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意气(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就什么?”“你倒是快说啊!”“这家伙,这时候还有心思逗人!”  

周围围观的赌徒被闹得都快没了脾气,一脸好笑地催促着。  

大起大落太久,赌徒们都有些麻木了。  

原本楼内因为这首诗带起的气氛也渐渐淡去。  

“就算鱼公子和朱九小姐平手,”司仪摊开手说道,“这场按平局处理,赌注会原封不动退给大家,另外我们暮云楼还会挨个补下注的客人一吊钱。”  

围观的赌徒瞪大眼睛。  

“还有这么好的事?”“暮云楼这不是做的赔本买卖?”“慕家少爷这是疯了,放着这么大的赌局不分胜负不抽成,还撒钱啊这是?”  

人们议论纷纷,原本萦绕在人群中的不满彻底消失了,楼内的气氛再次热烈起来,这次是那种其乐融融的热闹。  

“我家主人说了,这次这场赌局久未分出胜负,如果真没法分出胜负,把大家吊在这里这么久实在不好意思,这点钱是暮云楼的小小心意。”司仪听着周围人七嘴八舌的议论也不生气,好脾气的解释着。  

“当然,我们暮云楼还是希望两位能决出胜负,”司仪转向高台中心的鱼斯年和朱鸾含笑道,“这样我们暮云楼光提成可是能大赚一笔。”  

周围的赌徒们哄笑起来。  

“当然是想要取得胜负。”鱼斯年一改往日的沉默,朗声说道。  

朱鸾在一旁微笑点头。  

虽然周围的旁观者都认为这两人已经很难分出胜负,但朱鸾和鱼斯年不这样认为,也不这样期望。  

两人注视着对方的眼睛,眼中都有火焰燃烧。  

随着乐工清脆的击缶声,这场无比漫长的赌局在渡过这首诗的插曲后,再次开始。  

因为之前暮云楼主人的发话,围观赌徒们也不再拘泥于输赢,懂诗的陶醉于两人韵律感极强的诵读,不懂诗的卖力地拍手较好,楼上包厢里的公子们则是静静听着那些万千词章,动人诗行,看着高台上两人炫目的交锋,眼神复杂。  

“这场文斗,无论结果如何,都没有输家。”地字阁上,白衣男子在窗边负手而立,淡淡说道。  

“我不懂你的意思,你是说这两人注定会打成平手吗?”煮茶男子依旧在煮茶,闻言开口问道。  

慕忆之坐在一边,正将刚刚点好茶的拿到手里慢慢啜饮着。  

听到煮茶男子的话,慕忆之放下茶盏。  

“今日这天泉书院首席与英国公府小姐之间的比试,胜负其实已经不再重要”,慕忆之嘴角挂着淡淡的笑,开口道,”或者换个说法——这场比试不会有失败者。“  

慕忆之看向窗外,看着高台上相对而立的少年少女感叹道,“这光景让我想起二十年前,当年古石与你师父在神都城红袖招的那一场斗诗,大概也不过如此吧。”  

听着这话,坐在他的对面的煮茶男子神情顿变。  

“他们怎么能和国士还有我师父相比!”他放下手中的茶筅,蹙眉盯着慕忆之。  

站在窗边的白衣男子闻言也转过身来。  

古石是何许人也?他是大周朝的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国士,是毋庸置疑近乎完美的最强者。  

而他的师父,虽然作为弟子这样说有些不妥,虽说现在是一代宗师,年轻的时候据说是青楼赌坊的常客,风月界里数一数二的人物。  

“他们的确没法和国士大人还有你师父相比,”慕忆之感慨道,“当年我十岁,被家父带着第一次去神都,躲在父亲身后看到的那场比试,实在是太过精彩,令人终身难忘。”  

“两个人比了一天一夜,花样百出,叹为观止,光斗诗就斗了上千首,”慕忆之眼神悠远,“但当时古石大人已经成为了国士,你们师父也正是盛年,这位小姑娘和鱼斯年现在的水平自然远不及活成传说的这两人。”  

“但,”慕忆之话锋一转,“鱼公子还有这小姑娘,给我的感觉和展现出的气势却让我情不自禁想起当年的那场文斗。”  

慕忆之看着高台上寸步不让的两人,含笑道,“真是少年意气,看着都让人热血沸腾。”  

楼内沸腾的欢呼和叫好声一阵阵泛上来,印证着他的话。  

“他们才多大年纪,就能煽动他人至此。”慕忆之重新端起茶盏,看着窗外感叹。  

煮茶男子沉默不语,这点他无法反驳。鱼斯年将将及冠,而台上的那个小姑娘看年纪也绝不会超过十五岁。  

“不知道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呢,真是令人期待…”慕忆之一声轻笑,声音消泯在空气里。  

同样在感慨此事的还有天字阁的首席们。  

“还剩四首,不知道到时候谁会赢啊!”洪山站在窗边朗声说道。  

原本坐在桌边的人已经全部来到了窗边。  

好在天字阁有两扇窗户,洪山司徒高义还有年华藏都站在慕恪之他们原本所在的那扇窗边,段家兄弟则是和晋阳公主站在另一扇窗旁。  

“无论结果如何,这两人的名声都已经打下了,”司徒高义扶着洪山的肩膀感叹道,“能比到这里,无论胜负,都值得尊敬。”  

年华藏沉默无言,只是盯着窗外,他眼角的余光扫过段氏兄弟那边,看见段浩初若有所思,像是在回忆什么。  

那位大人的心,始终让人无法看透。年华藏心道,注意力重新回到场上。  

眼前的场景真的非常容易让人沉迷。抽出的诗签上的诗越来越长,两人不停的吟诵,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