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反常(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阿尔布雷希特一世在和约翰达成了借兵的条件后,接下来的几天,他又留在库伦巴赫和约翰聊了些勃兰登堡选侯国的问题,  

其中,主要就是给约翰传授一些他这些年积累的一些有用经验。  

虽然这些经验在他父亲腓特烈二世去世之前,差不多都传授给了他,再加上继位的这几年积累,对于经验,他并不怎么缺。  

但是,对于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的心意,约翰感觉极为暖心。  

所以,对于阿尔布雷希特一世愿意主动跟他传授经验这件事,约翰并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不情愿,而是认认真真的听他传授。  

如果有什么疑惑,他也会向阿尔布雷希特一世问,而阿尔布雷希特一世也会尽力教会他该怎么做。  

毕竟,与在柏林的那些身为他下属的官员相比,他们才是真正的一家人!  

其中,关于在皇帝腓特烈三世暗中派人游说下,萨克森选侯恩斯特、萨克森公爵阿尔伯特、不伦瑞克–吕内堡公爵腓特烈二世、梅克伦堡公爵亨利七世和萨克森–劳恩堡公爵约翰五世打算建立同盟,共同防备他的事情,阿尔布雷希特一世也给约翰了个解决办法。  

那就是,想办法收买其中一两家,使其突然倒戈,这样一来,所谓的同盟便会烟消云散!  

期间,阿尔布雷希特一世还给约翰提出了一个可以收买的人,那就是萨克森公爵阿尔伯特。  

萨克森公爵阿尔伯特的领地相比于萨克森选侯恩斯特等人的领地来说,位置离勃兰登堡选侯国统治中心重心勃兰登堡省的距离相对来说要远一些,自然,感受到的威胁也就没有其他几位感受到的那么强烈。  

再加上阿尔伯特贪财的性格在萨克森贵族圈是出了名的,因此,阿尔布雷希特一世觉得,只要出的起价,阿尔伯特这一环应该是最容易攻破的。  

在听了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的分析后,约翰也不得不承认姜还是老的辣,阿尔布雷希特一世分析的确实有道理。  

至于国土和勃兰登堡选侯国根本就不接壤,反而被不伦瑞克–吕内堡公国、梅克伦堡公国和荷尔斯泰因伯国包围的萨克森–劳恩堡公国,阿尔布雷希特一世则提都没提。  

且不说前几年因为继承权的问题,他和萨克森–劳恩堡公爵约翰五世本就闹得很不愉快。  

在这种时刻,身为约翰亲姐夫的约翰五世却要与外人结盟防备约翰这件事,阿尔布雷希特一世从约翰口中得知后,便不觉得还有必要去收买他的必要!  

直到7月31日,也就是7月份的最后一天,阿尔布雷希特一世才向约翰告别,踏上返回勃兰登堡–安斯巴赫侯国的路途。  

“这几年你有没有去看望玛格达莱娜?”  

阿尔布雷希特一世有的时候问他的这个问题一直回荡在约翰耳边。  

阿尔布雷希特一世所说的玛格达莱娜不是别人,正是约翰另一个叔叔,绰号‘胖子’的腓特烈三世的遗孤。  

关于‘胖子’腓特烈三世,这就要从他爷爷腓特烈一世说起了。  

腓特烈一世一生共生了四子六女,除了索菲在生下来当年便早夭之外,其余四子五女都长大成人,而‘胖子’腓特烈三世便是腓特烈一世最小的儿子。  

在腓特烈一世去世后,按照腓特烈一世的遗嘱,‘胖子’腓特烈三世获得了勃兰登堡选侯国最精华的阿尔特马克和普利西尼茨地区,成为约翰父亲腓特烈二世的共治者,称腓特烈三世。  

‘胖子’腓特烈三世在1463年去世之前,与其妻子波美拉尼亚的艾格尼丝生下了个女儿,其女儿便是阿尔布雷希特一世所提的玛格达莱娜。  

自从‘胖子’腓特烈三世去世后,其妻子波美拉尼亚的艾格尼丝便一直带着女儿玛格达莱娜一直生活在阿尔特马克地区的维尔本。  

‘胖子’腓特烈三世在世的时候还好,每逢圣诞节等重要节日的时候,都会带着玛格达莱娜来到柏林与大家相见。  

可是,自从胖子‘腓特烈三世’去世,阿尔特马克和普利西尼茨回到腓特烈二世手中后,波美拉尼亚的艾格尼丝很少带着玛格达莱娜前来柏林聚会,最近几年就更是一次都没有来了。  

如果不是阿尔布雷希特一世提醒,约翰都差点忘了他还有玛格达莱娜这个堂妹的存在。  

“怎么说玛格达莱娜也是小叔叔唯一的后人,我确实有责任照顾她。”  

想了想,约翰便下定决心,自言自语到“等回了柏林,将事情处理的差不多后,我便去维尔本看望她!”  

下定决心后,约翰也不继续在库伦巴赫多待,次日凌晨时分,他便踏上了归途。  

一路上,他并没有全速赶路。  

毕竟他前来勃兰登堡–库伦巴赫侯国本来就有巡视的目的,所以,每次路过沿途属于勃兰登堡–库伦巴赫的城镇的时候,他一般都会停下来视察一二。  

直到直到两天后,他才算是离开了勃兰登堡–库伦巴赫侯国。  

因为在王位选举期间,约翰毫不客气地得罪过萨克森选侯恩斯特,未免萨克森选侯恩斯特整出什么幺蛾子,再考虑到阿尔布雷希特一世建议他收买萨克森公爵阿尔伯特的事情。  

因此,在进入萨克森选侯恩斯特的领地后,约翰并没有直接往柏林的方向走,而是掉头向东,向萨克森公爵阿尔伯特的统治中心德累斯顿赶去。  

不过一天半的时间,也就是8月5日中午时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