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一胜一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乾改雒阳为神都虽然不足两年,但百姓已经受到了不少益处,感觉到了大乾这个新朝廷确实比过去的大虞更让人信赖。  

正因如此,听到捷报传来,雒阳的百姓才情不自禁地欢呼。  

除了欢呼,还有惊喜。  

根据大乾朝廷之前向百姓透露的消息,不久前西征军还在嘉峪关外,准备夺取嘉峪关。  

谁知嘉峪关的战斗结果还没传出来,玉门关外的大捷消息就先传来了。  

大乾皇宫。  

欧阳野早一步就接到了西边送来的鸽信,知道了玉门关外西征军对阵十八部联军大捷的全部过程。  

原来,嘉峪关被攻破之后,秦天胜一部仓皇后退,西征军因为在攻取嘉峪关的战斗中损伤很小,便乘胜追击,想在秦天胜逃往西域之前将擒拿或者斩杀。  

谁知,秦天胜早就暗中联络了西域东部的十八个部落,让他们组成联军,在玉门关外埋伏起来。  

而他这率领一部人马,从嘉峪关逃到玉门关后,稍稍抵抗,便又向西败逃,以此引西征军进入十八部联军的埋伏。  

秦天胜的计划很成功,因为他的部队败退不需要演——他们是真的与西征军稍一打就会溃败,都已经被打怕了。  

因为秦天胜演的真,西征军也急于在甘省解决秦天胜,又仗着兵马精锐,且军中高手强悍,便一路追杀秦天胜到玉门关外,直追到十八部联军的埋伏圈中。  

刚中埋伏时,十八部联军的兵马确实给西征军造成一定伤亡。  

但很快,战斗中燕北寻便先斩杀一位追随秦天胜的先天武者,然后又斩杀秦天胜本人,再之后便是五六个西域十八部的三昧境高手。  

而高强也在军中,利用亲卫营的配合,反杀了想要袭杀他的一名先天高手及四名三昧境武者。  

在这个世界,三昧境乃至先天境武者就好像军中的重武器,而今一方的“重武器”被摧毁大部分,甚至连秦天胜本人都被斩杀,十八部联军自然无法再坚持下去,便在西征军的反冲锋中大举溃败。  

这一战,最初高强是中了秦天胜的诱敌之计,但最终却是凭借硬实力来了反败为胜。  

所以,欧阳野与军务院那边商量之后,只决定给高强及随军的参谋人员记过一次,军中将士则按正常胜仗来记功。  

至于捷报中燕北寻“护国将军”的封号,却是欧阳野正是登基称帝,不好在用长老、护法一类的职称来安排燕北寻、关山樵等人,便给他们改了个名字,算是加官进爵了。  

目前,关山樵、燕北寻、苏月明、江风眠四人都封的是护国将军之职。  

但在军衔上,关山樵、燕北寻都是封号将军,苏月明、游龙叟、张素素、高强是大将、江风眠则只是上将。  

除此外,关山樵、燕北寻封了郡公爵位,张素素、高强封了侯爵,苏月明、游龙叟封伯爵,江风眠则只封了子爵。  

当然,这些爵位和官职都是暂时的,真正一统天下后肯定还会在根据众人功劳进行更改。  

御花园。  

欧阳野练功之余,却是在读书品茗。  

此时他读的已经不是那些武功秘籍了,而是道家、儒家等涉及人生哲理的经典,希望能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让自己对武道掌握的更加深刻,能更加接近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一旁向欧阳野禀告秘书处最新处理的政务概要的王灵芷,含笑道:“西征军拿下了玉门关,基本上就算是拿下了肃州府,也即是夺去了整个甘省。  

再加上几日前,东征军也传来捷报,在黑水省摩羯部擒获了逃亡的庆王第三子。  

安北都护区域也早就向大乾表示了臣服,恢复了秩序。如此算来,我大乾已经算是基本统一北方了。”  

听王灵芷如此说,欧阳野不由合上了手中的线装书,凝视半空,似是自语般地喃喃道:“或许是时候与他决战了。”  

王灵芷听了不由迷惑。  

她作为秘书处人员,虽然日常接触的机密事务不少,大并不知道欧阳野要与剑狂决战之事。  

事实上,这件事在大乾内部知道的人不超过十指之数。  

毕竟,由两个人的决战来决定天下归属,哪怕明白其中道理,也是难以让人接受的。  

若是传扬开来,很容易就会影响大乾各层机构的运转——想一想,他们这边耗费心血却进行战后重建,可结果却因为欧阳野与剑狂比武输了,大乾就没了。  

如此,他们还如此费心费力的去为新朝廷出力做什么?  

谁知道到最后会不会变成一场空?  

王灵芷的机密等级还不够知晓此事,因此欧阳野并未与她解释,而是道“你说的我都知道了,下去吧。”  

“是。”  

王灵芷不敢多问,施了个万福礼,离开了。  

在王灵芷离开后不久,雨部朱佚名就又送来一封密报。  

欧阳野看了之后就不禁皱眉。  

“南征军在湘西牛角寨大败?疑似遭到穗城方面的精锐队伍以及高手埋伏?”  

在欧阳野记忆中,穗城的靖平帝小朝廷虽然暗中支持湘省地方割据实力对抗乾军,但却从未派人直接出手。  

这次竟然派出了精锐队伍和高手,莫非是南征军的进度让穗城方面急红了眼?  

欧阳野感觉有些奇怪。  

一直以来,穗城靖平帝小朝廷给欧阳野的感觉就是软弱。  

明知道最终免不了与大乾开战,但却只敢暗中支持大乾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