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有客到(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管事指挥着下人从内宅里翻出一套锦袍,然后命令丫鬟给苏洛备好洗澡水,  

沐浴更衣之后,苏洛穿着一身合体的华服出现在莫星河眼前。  

不得不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这句话果真是至理名言。  

一身华服装扮的苏洛无论从气质以及长相上都符合这个世界上对于高富帅的所有标准。  

洗浴完毕后的苏洛,剑眉星目,如黑曜石般澄亮耀眼的黑瞳,  

浑身上下闪着凛然的英锐之气,配合着他那张端正刚强,轮廓深邃的脸庞上,更显气势逼人!  

这样的装扮或许与俊美不搭边,但是,无论是谁看到他的样子都认为,男人,就应该是长成这幅模样。  

下人们前后忙碌着,除了轻微的脚步声与那些擦拭物件发出来的声音之外,便是交头接耳的话语声也听不到一点。  

每个人都有条不紊的做着自己手头上的活,专注且认真,这大概便是大户人家所谓的家风吧!  

莫星河坐在大厅里,把玩着眼前那些看起来颇有年月沉淀的古旧瓷器,站在一边地丫鬟体贴的为他斟上茶水。  

茶是陈年的高山茶,水是刚烧开的沸水,  

没有茶艺师的手段,这种程度地茶水充其量也只能是解渴而已。  

莫星河眼神一一扫过摆在厅堂里的那些江南特有的瓷器,不禁也为之前那位吏部清吏司的官员眼光感到钦佩,  

这些瓷器无论在造型跟工艺上看都算是江南地界不可多得的佳品。  

在普通人眼里不值一文,但在他们这些二世祖眼中,却是千金难求的好东西。  

不一会,远处传来了苏洛的脚步声,当莫星河看到苏洛穿着锦袍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忍不住还是小小的震惊了一下,  

穿着这样的华服,配上苏洛的容貌,这哪里还是那个边塞清贫学子模样,分明是久居京师的世家子弟才对。  

苏洛坐到大堂上首位置,大厅在管事指挥下,已经被下人们收拾的差不多了,恢复了一些以往奢靡的味道。  

尚书府的管事认真地向苏洛汇报着下人从家中清点出来的所有物品,  

并建议,由那群下人中的一位年岁稍长地男子作为临时管家,安排那些下人干活,免得因为下人们侍奉不周,影响主人心情。  

苏洛平静的向那位管事询问了一些问题之后,便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苏洛要跟那位尚书府的朱管事去户部衙门办理户籍交接的事情,  

莫星河也适时起身,向苏洛告辞,并从怀里掏出一叠银票,递了过去,道:“上回赢了赌坊的,说好的,一人一半。”  

“在京师里,有这点家底,你大小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过几天,我再给你安排安排,贺一贺这乔迁之喜,今日就不再叨扰了!”  

苏洛拍了拍他的肩膀,也不客气,接过银票,道了声好!  

目送莫星河离去之后,苏洛从那叠银票中取了几张出来,交给朱管事推荐出来的那名临时管家,  

趁着时日尚早,让他去添置一些府里头生活用具以及寻常物资。  

苏洛则坐上朱管事带来的马车,跟着他去帝国有司衙门转一圈,  

炎朝帝都所在的衙门大多都是眼皮子长在头顶上的家伙,不过,幸亏由尚书府管事领路。  

苏洛也并没有受到太多的轻蔑冷待,也没有受到什么刁难,  

分管户籍的官员只是客气的将户籍上的名字改为苏洛,这便意味着城西那处价值万金的府邸之后便是苏府。  

出了衙门,日影已渐西斜,春日虽暖,苏洛带着伤这么一通折腾下来,不禁也觉得有些疲累,  

上了朱管事的马车之后,便盘起腿,运气调息!  

回了一趟吉庆街的药庐,带上那些行礼,苏洛知会了掌柜一声,便起身返回了新宅。  

劳碌了一天之后,苏洛也能享受到有钱人的生活。  

府里的厨子准备了几样拿手菜,苏洛坐在厅内,翻看着《盘龙心诀》,  

厅里只有一位年岁稍长的丫鬟精心侍弄,厅外来来回回忙碌的下人们却也不少。  

这些下人们都是尚书府调教好的仆人,做事极有分寸,今日里第一次换了主人,  

都想着努力做事,给主人留个好印象。  

正当苏洛看的入迷之时,新上任的苏府管家一溜小跑,站大堂口恭敬的说道:“少爷,尚书府杨二爷前来拜访!”  

苏洛闻言微微一愣,原以为早上那件事情过后,杨谦和约莫是看不上自己了,  

这会儿怎么前来拜访?杨谦和虽然是一条看起来很粗很壮的大腿,不过,还不值得苏洛低声下气的去抱一抱。  

所以,晨间他写完那几个字之后,苏洛看到他那种反应也没有多加解释。  

只是,杨谦和的突然出现还是让苏洛有些奇怪,莫非,他幡然醒悟了,  

心头虽是思虑万千,但他仍然将书本放入怀中,跟着管家到前头迎接来客。  

再怎么说,杨谦和也是外门之中的老大,这点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  

站在门外的杨谦和带着几名部院中的学子,各自拿了一些礼物,面无表情的看着府宅里头,神情微冷。  

苏洛将众人迎到大堂,吩咐下人奉上香茗,然后,邀请各位同窗各自坐下。  

杨谦和拱手道:“苏师弟今日乔迁之喜,我等作为你的师兄们,今日略备薄礼,恭贺苏师弟,”  

其余学子也都是随声附和,众人互相客套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