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科举宴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有丫鬟踏入小苍亭:“少爷,魏大人有请。”  

“好,我知道了。”  

许宣拍了拍脸颊,睡意顿消,他一步踏出,身形消失,小苍亭只剩下丫鬟一人。  

“原来,少爷真是神仙…”  

魏府,魏征书房。  

许宣恭敬行礼,“魏大人,多日不见,别来无恙。”  

“无恙,不仅无恙,人逢喜事,精神舒爽啊!”  

魏征大笑,脸上的褶子皱成一团。  

“大人,什么喜事?”  

“第一批通过科举改革的考生出来了,世家大族占比低于一半!”  

魏征忍不住叹息,“低于一半啊,以前从没有这么低过。”  

许宣对这个数值没有概念,遂问道:  

“一半,很低吗?”  

“很低了,放到几百年前,没有科举的时候,若非帝王有心,寒门的比例连一成都没有!”  

魏征懂行,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只要长久下去,寒门必然可以和世家门阀分庭抗礼。  

到时候,李世民伸手削弱门阀,便有了最大的依仗!  

“许宣啊,你我正参与一件无比伟大的事,这件事能让大唐更加稳定,让整个国家…”  

魏征兴致来了,怎么也说不够。  

回忆起从前跟着李建成的时候,当年,他看好李建成,乃是李建成的心腹。  

这些年过去了,他成为李世民的心腹,做成了他以前只敢想想的事。  

“许宣,过几日有场宴会,去不去?”  

“宴会?什么类型的,谁举办的?”  

魏征道:“陛下亲自举办的,今年的考生全部会参加。”  

“这…我就不去了吧。”  

“陛下事先找过我,让我跟你说这件事,看得出来,陛下想让你去。”  

许宣不太喜欢这种宴会,如果纯粹是玩,那还好说。  

如果不是玩,而是拥有极深意味,甚至比拼学识的类型。  

他不喜欢。  

魏征注意到许宣的神色,许宣的态度,他大致了解了,于是转而说道:  

“当然,陛下通过老夫转达,说明此事有回旋的余地。”  

“我去,见见那些青年才俊也好。”  

秋天,在没有小白的日子里,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小白在的时候,许宣可以和她深入交流,一同修炼功法,体验各种古怪的身法。  

小白不在,许宣只能修炼了,单独修炼。  

凝神,打坐,入定。  

修炼时,对时间的感应会模糊,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几天。  

魏征的管家来找许宣,许宣才停止修炼。  

问一问魏家管家,原来今晚宴会就要开始了。  

许宣换上一身庄重的衣衫,由于身材挺拔,体魄极好,块头不算大,但该有肌肉都有。  

因此,他很称衣服。  

也可以说,大部分的衣服都能被他穿出气质。  

正年少,名动长安,县伯身份,可谓显贵。  

种种加持下,只要他刻意凸显自己,便能轻松抢走大部分人的风头。  

不过,他没那么张扬。  

该有的礼节做到,不张扬,不过于谦卑。  

御花园的一处长廊连着一块空地,空地上摆上露天的酒席。  

李世民不想把这次宴会搞得很严肃,场地选择的比较随意。  

许宣站在一群青年才俊中,不扎眼,但也有几分出尘之气。  

宴会是挺随意,来的名流却一个不少。  

名流一到场,气氛自然严肃几分。  

许宣将自己视作一个旁观者,他与大唐的纠葛很深,却与官场纠葛很浅。  

混长安混了两年多,认识几个大官,其他的人,许宣最多有点印象。  

至于这官员叫什么名字,任什么职位…  

许宣是两眼一抹黑,不知道!  

魏征在收录典籍的时候,曾经带许宣见过诸多大儒。  

大儒们见过许宣对答如流的风采,觉得许宣是肚子里有货的可塑之才。  

本来想劝许宣考取功名,一转眼,人家成了庐阳县伯,也就不好劝了。  

他们对许宣印象极深,时不时有大儒跟许宣微笑示意。  

上次,许宣向魏征明确表示了,自己无心入仕。  

自那以后,魏征很少向他人引荐许宣。  

虽然魏征心里万分惋惜,但他了解许宣,明白许宣的脾气,最终决定尊重许宣的决定。  

“魏大人,听说是你组织的经文收录。”  

一个颇为俊朗的年轻人笑道。  

魏征点了点头,“没错,是我。”  

“百闻不如一见,魏大人果然非同凡响,着实令人惊叹!”那人指着自己,微微一礼,“晚辈南里。”  

许宣注意到此事,但并未上心。  

他拿起桌子上的梨,咬了一口。  

旁边的大儒侧着身子,对许宣说道:“那个南里,是南家的人。”  

许宣又咬了一口梨,咯嘣脆。  

他不知道南里是谁,也不知道南家是哪家。  

大儒见许宣没有反应,继续说道:  

“南家收录的经学典籍极多,比五姓七望这些大家族都多。如果不是魏大人收录经文,这次科举,南家起码考出四五个明经。”  

许宣明白了,敢情这个南里和魏征有仇怨。  

对于大家族而言,政治影响力减弱,被踢出局是迟早的事。  

南家和魏征的矛盾,看似只是收录经文,实际上,南家恨透了魏征,巴不得魏征暴毙!  

“老先生,这次南家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