田者,丈量土地、清查人口也。  

刘秀此前种种举措虽削弱大族实力,然与度田相比,力度远不及。  

试问当今天下大族,谁无兼并土地、隐匿人口之举?  

若行度田,大族势必吐出隐匿之人与地,其实力将倒退数十年。  

而邓禹,亦是出自南阳大族!  

其实邓禹并不是一个贪财恋权之人。1  

相反,这些年来,他更是有了隐隐成为第二个顾啸的趋势,同样不理庙堂争斗。  

但也许真的就是因为大族出身的关系,邓禹莫名对度田有着一些抗拒。  

虽然他也明白如今之天下随着天下各地的奴婢转为庶人,曾经那些无人耕种的土地显然是已经不足了。  

度田定能解决这个问题。  

但他就是不愿说出口。  

这种心情十分的矛盾,或是因为不想让南阳邓氏背上这个得罪人的名头,亦或是其他原由。  

他就这样一直沉默着。  

刘秀一直都在看着邓禹,见他良久没有开口,也是猜出了他心中的想法,眼神之中不由得就闪过了一丝失望。  

这就是他更加喜欢顾啸的原因之一。  

在如今的朝堂之上,唯有顾啸能够做到与他真正意义上的齐心。  

“想那王莽乱国之时,田地失序,朕复大汉至今,理应行度田之事,或可解百姓之疲惫。”  

他忽然开口打破沉默,紧紧的盯着邓禹道:“仲华以为如何?”  

“陛下英明!”  

邓禹深深的吸了口气,沉声道:“但此时大司马刚刚坐定河北,但想来若是朝中消息全然传到河北,定会引起震动。”  

“此时若是再行度田,臣怕引起士人反对。”  

他这话倒不是有心不支持,而是真的有些担忧。  

当刘秀将“度田”二字说出口时,他心中的纠结便已经散了,开始思考起了此事的后续!  

“哼!”  

刘秀不屑一笑,眼神之中杀气涌现,“朕不愿再次兴兵动武,并非是朕已无力执掌刀剑。”  

“而是为了天下百姓能够恢复生息。”  

“若是他们不愿给百姓活路,那也就怪不得朕了!”  

刘秀的语气异常冰冷,他早就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想法。  

但刘秀也明白。  

度田绝对会引起天下各地大族的反对。  

虽然刘秀并不惧怕,但他是真的不想在这种时候再次折腾百姓。  

但顾啸这次的来信提醒了他。  

天下已经变了!  

如今天下的氏族已经不是天下大乱之时的氏族了,他们已经不敢如当初那般拿刀了!  

“陛下英明!”  

邓禹深深的呼了一口气,朝着刘秀一拜,“臣愿支持陛下!”  

他已经感受到刘秀的决心了。  

“好!”  

刘秀的脸上顿时便露出了一丝笑容,看着邓禹道:“仲华,着你立刻前往南阳...待朕诏令之后。”  

“替朕看看可否有人敢欺瞒于朕!”  

邓禹低着头,并未过多犹豫,直接点了点头,拱手行礼道:  

“诺!”......  

——————  

“建武十有三年,秋。  

时灾变屡兴,未得止息,百姓困于斯,疲敝之状盈于四海。  

帝愍然曰:“今天下罹此多艰,灾异频仍,民不聊生。朕深思之,唯度田一事,可为拯民之要途,解百姓于倒悬之患。”  

遂诏下州郡,令其检核顷亩之数,详审户口年纪,务使详实无隐。  

且敕令考实二千石长吏,察其于此事有无阿枉不平之行,若有不公,必严惩不贷,以正法度,而安黎庶。  

——后汉书·光武帝纪1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