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女宫相(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7月14日,下午。  

在吉恩离开柏林,踏上前往前线的时候,约翰正式下令,将在半个月的后召开三级会议。  

因为西里西亚和卢萨蒂亚在名义上还不属于勃兰登堡选侯国,所以,参加这次三级会议的人只限于勃兰登堡和波美拉尼亚的教士、贵族、市民。  

在将命令发布出去后,约翰让人找来与尼克·贝伦。  

约翰找他不是为了别的,正是为了王宫管理一事。  

在他看来,像尼克·贝伦这种一人身兼政府的首席大臣和管理王宫的宫相两职,其弟弟安德鲁·冯·贝伦又是驻扎在柏林的第二方阵方阵长的存在,和他记忆中的权臣也没有多大区别了。  

作为一名合格的君主,自然要千方百计地避免这种情况,所以,他找来尼克·贝伦的目的,就是希望将管理王宫事务的权利从他手中收回来,将其赋予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  

“选侯殿下,请问您找我有什么事?”尼克·贝伦见到约翰后问道。  

“我找你来也没什么事,就是…就是…”毕竟尼克·贝伦一直没露出什么野心,一直都对自己支持有加,所以,约翰刚开始有些心虚,不过,他很快就调整好心态,说道:”你年纪也不小了,有没有轻松一下的想法?”  

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是想要我主动辞职吗?  

尼克·贝伦分析着约翰话中的意思,低头沉吟不语。  

不知过了多久,尼克·贝伦缓缓抬起了头,“我…”  

“尼克·贝伦大人,请你不要误会,我并没有辞退你的想法!”全程看见尼克·贝伦的脸色变化,约翰心道不好,连忙出声打断尼克·贝伦将要脱口而出的话,解释了一句后,才厚着脸皮开口将自己的目的说出来:”我是觉得,你的才能都应该用在处理国家大事之上,像是管理王宫的这种小事实在是不符合你的身份,所以我…”  

“不用再说了,我明白。”尼克·贝伦也出声打断约翰的解释,果断开口表示明白,接着,他就低头向约翰请求道。“选侯殿下,请容许我辞去宫相之职。”  

“我同意了,尼克·贝伦大人”见尼克·贝伦如此识趣,约翰没有矫情地说让尼克·贝伦再考虑考虑,而是当即同意了他的辞职。  

“若是选侯殿下您没有其他事的话,请容我告辞离开。”在约翰同意后,尼克·贝伦起身道。  

说完,没等约翰说话,他便转身离去。  

看得出,虽然他同意了放弃宫相的权利,但是他心里还是很不舒服的!  

对于尼克·贝伦离去时的情绪,因为约翰理解,所以,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在尼克·贝伦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中后,约翰喃喃自语:“别怪我,尼克贝伦大人,实在是你已经已经有了一些尾大不掉的苗头了!  

在尼克·贝伦离开后,约翰便开始考虑,应该任命谁成为新的宫相这个问题。  

按理来说,尼克·贝伦卸任后,应该让他的副手顶上。  

不过,约翰对比却有疑虑,因为据他观察,尼克·贝伦和他的关系非常要好。  

这样就不好了!  

如果将他副手任命为宫相,与仍然让尼克·贝伦兼任着宫相又有多大的区别?  

他可不想将自己好不容易才从尼克·贝伦手中拿回来的权利,又变相给他送回去。  

“对了。”思来想去,约翰终于想到一个不错的人选,那就是——皮尔斯夫人!  

自从艾格尼丝·皮尔斯跟了自己后,在艾格尼丝·皮尔斯的邀请下,约翰就经常去他家,与皮尔斯夫人相处还不错。  

据约翰所知,皮尔斯夫人的本就是骑士家庭出身。  

在她十六岁之前,她父亲还是黑森伯爵路德维希一世麾下一名骑士。  

后来,因为她父亲得罪路德维希一世的次子海因里希,父女二人不得不逃亡出黑森伯国。  

在他们一路逃亡至波茨坦的时候,她父亲却突然染病身亡,走投无路之下,她便留在了波茨坦,嫁给了艾格尼丝·皮尔斯的父亲,生下了艾格尼丝·皮尔斯这个女儿。  

在知道了皮尔斯夫人的来历后,约翰也算是清楚了他疑惑很久的问题:  

明明艾格尼丝·皮尔斯只是普通平民出身,为什么姐姐玛格丽特会和她成为朋友!  

自己在初见她时,为什么她身上并没有平民家庭出身的女人的粗俗!  

总而言之,皮尔斯夫人虽然早没了贵族身份,但是约翰觉得,她既然能将女儿艾格尼丝·皮尔斯培养成才,能力肯定是不错的!  

虽然不知道皮尔斯夫人有没有能力帮自己管理好王宫事务,但是,约翰相信,就算是为了她女儿艾格尼丝·皮尔斯,她也会帮自己处理王宫内的大战事务。  

不过,任命皮尔斯夫人为宫相这件事,约翰还是要知会母亲卡特琳娜夫人一声的。  

毕竟,在自己没有结婚之前,选侯夫人的头衔还属于卡特琳娜夫人,后宫的权利仍然属于她,自然,任命一个管理王宫事务的宫相这件事,他还是要知会卡特琳娜夫人一声的。  

打定主意后,约翰就当即找到正在逗弄两个外孙女的卡特琳娜夫人,至于大姐多萝西娅,约翰并没有见到他。  

约翰直接向母亲卡特琳娜夫人说道:“母亲,我有事情跟你说。”  

“你有什么事?”约翰感受得到,母亲卡特琳娜夫人和自己说话时的语气中有着不满。  

“难道她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