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古礼(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日光细碎而下,寄宿于她的眼中。  

一瞬间让人微微一怔,才让段立峥想起最重要的问题。  

“朱瑛,你选的是哪一艺?”  

是的,朱鸾的对手已定,但她选择的六艺种类依旧是个谜。  

会试擂台只有两个。不是按照六艺的种类而分。  

考生同种类两两随机配对,但不是按照六艺顺序上场。  

按照某位娘娘的话来说,总是看一种比,观众们也是会腻的嘛。  

这一场是书道对决,下一场上来的两位可能就是棋道。  

在那位娘娘改良的规则中,为了营造神秘感,在开场前的唱名中,只报上场的顺序和对手,却不会说明考生比试的种类。  

比什么,就只有被叫到的两人知道。  

其他人也不知道。段立峥也不知道。  

在围观者的嬉笑怒骂之中,不少都是在嘲讽这一次不能跳舞,那个身无长物混迹男人群里的徽州女人该如何是好。  

周围的污言秽语抛在脑后,但少年心中难解忧虑。  

无他,因为这名少女上一次的舞,实在是太惊艳了。  

那是真的好看啊。  

现在想起那份震撼依旧残留他心。  

当然段立峥并不知道朱鸾上一次的舞蹈是赶鸭子上架。  

赶鸭子上架的原因还是因为他。  

在段立峥看来,如果这一次能选舞,这名少女一定能如上一次在徽州时那样,征服所有人。  

她的舞就是有这样的力量。  

但今时今日这条路被封死了。  

这就是那位皇后的目的。  

可恶至极但不得不承认手段过人,上位者这般不要脸面其实就接近无敌。  

朱鸾看了一眼发问的段立峥没有说话,少年抿紧嘴唇。  

“选了什么不能告诉我吗?”  

这声音简直有些委屈了。  

“不是这样。”朱鸾笑了笑,“主要是我选了什么不由我自己。”  

她抬头再次看向半山腰。  

这是真话。  

现在可知她和宋怀竹选的六艺一样,但到底是真撞上了…还是强行一样,这就不为人知了。  

她的选择在某些人的眼里并不重要。  

乡试时,她没选舞,最后变成舞,因为段二公子选的是舞。  

那么今天呢?  

山野间响起洪亮的钟声,原本嘈杂的声音一静,所有举子的出场顺序和擂台赛的对手都已经决定。  

朱鸾看向身边的段立峥,段立峥的对手是登州的一位举子,并非首榜的举子。  

中规中矩的一个结果。  

“你选的是?”  

段立峥对于自己的对手似乎漠不关心,看向朱鸾回答道。  

“是棋。”  

“是吗?”朱鸾莞尔一笑,没想到当年乡试时她没选成的方向却成为了段立峥的方向。  

如果乡试时他那么选,也许当时设局的人就不用费心改她的志愿了。  

段立峥和他兄长一般是天后娘娘理想中的“全才。”  

棋么…  

朱鸾目光微凝。  

和他的兄长一样的选择。  

当年段浩初在乡试时选择的六艺,就是棋。  

段浩初六艺皆精,但其中最为擅长的是乐和棋,当年在乡试的时候选的是棋,会试的时候选的是乐。  

从刚刚热情观众的解说中,就有段氏兄弟棋道天下无双,这下徽州第一公子稳赢的言论。  

朱鸾看了一眼不远处那个被和段立峥同时叫到名字面色苍白的举子。  

如果不是会试,此时这位也许就选择退赛了。  

徽州第一公子的胜利在望,只不过…  

朱鸾站在原地,没有回头。  

她知道她终将遇上他。  

那位满是谜团的澹州解元,那位从未露过真容的年轻宗师。  

连天策会的献艺都用一句话打发了。  

看上去简直像是没有七情六欲。  

六艺和文试其他的科目不同,所谓艺术,必须灌输自己的情感。  

否则就无法打动人心。  

朱鸾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所以她实在是很难想象那个淡薄的人表演六艺会是什么样的。  

他会选择什么就在两人说话间,开场的锣声响起。  

在围观者的呐喊助威之中,大周文试最后一天,六艺,终于开始了。  

第一个报到名字的两位考生一左一右走上了两个高台。  

而就在这个时候,礼官报出了此场擂台的主题。  

此为礼。  

不愧是会试,看来这顺序安排也是有名堂的。  

开局为礼,实为正途。  

两位举子也实实切切展现出了大周礼乐的底蕴。  

身处不同高台,但两位考生都是从前王时代的仪礼开始,总体的动作中规中矩。  

正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经礼则《周礼》也,威仪则《仪礼》也。  

古礼纷杂,正是有前王时代大公整理,后人才有系统学习的机会,所以后人习礼,皆从仪礼开始,一举一动,莫敢擅专。  

举子历经磨难而来,都是读书人中的佼佼者。  

仪礼步骤虽多,但依旧一丝不乱,配合着古乐,看上去古意盎然。  

但不知为何,总有点…  

“没有变化。”  

段立峥听着身边少女的声音,倏然回头。  

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能直白地说出这样的意见的人。  

即便所有人观众都为这繁琐的礼节昏昏欲睡,却没人能说出来。  

因为所谓礼,就是不能改变的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