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卷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为了社稷安定,些许个人的牺牲是必要的,此为大义。  

这是作为一个士大夫的方阁老给公主留下的,最为映像深刻的政见。  

为了整体的安定,而放弃掉一部分的异类。  

这就是方伯年。  

公主的政敌。  

当然朱鸾并不觉得这种观点在一些情况下不对,方阁老更不是高高在上只牺牲他人。  

那个老者,为了所谓的道德,是连自己,自己的亲人都可以牺牲的。  

货真价实的殉道者。  

纵然政见不和,他在政务上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作为太祖皇帝留给成宗帝的顾命大臣,此人亲手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官员。  

虽然这些人和他一样迂腐,但为官清正,能干实事。  

当年,这位阁老在天后娘娘登基后就选择告老还乡,但天后娘娘没有允许他乞骸骨,方伯年就一直称病待在家中。  

天后娘娘无法,最后是公主给她出了主意。  

在公主上殿听政的第二天,方阁老就回来了。  

她和他就是这样不对付。  

方阁老对女子从政的厌恶由来已久,在辅佐成宗帝时,这位阁老大人就无数次上书要求成宗帝将插手政务的文皇后打入冷宫。  

朱鸾收到的暗报里,就有方伯年屡屡有女子窃国的担忧。  

当年女子国试制度受到的阻力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位阁老。  

不得不说这位老者的预感也算是正确的,但自己的这位厌恶女子干政的政敌估计没想到,若干年后,大周第一位通关乡试的女子,居然就出自他主考的的州府。  

方伯年不能阻止已经挂出去乡试结果,但为了社稷和整体进士群体的安定,他想必觉得他要对会试的结果负起责任。  

看着眼中动摇的段立峥,朱鸾笑了笑,“不用担心,会出问题的只有前三甲,不会变成第二个南北榜案。”  

方伯年这点操守还是有的。  

解元姑且不论,如果女子进入前三甲,甚至进了殿试,对于大周国试制度将产生巨大的冲击。  

一举成名天下知,天后朝再怎么推广女子国试制度,当时都举步维艰。  

筋疲力尽之时天后娘娘曾经和朱鸾感叹过。  

要是能有一位女状元或者女会元就好了。  

没有什么比拿个状元影响力更大。  

不,不奢求是状元,哪怕能有一位女进士,都能给男性主导的大周政坛带来极大冲击。  

那时,所谓的女子国试制度不光不再是一纸空文,而将以极为浓墨重彩的姿态进入大众视野。  

这是天后娘娘的梦想,方伯年等持重老臣的噩梦。  

南北榜案在前,方伯年为了稳定,必然不会压下所有南方举子的成绩,但保险起见,他必然会压下前三甲。  

不录南榜举子入前三甲,恐怕是那位老者最后的倔强了。  

不管朱鸾考卷到底是哪一份,只要他不把前三的成绩给南方举子,就没有问题。  

真正优秀的举子名次哪怕稍有落后,但后面还有殿试,影响不会太大。  

要知道,即便殿试时不再糊名,但太祖皇帝依旧有祖制,会试前三甲不可落榜殿试。  

只要朱鸾这个唯一的女子进入会试前三甲,基本上就确定了第一位女进士的诞生。  

但只要她进不了前三甲,后续就还有可操作成分。  

只牺牲个别优秀南方举子的会试成绩,就能避免最坏结果,何乐而不为?  

这就是大周官员的妥协。  

“居然要做到如此…”段立峥内心一直坚信着的什么在崩塌。  

“没什么,方伯年比宋明轩要有原则多了,”朱鸾笑了笑,“只是普世公平下的小小牺牲。”  

“你要调换你考卷的南北分类?”宋怀竹突然开口道。  

他眼中神情没有什么大变,像是对这些官员的所作所为早已司空见惯。  

朱鸾点头,“我为此而来。”  

比起段立峥眼中的怒意,少女的神情却依旧平静,哪怕直面名为正义包裹下的赤裸裸恶意。  

方伯年有方伯年的做法。  

但她不认同他的做法。  

更不会做他的牺牲品。  

听着着外面刺耳的喧闹,朱鸾目光凝重起来,“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我懂你意思了,但这难度太大,”段立峥严肃地看向朱鸾。  

即便他们有三个人,但想要一瞬间突破八名银甲卫的坚守,神不知鬼不觉地调换试卷依然近乎异想天开。  

“我想试试。”朱鸾道。  

朱鸾看向宋怀竹,“如果你愿意,我欠你一个人情。”  

宋怀竹点头。  

段立峥内心警铃大作,这两人又是达成了什么协定?  

不等他反应,宋怀竹的身影就从眼前消失。  

下一刻,楼下传来银甲卫愕然的声音,“什么人在那里!”  

段立峥低头,只见一个低着头的身影站在楼下的栏杆上。  

他脱下了外衫完全包住了头脸,连眼睛都看不到,在黑夜烛火下,安静又可怕。  

明明收敛了力量去,却看上去深不可测。  

这就是宋怀竹。  

负责引开守卫的宋怀竹。  

段立峥和朱鸾趴在房梁上,只见伪装后的宋怀竹足尖轻点,在栏杆上如履平地地奔跑起来,吸引了所有银甲卫的目光。  

寒光一闪,北面的银甲卫其中一人胳臂上爆开血花。  

下一刻,只见宋怀竹口中突然传出一阵嘶哑的声音。  

“这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